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马孝民
很多时候,一个人对梦想的坚持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1968年,王福祥走出大學校门的时候,背着自己的画板依依不舍。他毕业后想当一名美术教师的愿望未能遂愿,但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美术教育是我的梦想,我会回来的。那一年,他21岁,意气风发。
2018年,王福祥创办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美术学类、设计学类两个一级学科,涵盖8个本科专业,办学特色鲜明、享誉省内外的二级学院。这一年,他办学17载,虽年逾古稀,依然壮心不已。
17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高素质美术类、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学院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种专业赛展中屡获佳绩。每每谈起这些,王福祥总是兴奋不已,那是一个坚守了半个世纪的梦想,是一份保持了半个世纪的激情。
2017年5月,作为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创办人,王福祥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并颁发金质奖章,他是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在河南省授予的第一位荣誉院士。此前,因为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还获得了“美术事业最佳组织者银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回国创业先进代表”“为美术事业奉献者金奖”等荣誉。对这些个人荣誉,王福祥说:“这些荣誉让我很自豪,但都是副产品,美术教育才是我的根,是我的心灵家园。”
这是一个情怀速生又速朽的年代。“择一事,终一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福祥做到了,他用半个世纪书写了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如今,精彩还在继续。
2018年的初春,寒意未消,新芽欲绽。本刊记者走进位于郑州市中牟县城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学院,采访了学院创办人王福祥。因为寒假的缘故,春日里的校园静悄悄,于无声处,却蕴藏着生机和力量。记者清晰地感受到了。
“有些事,我始终放不下”
念念不忘的,才是真正的梦想。
“虽然过去50多年了,我还是能够清晰地记得在河南大学美术系求学时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记得一个老师在教我们画鸟时,用了整整两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如何画好鸟的眼睛。他说,‘就这一笔,画好了,鸟就活了;画不好,就成了呆鸟。他还打趣说‘别小看这一笔,这是30多年的功力!然后一遍一遍地教我们画。那个老师自信的表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王福祥说,那个时代能考上河南大学美术系是一件挺难的事,考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都有一点自信。“我也不例外,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天赋的。”
一颗种子就这样埋在了王福祥的心中。大学毕业后,他想留校当一名美术老师,“一方面为育人,一方面为艺术”。但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安排,他成了一名军人。当时,这曾令很多人羡慕不已,也让他很兴奋,但心中总有一丝抹不去的遗憾。
随后的岁月里,他辗转各地,为国家服务,为生活奔波。念念不忘的,还是从事美术教育的梦想。1987年,王福祥已经是一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他捐资河南大学美术系成立福祥基金会,用捐款的利息奖励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当时的《河南日报》《光明日报》《开封日报》对此事均有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王福祥看来,下海做企业不是他的梦想,只是“时势造英雄”。他热爱的是做美术教育,培养美术人才。
梦想给人力量。王福祥不论是在国内打拼,还是在国外奋斗,他都始终保持着对美术教育、美术发展的关注,寻找着实现梦想的机会。特别是在国外期问,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走访知名美术高校上,深入考察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特色、课程设置、文化建设等。从意大利国立艺术学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到法国的巴黎艺术学院,从德国的柏林艺术设计学院,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美术系、南加州大学美术设计专业,到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和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匈牙利的罗兰大学美术系……都留下了王福祥的足迹。“我到一个国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考察一下这个国家最好的美术学院。我先后考察了26所美术教育的知名高校,很多时候,都在想怎么样让中国的学生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了解最新的美术发展,从而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美术潮流。”王福祥向记者详细介绍考察的每所学校的特色时,他说的这些话丝毫没有违和感,虽然那时候他是一名企业家,但他的心里装满了美术教育。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0年时,王福祥看到了机会。早在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今教育部)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确定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面对这样的机会,王福祥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在河南老家创办一所国际化的美术高等院校。这意味着,他要投入自己所有的积蓄,同时放弃发展顺利的企业。身边的朋友们觉得这样风险太大,都劝他三思而行,他却坚持自己的决定。
作为旅欧华侨,王福祥参与办学这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可以遵循,只能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在中国的土地上选择一个公办大学作为合作伙伴,这是一条必要条件。无数次的谈判、沟通,办学的困难超出想象。但是,他的坚持和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他对国家美术教育的赤子之心,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同道合者,支持他做好这件事情。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文化大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却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美术学院,这在河南美术界看来是一大憾事。”朋友们的话,更让他坚定了办学的决心。
经过一番艰难曲折的申报过程,2001年5月8日,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挂牌成立。
“办学初期,我邀请了王彦发、王本都、王瑞中等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走出来的知名美术教育者参与办学。当时,很多人称我们为‘四王战队,感觉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大学时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福祥的梦想绕了一个弯,终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
“集百家之长,创自我风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挂牌成立,只是王福祥实现美术教育梦的第一步。
“从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上来说,高等美术院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承担着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精品力作的光荣使命,担负着承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怎么培养学生,才能让他们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无愧于人民的精品?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他们‘集百家之长,创自我风格的格局和意识。”多年的考察和思考,让王福祥对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有了深刻的认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既要牢记使命、坚守职责和勇于担当,又要积极创新、凝练特色和内涵发展。我们学院的优势在于合作办学。在发挥这个优势的同时,我们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师资队伍、培育校园文化等,不断强化学院的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现新时代育人目标。”谈起办学过程中的困难,王福祥总是一语带过;只有谈起对美术教育的思考时,他才滔滔不绝。
为了让学生扎根中国优秀文化,汲取世界美术发展的养分,易斯顿美术学院在创立之初就和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德国柏林国立艺术学院进行了签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颁发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文凭和文学学士证书,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升入签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同时,王福祥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易斯顿美术学院结合美术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使学生拥有在美术行业领域生存的职业能力。结合办学优势,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外出游学,开阔学生眼界,积极利用对外交流平台,启动海内外艺术家中原驻地计划,每年邀请一批艺术家到校交流创作,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通过各种活动开阔学生事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向世界。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外事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等各种服务。
无论是办学特色的凝炼,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大学时代的深刻记忆让王福祥深知,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中国教师多注重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西方教师则多关注学生的创新、参与性思维,两者结合培养的学生才会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王福祥投入大量资金,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外籍专家到校专职或兼职任教,和国内的教师一起组成了有国际视野、综合性的师资队伍。
王福祥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我在国内外知名美术学院考察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就是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知名的美术学院都有着浓郁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不一定大,但是一定有历史的底蕴、文化的味道、艺术的气息和自由的精神。”从校园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件雕塑作品到写生园区的每一个动物、每一株花木,从学校的每一场大型学生活动到师生的每一场作品展出,王福祥都倾注心血。他让整个学院变成了一个大型的美术空间——经典作品收藏,让那些历史的经典就在师生的眼前,可触可感;优秀学生作品留校,留下的不仅是莘莘学子才华的见证,更是学校教学效果的直观反映;“一课一展”不仅使学生的作品出现在课堂,而且使作品与广大师生的生活甚至艺术生涯发生联系产生对话。现在,易斯顿美术学院的校园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美院”——春观花、夏观叶、秋观果、冬观枝的生态校园,被评为“河南省省级园林模范单位”。
如今,王福祥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漫步校园。“看到学生成长,听到师生获奖,我才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他说,办学17年,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美术类、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是最欣慰的事情。
“学院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河南教育》(高教):对您的人生发展来说,大学时代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福样:大学时代对我的人生发展影响很大。上大学之前,学习美术是一种偶然。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后,我才真正热爱这件事,把这件事当作一项事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有了做美术教育的理想。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让我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懂得搞好艺术不仅需要高超的的技艺,还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那时候,我们的很多老师都称得上“德艺双馨”,艺术造诣很高,文化修养也令人钦佩,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帮助。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河南教育》(高教):关于大学时代,您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事?
王福祥:大家学习都很努力。那个时候,白天上课学习专业,晚上继续练习或者到图书馆看书,每天学习至少16个小时。相比现在,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无论是文化素养,还是艺术积淀,我们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都提升了很多。
《河南教育》(高教):学校很多老师谈起对您的印象时,都说到了“能吃苦”,有大学时代的影响吗?
王福样:吃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不光是大学生,同时代人的几乎都上过这一课。对于我们,那个时候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責任感。***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我们都深有感触,也会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河南教育》(高教):是什么力量让您下决心创办易斯顿美术学院的?
王福祥: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当一名美术老师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在我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丢掉过画画和对美术教育的思考。特别是在走访世界知名美术学院的时候,我感觉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能够给国内的美术教育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办一所高等美术学院,让更多国内热爱美术的学子可以接受更好的、国际化的高等美术教育。当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所以,2000年的时候,在各方的帮助特别是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创办了易斯顿美术学院,圆了多年的办学梦。
《河南教育》(高教):办学17年,已经有近万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出去,您希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气质?
王福祥:还是那句话,“集百家之长,创自我风格”。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美术素养。其次要具有开阔的、国际化的视野。我们通过各种努力把学院打造成河南省美术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院校,打造成河南美术教育交流、文化艺术展览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开阔视野,“集百家之长”。再次是要具有扎根中国、服务社会的精神。我们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引入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和创作技能,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集百家之长”后,扎根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自我风格”,丰富中国美学,增强文化自信。
《河南教育》(高教):据了解,易斯顿美术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分立设立为郑州美术学院也被列入《河南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请您介绍一下最新的进展情况。
王福祥:分立设立为郑州美术学院,是我们办学过程中追求的梦想。我相信,中原大地上诞生一所独立设置的美术高校,填补河南省无独立设置的美术本科高校的空白,也是全体河南人特别是河南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梦想。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院上下正在努力往前推进。
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推动学院发展进入新的时代。我们也能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一所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的美术院校,更好地服务河南省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为弘扬中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河南省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思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