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化科研成果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2024-05-08

焦丽君 宋海旺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近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会上公布了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志愿服务扶贫项目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洛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也是该校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洛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职工志愿服务队是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开展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成立的,下辖多支教职工志愿服务团队,主要开展精准扶贫、科技支农等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活动。多年以来,已形成了以陈万光教授为核心的水产科研志愿服务团队、以赵旭升教授为核心的枣科学志愿服务团队、以韩建明教授为核心的园艺志愿服务等团队,持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扶贫攻坚。

科技援疆推动绿色扶贫

以赵旭升教授为带头人的洛阳师院枣科学志愿服务团队,在推进枣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忘边疆地区发展,心系新疆的扶贫治沙工作。经过艰辛探索,团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选育出适合新疆和田等寒冷地区种植的新郑灰枣,并指导农户在沙地种植灰枣,还定期奔赴新疆进行技术指导。他们远赴生产基地,下到田间地头,顶着新疆地区七、八月份的烈日,在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中开展研究。为搞科研,团队成员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刚到团队的年轻博士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他们被这个团体成员身上共有的使命感感染,很快适应并融入其中。他们以科技成果援疆,为新疆哈密等地探索出了“发展枣园,带动农户增收”固沙治沙的绿色扶贫开发新模式。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均降雨量不足3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以上;全年沙尘暴、扬沙天气在100天以上,低温冻害时常发生,林业经济低而不稳。洛阳师院枣科学志愿服务团队在若羌大力发展枣树种植,培育的新品种在若羌得到大力推广,他们与若羌人民一起努力,将全县枣树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足百亩发展到近10万亩,林业增值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14100元,开辟了新疆枣业新天地。若羌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的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的县。

赵旭升教授带领的科技团队还在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36团进行帮扶,探索农一师36团富团稳疆新途径,带动农一师实现枣业大发展。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36团枣树面积已达5万多亩,职工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4万元提高到8万元,团场经济净收入由300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增长了10倍。同时,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对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枣科学志愿服务团队还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河南洛阳、平顶山等地的扶贫攻坚工程上,指导周边县区山地农民发展鲜食枣品种种植,为困难农户提供嫁接、防害等技术指导。几年来,他们通过企业带农户、农户对接,累计带动30000余农户收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科技支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高校参与扶贫,要么是一次性的物质给予,要么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立项,学校组织教师被动参与,双方实质性融合不够,群众极易“返贫”。洛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志愿服务扶贫团队以精准扶贫、科技支农等形式,将“输血”变为“造血”,把高校科研与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对接,实现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与学校发展的互利共赢。

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研究志愿服务团队的水产养殖技术专家,为栾川、洛宁、嵩县等地养殖户提供大鲵(娃娃鱼)、黑斑蛙、冷水鱼养殖技术指导和鱼病防治服务,为位于洛宁县的洛阳昌盛水产公司规模化养殖鲟鱼项目提供水质监测技术和养殖技术指导,使该公司成为豫西重要的冷水鱼繁殖和养殖基地。

“在我市伏牛山腹地,冷水资源丰富,发展冷水鱼养殖是山区群众脱贫的好路子。”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鱼养殖专家张耀武说。如今,洛阳嵩县故县水库冷水鱼养殖基地供应的鱼苗,已辐射洛阳市的洛宁县、栾川县、嵩县等多个山区县。

陈万光、张耀武等人结合豫西山区适合大鲵养殖的水文条件,帮助栾川县庙子镇农民成立大鲵养殖合作社,进行大鲵托管饲养。水产研究志愿服务团队为合作社大鲵托管饲养提供技术服务,帮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如果没有养这十几条娃娃鱼,我们一家真不知道该怎么脱贫。”73岁的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龙庄幢村村民张世晨说。他在该村村长张红波的栾川县辉煌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寄养了16尾娃娃鱼。两年后,他就能得到16尾商品娃娃鱼,而这16尾娃娃鱼的销售收入已经能让他们一家实现脱贫目标。栾川县庙子镇通过大鲵养殖合作社进行托管饲养,实现年收入500多万元,累计带动20余户困难户脱贫,每人每年平均增收2500余元。

水产科研团队还结合对口扶贫村栾川县杨树底村的狀况,帮助困难户建设休闲鱼塘,先后五次为垂钓园捐赠松湖镜鲤等鱼种和常备消毒防病鱼药,累计为杨树底村休闲垂钓园捐赠松湖镜鲤、日本锦鲤400多公斤,带动3户困难户、20余人就业。

洛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志愿服务团队则开展了有机富硒南瓜、生菜等新品种培育,对接种植合作社,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在立足蔬菜瓜果基础研究的同时,他们积极到洛阳周边县区开展有机富硒南瓜、树莓等种植技术帮扶,指导农民种植、防害。韩建明教授技术帮扶的以“公司+农户”发展的偃师有机富硒南瓜项目,累计带动2000余户农民种植,单亩实现增收1000余元。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志愿服务团队的扶贫计划使一大批农户增收受益。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曾作出批示:“洛阳师范学院服务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精准扶贫,整合资源,有探索、有路径、有举措、有实效。”

长期以来,洛阳师院紧紧围绕国家和河南省扶贫工作部署,立足自身优势,调动校内外资源,凝聚师生力量,把帮扶地方脱贫当作重大使命。志愿服务团队一直坚持扶贫先扶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以优势学科的技术积累为驱动,以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为核心,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将扶贫工作真正帮在“点上”,做在“根上”,形成了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多个精准帮扶品牌,与帮扶对象进行了精准对接,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定点扶贫工作。2017年9月,王洪彬同志调任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到任不久就多次到扶贫点调研,与结对帮扶对象面对面沟通、座谈,了解、摸清情况。学校还出台了《关于成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扶持驻村第一书记的意见》《洛阳师范学院脱贫攻坚战中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财力、人力等方面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通过不断努力,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学校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统筹谋划,创新教育扶贫模式,不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不断提升扶贫工作水平,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黎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