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坚持技能人文两手抓 努力打造银领型人才

时间:2024-04-24

陈卓国

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独立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既能动脑、更能动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的“银领”。

(一)

银领型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应用操作能力强。这种应用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型教育,也不同于传统职教的技术知识型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进行变革。

一、将重“传承”培养模式改革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创新的再生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中国入世后,更多的中国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和实际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学习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师生“标新立异”。“新”和“異”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与别人、甚至与教师的不同见解,敢于在“新”和“异”上思考问题。只要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在专业设置中,要打破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多开设“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专业和课程,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二、将重“专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出现,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广博丰厚的基础知识,又是某门学科的“专才”,既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教育。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个崭新课题。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倡导实施培养“四合一”人才,即在培养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于一身,既有科学技术内涵,又有文学艺术气质,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外语翻译本领的人才。因此,在实施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教育,加强受教育者的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教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将重“理论”培养模式,改革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当前银领型人才的实践教育和培养要求与传统高等教育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这样,实践培养就有了时代新内涵、新要求和新任务,也需要探索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育方式与途径。为此,我们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二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一方面在专业实习以及日常实践中,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考察或参与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立“学生创新活动教育实验基地”,为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条件。

四、将重“守业”培养模式,改革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随着中国的“入世”,在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和稀缺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高模式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同时,电子商务和全球网络蓬勃发展也为微小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分散化的微小型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入世”后,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之间必然会出现“超强竞争”的局面,表现为:产品迅速更新换代;设计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以价格和适销对路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方法等。这些都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微小型企业的出现和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因此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微小型企业的意识和能力理应得到推崇和培养。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将重“单干”培养模式,改革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模式。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资本的全球流动扩展了公司与投资者的经济与财政空间,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跨国合作。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与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而国家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因此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学生能否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能否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价值,是高等教育面对“入世”挑战的必然应对。

根据当前高级银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教学过程上也要进行多项改革。具体措施:一是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动手能力。二是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技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要求,我们重点对这两科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对英语课的考核突出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50%。上述做法既突出了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学生也感兴趣。同时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开放计算机中心、语音室,开设外语角、讲座、培训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及外语能力。三是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选用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我们尽量选择国内先进但又适用的教材,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高等教育为了与世界接轨,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银领人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缩短同国外的距离,加快自己的发展,争取早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二)

对银领型人才在重应用技术培养的同时,大力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不动摇。教育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假设。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成为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使学生在不断发展中日臻完善,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并使其人格健全,生活多彩,思想活跃,表达方式丰富。

青年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怎样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及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是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

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独立学院要注重技能教育的人文性,除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外,还应使学生具备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具备竞争和团队意识;具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坚持奋斗能够承受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具备处理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具备效率意识、开拓意识,心胸开阔、乐于奉献。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而技术教育则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辩的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功能上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

要达到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注重在独立学院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开好这方面的课程。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例如,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美学”、“公共关系学”、“创造心理学”,“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

独立学院教育改革最终目的和价值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银领人才,而人才是通过教学来培养的;教育观念的变革与体制改革,最终都应当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才能收到实效。因此,坚持人文技术两手抓,努力打造银领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教改的关键。要在新世纪的人才竞争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未雨绸缪。只有不断地注入活力,加大改革力度,独立学院才会日新月异更上一层楼。

(作者: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