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鉴国外大学教学模式探讨中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

时间:2024-05-08

王爱勤+张永利+张瑾

摘要:本研究根据在英国卡迪夫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及国内相关大学的实际体验,分析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当前国内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教学内容前沿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实践创新化和教师知识全面化等教学途径,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自主创新型、理论实践型和专业技术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以及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时,亲身体验了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觉得国外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实践环节都有很多值得国内大学借鉴的地方,国内大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亟待改进之处。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以土木工程相关课程为例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实践与改革尝试。

一、国外大学教学模式浅析

(一)课堂教学重激励,学生主动且积极

国外课程除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设置比较齐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未来职业需要自主选择,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能毕业并获得学位。由于是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所选的课程,因此上课主动守时,纪律很好。英国大学教授讲课居多,上课时教授们深谙“寓教于乐”及“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讲解时引入悬念、步步展开,学生听课很专注投入,积极参与交流互动,效率很高。

(二)课外小组共复習,即时消化互解疑

学校各院系都设有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兼开展一些科技交流的活动场所,在这里有小圆桌、长桌及沙发,学生课后会来到这里分组重温教师课上的内容,相互讨论,直到大家把课程内容消化吸收,然后各自完成课后作业。如果是小组作业,大家就分工完成,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分别弄懂了在课上各自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清晰扎实。

(三)讲授内容常梳理,前沿动态紧跟随

笔者在卡迪夫大学听了一些教授讲授给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课程,发现每次上课时教授都带个大纸箱,将自己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科前沿而更新编写的随堂讲义发给学生。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学生不是有教材吗?为什么每次上课还专门发讲义呢?拿到讲义并跟随听课时我们才发现,教授是将最新研究动态和科技前沿的成果以及他们项目组相关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应用实例补充其中,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论结合实际、了解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还体现了自己学校的特色。

(四)备课充分且有序,优化设计高效率

国外教授在上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设计,教师不仅在自编的补充讲义中涉及前沿知识,而且还在讲义中补充了例题和练习题,教授每讲授一个知识点后,随即演示例题,步步清晰、严谨认真地推演,然后出个难度稍有增加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做。学生做题时教师下去巡视,或个别辅导或发现共性问题课上即时解决。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巡视后直接给出答案,进入下一段内容。

(五)实验设备自设计,手脑并用创奇迹

笔者原想象中的国外大学实验室一定是高尖端设备罗列,有很多价格昂贵的实验设备。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实验室很简单,大多是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课题需要而亲自动手设计并制作的设备。在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室,笔者见到了他们自制的模拟卡迪夫Bay海滩沙体沉积流动的模型,为研究赋予生命的自修复混凝土实验磨具,该磨具由木板拼成,介入塑管、导线并能由计算机控制;在伦敦大学学院笔者参观了他们的“异想天开”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白云教授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各国访问学者共同建设的,里面甚至有由微波炉、冰箱等普通家电按项目实验需要设计改造而成。这些有极高价值的前沿科研成果就是在师生们的创意下动手实践完成的,重在开拓创新、解决问题,效益明显,实用经济。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手脑并用,提升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极受欢迎。

二、目前国内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求全课时少,实训不足难达标

随着学科的发展,大学专业课程不断增多,课程设置多且杂、面面俱到,且多数要求学生必选,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逐渐减少,很多原来60学时的专业课程只能安排30个学时,却要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些知识点不能讲精讲透,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似懂非懂,掌握的知识浮浅、记忆不深、概念不清、囫囵吞枣,更别谈以后工作中能实际应用了。教学大纲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难以和社会需求接轨。

(二)叙述性强练习少,枯燥无味无实效

由于课程的文字叙述性较强,且内容琐碎,如果教师不改进教学方法的话,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若再照本宣科,不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不增加随堂练习,不适时开展互动,学生就会觉得上课如同受罪一般。结果是学生听课如同听催眠曲,有的学生甚至偷偷玩手机,因为课上的内容丝毫无法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想象,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严管尽职恐评教

由于大学大部分课程是必修课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课程学生没有兴趣或觉得和以后自己选择的工作没有联系,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盲目地应付考试,仅仅为了拿到这些课程的学分,最终混个文凭,而非期待素质的提升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上课流于形式,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往往不重视。而有些教师也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对于学生疏于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似乎是自己认真备课,学校检查无差错就可以,学习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有教师还考虑对学生管理过于严格,学生在评教时反而给自己打低分,自己费力不讨好,不如迎合学生的心理。如此下去,大学教育质量将无法保证。

三、教学改革思路

(一)改进教学理念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涵义。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述知识,而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课堂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教学规律,把握教学的系统性及完整性

教学方法及教学大纲可能会因为专业不同而不同,但无论是哪类专业都有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通过制订教学计划,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然后确定循序渐进的流程,将其导入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教学效果,而非单纯的学生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只能体现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但是不能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体现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及灵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的性格养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都是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应该设立正确评定综合教学效果的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擅于用学习并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在建筑设备课程中,我们利用学校有锅炉房及污水处理厂的条件,将实践教学有效地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并认真了解锅炉特性,水的软化方法,供水量的敷设,供水压力确定及由此计算的各级管路的管径和整体供水管网敷设,污水处理方式及处理效果等。我们还请工人给学生介绍全校供水供暖的整个流程,然后让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当学生交来实习报告时,我们非常惊喜,学生的实习报告非常认真,全部流程包括各个设备、附件等一步步绘制成清晰的平面图,他们不仅了解了学校锅炉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将各类锅炉、水泵做了比较,整个供水流程、设备敷设方式及工作原理等描述得完整准确,通过实践学生的认识更深刻了,能正确地根据建筑物的供水需求选择水泵,根据不同供暖需求选择最适宜的锅炉和设计供暖系统。

(二)教学内容前沿化、引入前沿科技成果

在最有限的时间讲授最重要的内容。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最优秀最适合的教材,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此外,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及时自编教材更新补充。虽然没有像国外教授那样,每节课都更新,但我们能将本专业基于某些理论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补充介绍给学生,如在建筑材料课程中,讲授砂浆时介绍了我们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自流平水泥砂浆”,讲授外加剂时介绍了外加剂的最新品种和应用的最新理念等,使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学会了这些理论对科研的指导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前沿领域,拓宽了视野,并有了初步的科研基础。

这样无疑使本来不足的总课时会更少,但我们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重点放在与学生走入社会最相关、最紧迫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性能的掌握上,将某些易懂而且相似的内容合并介绍,如玻璃与陶瓷、石灰与石膏等,仅列出纲要,讲述各自产品标准对性能的要求,比较差异加深印象。此外,对某些概念性的知识点,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教材、图书馆参考书、网络等途径了解、对比、分析、总结、掌握,作业中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还有分小组完成的任务,采用同学自学、互学与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课时紧张的教学压力。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寓教于乐,适时采用适当的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常言说“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而大学教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此处的“欲”为求知欲之意,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非常关键。对于比较枯燥的学科,如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我们不时插入游戏调动大家的兴趣。如做折纸游戏,看着大家在不明晰的指令下展开纸片,大家在笑声中切身感受到法规的严谨性。

2.建立知识架构体系

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织成网、搭起架构,开始一两章教师帮助同学整理,后面章节或重要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记忆习惯梳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3.讨论式教学,增加思考力及兴趣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每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工程应用实践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了解教材并思考。然后请一些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让大家讨论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可行、最有效,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此方法一是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做观众的冷清局面,二是学生在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教”与“学”都得到最为理想的结果。

4.介绍案例,强化学生记忆力

举例或介绍案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强化学生记忆。例如:在建设法规课上讲授“诉述时效”概念时,特举一个材料供应商催款时没留凭证,等两年之后再经法院起诉时,已经过了法定的时效。如此大家对“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可能丧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概念记忆极深,介绍案例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在课堂上,用分析案例说明问题,代替了乏味的照本宣科,强化学生记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此外,在建筑材料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介绍一些著名工程的视频片段,介绍实际工程处理的难点要点,上课效果极佳。在教师做完例题,留时间给学生自己演练时,请一些学生上讲台来做,或是在进行各章节的学习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何种实际操作技能等等,学生都富有热情。总之,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课堂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

5.自制课堂道具,提升教学效果

在讲授一些原理性的知识时,往往因为逻辑性强而不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简单道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讲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概念时,教师带来砖、砂、水泥、小瓶和水等道具,演示给大家,比单纯地靠教师讲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要理想得多。这种教学方法直观、简易,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四)教学实践创新化

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我们在带领学生做毕业论文时,让學生自制模具和必要的实验设施,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过程、自己找材料、自己设法做制品。学生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屋面砖及自流平水泥等产品,性能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而且他们制作得非常认真,屋面砖规范美观,体现了很强的动手能力。

(五)教师知识全面化,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知识的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并准确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认为教师确实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四、结论

学无止境,既要超越他人,也要超越自己,教师不仅要虚心学习他人、集各家之长,取其精华力求超越,而且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敏锐的触觉,把握学生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以上是笔者结合国外教学模式,对国内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把握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采用各种创新手段,因材施教,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方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谷,张伟富,冯晓.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探索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3, (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