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就业视角: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对比研究

时间:2024-05-08

赵艳忠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個新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过程中的指导教育环节,对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立足高质量就业的视角,通过阐述生涯辅导理论在美国的发展与转变,分析当前美国高校主要采用的生涯辅导模式,并以四所著名高校为例研究美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重点描述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就业指导;生涯辅导

高质量就业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就业领域全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高校多个层面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线教学人员的理念更新。笔者通过分析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美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的开展情况,探索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职业指导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理论的产生

1908年1月,富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波士顿成立职业局,由此开始了职业指导的实践。1909年5月,《Choosing a Vocation》(帕森斯遗著)一书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帕森斯在职业局的工作情况,并首先使用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这本书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要选择职业。“知己、知彼、决策”的职业指导三步法是帕森斯最重要的贡献,帕森斯也因此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

2.理论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美国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联邦政府职业指导服务处,同年编制完成了《职业分类词典》。1939年,威廉姆逊出版《怎样咨询学生》一书,提出系统的指导方法,他强调指导性咨询的作用,同时他也是“指导式咨询学派”的代表。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非指导式咨询学派”的宗师,他重视“非指导式”的咨询,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职业指导理论也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1959年,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了职业类型理论。20世纪50年代,舒伯(Super)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20世纪后半期,克朗伯兹(J.D.Krumbohz)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论、罗伊(Roe)的人格理论、鲍丁(Bordin)的心理动力理论、克内菲尔坎姆(Knefelkamp)和斯列皮(Slipitza)的认知发展理论等都对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职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

1.从职业指导到职业辅导

“指导”到“辅导”,一字之差,蕴含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指导理念下,受助对象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而辅导理念则强调了受助对象的主体意识,导师只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次转变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次转变过程中,罗杰斯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事件是1942年和1951年,罗杰斯编著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和《当事人中心疗法》相继出版。

2.从职业辅导到生涯辅导

1957年,舒伯编著的《职业生涯心理学》出版,书中首次提出了职业生涯的概念。舒伯认为,生涯辅导是生涯教育的一个主要成分,它帮助个人了解自我、了解工作,提高受助人作职业选择的能力。1976年,舒伯又对职业生涯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的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总和,甚至包含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舒伯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融合生活空间和生活广度在内的生涯彩虹图理论。舒伯在生涯发展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意味着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

二、美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开展情况

(一)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模式

2004年,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对生涯辅导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这样规定:为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提供帮助。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是生涯辅导的目标。“发展式”生涯辅导模式是其主要指导模式。该模式注重个人的发展取向,重在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人的需要、能力、兴趣、人格等内在因素对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影响。表1列出了三种主要生涯辅导模式的代表人物、核心要素和理论基础。

(二)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机构及职能

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是美国高校的一个常设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在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叫法,有生涯服务中心、生涯中心、生涯教育中心、生涯发展中心等名字,其主要职责都是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服务。表2显示了四所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责。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为学生开展全程化的生涯辅导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是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另外,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机构不但为在校学生服务,还为已毕业的校友服务,甚至有的还为学生家长提供帮助。

三、国内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探索

(一)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现状

20世纪初,职业指导的理念就引入了我国,但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行分配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工作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政策的全面实施,职业指导再度成为我国高校关注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深圳大学成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先驱。1986年,深圳大学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挂牌成立。之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始增设就业指导中心。

与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机构对比,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名称多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命名,在2015年之后,有个别高校更名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比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河南大学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另外,美国高校生涯辅导机构为校友提供终身职业生涯服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仅有极少数高校提供这项服务。

(二)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咨询水平相对滞后,指导方式多以团体辅导为主;职业指导多以政策咨询、就业技能提升为主,指导内容亟须拓展和丰富;就业市场建设没有树立“走出去”的理念,与高质量就业需求存在差距;职业指导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在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职业指导理念相对陈旧,相关理论的本土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新的时代、新的背景,如何发挥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优势,帮助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三)应对措施

就当前而言,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绝不是只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而是要着眼学生培养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发展,以生涯发展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辅导,重点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规划、自我抉择的能力。

1.指导思想:职业生涯辅导理念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做好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清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此,职业指导工作者要主动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职业指导工作者以职业生涯辅导理念为指导思想,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手段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出建议,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目标。

2.保障措施:构建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

构建内涵丰富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生涯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普及生涯辅导理论知识,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鉴于我国学生多、职业指导教师少的现状,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泛整合教学资源,加大网络课程开发力度;要积极构建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不断增加课程数量,拓展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指导模式:全程化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需要系统化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上大学之前,我国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高校里,学生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方面,很少能接受个性化、专业化的咨询指导,这就使得不少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感到茫然。因此,职业生涯指导工作要向前延伸、向后拓展,不仅在高校里从毕业班向低年级辐射,还应在进入大学前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实现职业生涯指导的全程化。

4.重点工作:个性化咨询指导

高校职业指导方式已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从学生对各项指导方式需求率的百分比排名来看,学生对网络化信息传递方式和个性化咨询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外,随着生涯辅导理论本土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加之“95后”“00后”学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也促使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关注个体发展,注重个体咨询和个性化指导。因此,做好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指导是满足学生基本职业诉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衡量职业指导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5.拓展资源:充分利用校友服务学生就业

已毕业的校友,是学校一份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注重对校友的服务工作,不但要详细构建校友信息数据库,还要为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校友在毕业后还能感受到母校的关爱。高校要建立定期回访、邀约制度,不断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要建立邀请优秀校友进校演讲制度,有效助推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校友信息数据库,深挖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介绍推荐、直接带领单位进校招聘等方式,有效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參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4]李凤.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Z2).

[5]沈东华,薛艳.中美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