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薄弱高中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

时间:2024-05-08

□王晓峰 师恩强 张荣谦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薄弱高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不高、学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普通高中。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促进县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优秀教学成果应用,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这为普通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的特色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提供了具体的发展路径。河南省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作为一所薄弱高中,在分析自身校情的基础上,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最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一直在探寻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

(一)学校管理重成绩、轻素质

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虽逐年提高,但是与区域名校相比,依然存在整体偏差的问题。学校为了提升竞争力,坚持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学校管理重教学成绩,轻学生素质,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教育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不能与一些县级同级高中相比较。学校在管理方面,不能正确认识本校实际情况,要么跟风发展,要么踏步不前,无法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化道路,导致学校没有特色,泛化发展。

(二)教师教科研能力不强

在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这样的薄弱高中,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断层,新鲜力量补充不及时,甚至十年内未补充新鲜教师。在新时代、新课标、新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老教师”依然凭借旧有经验,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知识呈现模式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并且,教师教研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方式缺乏自主研习精神,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课走班制、“大文大理”形式下的高考目标确定、教师新教材使用等新问题逐渐显现。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要实现薄弱学校的创新化发展,不能忽视学生的影响。以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代表的薄弱高中,不具备省级示范校的生源优势,一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差,从而造成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加上高中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便感觉更加吃力,在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心,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长此以往,学校的办学质量就会每况愈下。

三、特色化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课程进行开发和挖掘。

(一)建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挖掘学科特色,展现学科魅力,设定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甚至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大课程体系。如在学习高一“函数”知识后,将教师讲解的数学建模的应用知识,移植到生物学科育苗扦插繁殖问题的实验中,既复习了数学建模的知识,也探索出了学科之间的互通性,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思维,并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实践问题,不仅使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还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构方面体现出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二)开设特色专业课程

为了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学校着重开设各种特色课程。如针对一些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类、高水平运动员类、飞行员类、定向生类等,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课程,从多角度、多层面给予学生学习各项课程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设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处理好文化课和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两种课程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开设特色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积极借助各种社团,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书法社团可以开设“笔墨挥舞”课程,邀请在书法方面有特长的教师,进行免费授课,吸引学生学习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音乐、美术社团可组织开设吉他入门、古风人物素描、动漫自画像等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在具体的开设过程中,如何能始终保持特色课程的魅力、始终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坚持打造问题引领式课堂,将整个教学过程设置为一个个解疑答惑的“探案”过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问题意识,逐步探索出“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六步课堂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将六步学习法逐步推广到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引导教师在六步教学法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实际,进行适当的个性化转换,形成特色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特色课程有效落实到教学中。

四、特色化教师发展路径探索

创建特色化的学校,首先要有一批“特色化”教师,学校要优化教师培养机制与考核标准,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双提升”。在教师选聘方面,学校近三年来从全市高中选聘了近百名优秀教师,各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且均为老中青组合,进一步保障了师资水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特色化发展措施,提升了教师素质。

一是名师带动重示范。学校推行“同组听评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传帮带青蓝工程”“四习一研高效课堂”等教学常规活动,并完善评课制度,要求主管校长、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每周按要求完成听、评课任务,助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科研引领求精细。学校制定和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一课一研制度”“讲、练、评”一体化授课模式、“目标引领”导向指引制度、教师坐班制度、作业批改与检查制度、签到制度、课前两分钟候课制度、考试命题和考后分析细则、高效课堂规范等教科研规章制度。学校以制度为引领,在科研方面做细致、做深入。在每年寒暑假,以学科为单位,学校组织一次大讨论,找出制约本校、本学科发展、提高的真问题,并将问题课题化,组建问题解决科研小组,每小组申领一个课题化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拟定课题化问题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由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性应用,验证解决方案的执行效果。不同的问题小组间,每两周进行一次问题解决经验分享会,集思广益,最后形成问题解决成果,并在全校推广。同时,学校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积极“借脑”,与市教体局教研室、周口师范学院、漯河高中等教育科研单位或其他普通高中共建,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以助力新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三是自主学习求创新。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引导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职业生涯成长计划,包含学历提升计划、专业发展计划、职称晋升计划、特长发展计划、常态化优质课研磨计划、特色专题拓展计划等,并将这些计划进行精细分解,真正实现落地实施。这样的自我激励,可促使广大教师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在享受成就获得感的同时,真正提升职业幸福感。

五、特色化学生成长路径探索

创办特色化学校,自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探索学生特色化成长的路径,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是实施分层教学,制定并实施学生潜力挖掘方案。特别是针对文化课素养薄弱的临界学生,以校内潜力挖掘为主,建立临界生档案,分析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师生相处情况、学习习惯情况、薄弱学科情况等,分析并制定该临界生薄弱学科提升周计划、月计划,强势学科筑强月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做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并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学生潜力挖掘方案,重点开展书写文化行动方案、阅读文化行动方案、错题本建设与使用行动方案、周练行动方案、名师专题讲坛行动方案、个性辅导行动方案、全员育人行动方案(每位学科教师分包5—8 位对应学科薄弱的学生)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精准指导。学校秉持“先成人、再成才、最后走向成功”的培养理念,开设了强基班、精英班、艺术班等,实施“两条腿走路”管理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专有策略,精准教学、单独辅导,重点突破,实现了针对性培强补弱,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是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学校积极在学生间、班组间、班级间、年级间开展“行为规范大比武”“激情挑战大比武”和“星级师生评比”“激情诵读大比武”等比拼活动,每周一评比、每月一表彰,通过树典型、推明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我挑战、我自信”的必胜信心,增强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后,已初步实现了特色化建设,在学校声誉度、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关于教与学成效评价制度和机制建设的问题,学校特色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都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积极进行探索,才能求得薄弱高中如何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的答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