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班级创新管理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8

费葳葳 徐长亮

摘要:在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研究生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节,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班级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在分析当前研究生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班级创新管理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研究生;班级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遍及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使“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各个传统行业,以网络的便捷性、即时性和广泛性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新形势下研究生班级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研究生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班级概念弱化,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高校研究生的班级建制各不相同,一个班级可能由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导师的学生构成。加之研究生的年龄结构、生源组成、学习经历、录取类别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一个班级的成员结构异常复杂。同时,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生活和娱乐活动,相较于班级建制,课题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班级概念弱化。此外,不同背景的同学由于价值观念、专业学科等的差异,必然使得沟通不畅、交流受限,班级成员之间很难建立深厚的情谊,班级同学对集体缺乏归属感,这对班级建设非常不利。

(二)研究生班级人员分散,信息传达滞后

研究生个体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太过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集体的依赖性减弱,集体观念和参与意识淡薄。再加之读研期间,班级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时间不多,尤其是进入研二以后,研究生都进入各自的项目组进行学习,时间上的不统一、空间上的不固定导致信息传达不便,很多信息流通出现滞后现象。

(三)研究生班级活动层次较低,学生参与面不广

目前,研究生班级为学生提供的交流平台极为有限,开展的集体活动少且形式单一。班会、聚餐、郊游等仍为主要的交流形式,这些活动缺乏新意,尤其是对目前研究生较为关注的科研、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涉及甚少,因此对研究生缺乏吸引力,导致活动越来越难开展,参与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四)研究生思想个性独立,辅导员思政教育缺乏有效性

研究生思想较为成熟,基本形成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人格因素基本成型。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具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期望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我权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本稳定,尤其是相比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价值观比较现实,甚至有部分研究生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研究生的这些个性特点使得研究生对辅导员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开启了“屏蔽”状态,思政教育缺乏有效性。

二、“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一)便捷性和即时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现在的大学生呈现出“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状态,网络交流随时遍及各个角落。便捷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使得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传输,输出端和接收端能够实现实时的互动和讨论。因此,对研究生班级建设来讲,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把各种通知发布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把问题、情况实时反馈给辅导员,只要是有網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信息的畅通。

(二)虚拟性和互动性

网络交流具有虚拟性,班级成员在无法面对面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下,可以在网上就学习、生活和班级管理等方面开展话题讨论和交流,各抒已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更愿意敞开心扉,从心理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变成了“网友”关系,彼此间少了拘束,实现了深入的沟通。同时,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实现了网内人员的交互共融,这样的氛围丰富了交流互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性,在班级内架起了平等、民主和友谊之桥,为研究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丰富性和趣味性

网络具有海量信息,内容丰富、广泛,只要学生需要,可以随时随地搜索相关知识加以利用,这大大拓展了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创新性、全球化视野的形成。

三、“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班级创新管理途径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新时期研究生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搭建基于手机App的班级事务信息管理平台

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班级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各种通知的上传下达、信息的收集整理、材料的审批核验等都需要辅导员一一处理,且有些手续需要学生到辅导员办公室往返多次。信息化环境、大数据时代、虚拟空间建设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学生的管理为主线,搭建基于手机App的班级事务管理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班级管理的信息化和移动化。此App软件主要可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第一是事务通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可以利用此功能发布相关通知,发布范围既可以是班级也可以是个人.还可以设置群组,浏览人可实现分类查看,发布人可以查看通知是否是已阅状态。

第二是活动签到。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布相关会议、学术报告、集体活动等通知。学生可在活动开始前提交个人位置信息或发布现场图片,以证明本人出席情况。

第三是请假、销假。研究生经常会有去合作单位出差、野外采样、外出实习、求职等情况,因此,对研究生请假要严格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此功能在网上提交请假申请,辅导员核实情况后,依据情况酌情批假。待假期结束后,学生需在网上进行销假申请,未及时销假的人员将会在辅导员用户端显示超期时间,以便辅导员下一步处理。

第四是宿舍管理。一是人员的管理,包括请假、晚归、夜不归宿,以及宿舍人员查找。二是环境的管理,包括宿舍卫生、安全等。对于人员的管理,可以通过各宿舍长每晚汇报宿舍人员情况,辅导员实现监管。对于环境管理,辅导员可以将抽查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拍照,上传到系统里进行保存,方便学生查阅。

第五是班级通信录。手机App平台上的班级通信录是班级管理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此功能基于班级学生准确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宿舍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辅导员、学生干部、班级成员可以依据个人权限查看相关信息,联络他人,辅导员也可以与个别学生或家长实现点对点的互动。

第六是奖惩记录。辅导员可以定期将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文章发表、评优评奖以及惩罚处分等方面的信息公示于此,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也可以作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记录。

以上几个功能是研究生班级管理App的必要功能.更多功能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拓展。目前,个别高校已经尝试探索开发了班级管理App,网络应用商店中也有诸如班圈App、爱班级App的售卖。基于手机App的班级事务信息管理平台必将成为未来班级创新管理的趋势。

(二)整合网络新媒体交流平台

对当前处于研究生阶段的“95后”来说,QQ、微信、微博是他们应用最广泛的即时交流工具。从班级管理角度来讲,班级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实现发布通知、咨询交流、建议、投票等功能,通过开通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消息、新闻,转载热门信息等。辅导员可以依据这几个主要平台的各自特点及传播途径,将它们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分类应用、分别管理,以最大化地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三)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

当前,微信已经在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基于当前班级管理模式和宣传模式的发展,研究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已是大势所趋。微信公众号具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研究生班级宣传的良好媒介。以往的研究生班级建设疏于宣传,甚至是从不宣传,对内来讲,使班级同学缺少了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向往,造成了班级同学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对外来讲,使班级以外的其他组织或机构对班级事务和活动无从了解、无法关注,因此也必然实现不了对班级建设的推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可以集中力量凝聚班级同学,将班级班风、班训、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班级风采、班级动态等进行图文并茂地输出,以实现汇聚人心和宣传教育的目的。

(四)构建网络班会、团会会议平台

班会、团会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班会、团会都是在固定的地点、采用固定的形式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死板,教育性和实效性差。而对研究生来说,传统的班会、团会形式更是在时间上、参加人员上、教育效果上都难得到保障。新兴的网络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班会、团会建设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现在,网络直播、现场连线、网络会议等形式,都不受时空的限制,使研究生的班会、团会可以实现人人参会、处处发言的新局面。对于党支部会议或党团活动,可以采取网絡直播的形式开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也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感。对于班会或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可以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在同一个虚拟空间内,实现多地多人多处的实时互动,这既促进了沟通,也凝聚了成员向心力,对班级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应用到研究生班级管理的进程中,也不能忽视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尤其是碎片化、功利化、隐蔽性、误导性等信息在学生思想引导方面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主动发声,防微杜渐,让“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为新型班级管理开辟新的道路。

责编:群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