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汉语教材改革中的实例研究

时间:2024-05-08

贺 洁

摘 要:实例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是指实际的语言用例。实例作为现代汉语的材料支撑,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在现代汉语教材改革中,要注重实例的针对性、形象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实例;现代汉语;教材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其地位和作用一直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现代汉语课程原有教材进行改革,突出现代汉语的实用性,注重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语言学家黄伯荣、廖序东指出:“现代汉语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研究工作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不管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都要把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实例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实例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是指实际的语言用例。当前现代汉语教材中的一些实例已过于老化、模式化,如果不改革就会使现代汉语课堂变得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在实例运用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形象性和新颖性。

一、注重实例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针对学习者的自然情况、学习目的、兴趣以及教学类型等情况来选择教材的实例。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曾经提到:在给学生讲解时,绝不能将所讲的内容一股脑儿地全讲给学生听。脱离教学实际、倾盆大雨式的讲解会把学生讲糊涂、讲怕的。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点拨式”的讲解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实例是为讲授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必须围绕相关的知识点,注重针对性。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感兴趣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恰当而针对性强的教学实例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正确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教材在讲到语音部分的声母的辨正时,针对“b、p”,除讲声母的发音过程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和送气、不送气的区别外,还可以列举一些绕口令让学生练习。如《巴老爷芭蕉树》:“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来了八十八个把式要在巴老爷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巴老爷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树,不让八十八个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八十八个把式烧了八十八棵芭蕉树,巴老爷在八十八棵树边哭。”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b、p”的发音,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恰当地选用实例。如谈到语音的古今变化,讲解“阿房宫”这个语音变化的选例时,就必须在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中古音知识之后再进行,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得更透彻。

二、注重实例的形象性

所谓形象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生动形象、易理解的语言事实和生活现象解释现代汉语的抽象理论,把虚的化为实的、深的化为浅的、陌生的化为熟悉的,真正实现理论来自于实践、回归于实践以及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现代汉语涉及的一些概念,如语素、词、短语、音位、音素等,是既不容易理解又乏味的规则性知识。要想给现代汉语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就需要在实例上下工夫,把固化的知识形象化,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配备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关于修辞章节的辞格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收集一些相关的相声、小品以及电影情节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教材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格。在讲到谐音双关的修辞格时,可以选用相声《疯狂股迷》实例进行分析——“甲:这软件叫什么呀?乙:叫古得白。甲:再见啊!乙:什么再见?‘股得财,炒股就得发财。听人家那介绍说得多好。甲:怎么说的?乙:‘股得财是你炒股的唯一选择,本软件是运用纳米等离子技术研制的最新高科技产品,它将上千种股票的各类数据输入数据库,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您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为您选出最好的股、最优的股、涨得最快的股。”学生听完这个相声在大笑之后,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里分析一下它收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原因:“股得财”只是一种普通的炒股软件,商家抓住股民希望赚钱的心理,借助谐音双关的修辞格,将其命名为“股得财”,以促销其产品。文中的“古得白”与英语中的“good-bye”是谐音,同时又与“股得财”取得了巧妙的联系,暗示了现实生活中商家做生意的宣传,继而给学生阐明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格。这样讲述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注重语言实例的形象性,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重复,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且长久记忆。

其次,要在课程讲解中举一些短小、典型、有趣的实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体现语言课的形象性。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钱玄同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举了一个例子:“北京有一个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有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引人注目,可是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回答,她就一概采用‘闭口音:你贵姓?我姓伍。多大了?一十五。家在哪儿?保安府。干什么?唱大鼓。这些回答都采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等女艺人补好牙齿,再与人交谈时,又全改了‘开口音:你贵姓?我姓李。多大了?一十七。家住哪儿?住城西。干什么?唱大戏。”这样的讲述,就使原本枯燥的“开口音”“闭口音”概念形象化了,也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掌握。

三、注重实例的新颖性

所谓新颖性,是指选用的实例不是别人经常使用的实例,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刘丹青先生在《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中提到,用新颖的说法取代陈旧的说法以取得更强的语用力量,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倾向。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适当地选取新颖的实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

实例是学习现代汉语不可缺少的分析材料,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很多例句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一般都很典型。比如,现代汉语教材在讲到词语的锤炼时,列举了鲁迅先生《孔乙己》中的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第二句话是:“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前一句话中的“排”字用得精彩,后一句话中的“摸”字用得恰当,从而反映出孔乙己当时不同的状态。然而,这个例子虽然很有典型性,却是老生常谈。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教材在吸收经典实例的同时,更要注重实例的新颖性。比如,现代汉语教材在讲词语锤炼的时候,可以举一些作家在构思文章篇幅时斟词酌句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鲁迅先生在《自嘲》诗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的原句是“横眉冷看千夫指”,“冷看”改成“冷对”后,战斗性大大增强,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爱憎感情也更加鲜明。这样的实例,学生既熟悉又不落俗套,能够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到词语锤炼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希杰.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责编:晓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