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8

□高全国

2023 年3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文件提出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这是继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全民阅读重要部署之后,进一步针对全国青少年学生开展读书行动的系统设计和具体要求。步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明显提升,其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这是培养和发展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关注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策略,对于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主阅读:培养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

一个人的自主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着其终身学习能力,影响着其在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和发展水平。

自主阅读的关键在于“自主”,综合西方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观点,自主学习可以从学习包含的维度,也可以从学习的过程来定义,因此,自主学习体现在对学习的维度和过程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1]对比被动式的阅读,自主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主动选择阅读内容进行持续的阅读,并最终获得一定阅读理解和阅读感悟的过程。[2]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是儿童认知发展开始步入“形式运算”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倡导自主阅读,具备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充分激活大脑中神经突触的连接,极大促进大脑的可塑性。

二、当前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方法单一

阅读方法直接反映了学生会不会读书,面对不同的文本学生能否有效掌握和灵活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当前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主要以情节理解与感性认知为主,并不注重对文本的整体观照与细节挖掘,很少有学生会运用故事复述、跳读、浏览、群文阅读等策略,也无法采用圈点勾画、旁批标注等方法,对文本信息进行“精加工”。

(二)阅读活动较少

教育部在大力推动“双减”工作的进程中,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做出了系统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自主阅读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笔者发现很多地区和学校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体育、艺术、科普活动等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开展丰富,且形式多样,而自主阅读往往被变相为语文教学、自习等形式。亲子共读、经典诵读、图书漂流等活动较少,无法满足自主阅读的需求,其“寓阅于乐”的目的也就无从实现。

(三)阅读视野狭隘

笔者对所在地区的学生自主阅读情况调查发现,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趣味日渐窄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学生或阅读与考试有关的教辅用书,或阅读用于消遣休闲的漫画作品,或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或阅读故事性强的寓言或童话,经典阅读书目涉猎较少。也有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存在畏惧心理,选择以观看影视剧代替经典阅读。久而久之,阅读视野的狭隘,会造成学生的词汇积累不足,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欠缺,思维明显低幼化等诸多问题。

(四)阅读习惯缺失

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自主阅读计划,对阅读主题及书目的选择较为随意。不少学生是抱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进行阅读的,仅粗浅浏览文本,或对较为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泛泛而读,却不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能联系生活体验自主撰写读书心得。

(五)阅读氛围不浓

受功利主义读书观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部分地区仍存在学生被各种教材与教辅资料围困的现象,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阅读逐渐丧失内驱力,其结果是自主阅读氛围难以形成,严重影响学生发展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师如何指导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

(一)方法引领:开展群文阅读指导

群文阅读,既有多文本之间的横向联系,又有文本内部的纵向深入,它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多个层面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较之单篇阅读,群文阅读能使学生丰富对“同类”事物的认识,拓宽自己的思想视野和情感感受的范围和深度。[3]借“双减”工作这一契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也要践行“减负提质”: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开展一组结构化文本的群文阅读时,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让学生思考:多文本的组合序列是否合理,分析文本之间的体裁、内容、写法等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爱国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体悟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深情,通过情境朗读进一步理解古诗中陆游的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进行群文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林升的《题临安邸》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从诗人“悲”的不同表达中,可以窥见诗人同样是触景生情的爱国情怀,林升有愤怒和质问,龚自珍有痛心疾首和期盼,体现了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差异,这一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多文本语言的感受和理解。

(二)寓读于乐:设计多种阅读活动

小学生天性爱玩,丰富多彩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多感官体验文本,多角度思考文本,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建构与发现。首先,设计多种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高年级的小学生依然以具体化、视觉化的学习内容为主,静态的持续的文字刺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乏味和无趣,教师有必要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只有在巨大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激发之下,阅读才能真正发生。比如,在学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四季之美的广告文案,积累有关四季之美的诗词,展开小组阅读分享活动,创作富有新意的四季手抄报,或摘抄描写四季景物的句子。如此,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中,开始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并在其中发现和探索美好,在切身感受中体悟阅读带来的愉悦。其次,开展丰富的阅读评价活动有利于激励孩子持续阅读。小学生虽然有天生的好奇心,但理性思维和认识能力有限,需要积极的外部评价给予更多“好学生”的激励。因此,可以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交流会”“评读书笔记”“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推选“小故事达人”“读书小先生”等自主阅读“领读人”,引领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活动及积极的评价反馈中爱阅读、乐阅读。

(三)机制保障:线上线下阅读联动

由于是自主阅读,教师很难针对学生基础定制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更无法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效果评价,学生们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很难促成。鉴于此,“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线上线下阅读联动机制,让学生随时沉浸阅读,即时分享体验。以一个阅读主题为基本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阅读计划,实现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同步。不同年龄阶段和阅读旨趣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阅读日历,以实现阅读的自主自觉。教师还可以设计“阅读名片”,对阅读进度顺利、阅读效率较高的学生进行介绍;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答疑解惑;建设“云端小书屋”,让学生自主制定阅读书目,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提升阅读的期待,了解书籍的价值,产生“自主”的阅读意识。

(四)学用结合:课内课外阅读贯通

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应充分贯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学用结合,产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充分体会自主阅读的价值。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下期习作单元的《刷子李》为例,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了解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叹服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但是,基础的单词学习和诵读体验远不够达到较高的阅读素养,理解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情感、批判性思考人物与故事等更高的阅读要求可以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来实现。一方面,将刷子李的人物描写与表达方式对比到其他人物中,以理解不同的人物表现形式如何展现不同的人物特点,以及描写手法上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刻画。学生再通过自主阅读《俗世奇人》看到,张大力人物的表达效果类似刷子李,都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突出人物特点,也有不同的,苏七块这个人物主要是正面描写,辅之以侧面描写,是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人物特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刷子李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尝试撰写本地、本校流传的一些传奇人物故事。通过课内课外贯通阅读,有利于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和学用结合。

(五)氛围营造:倡导家庭亲子共读

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全身心自主参与阅读活动的建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

孩子阅读素养的培育过程是贯穿人一生发展的长期过程,需要家长从小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给予科学的阅读指导。若教师能充分发挥亲子共读的指导作用,将能极大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积极精神面貌的形成。比如,在学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教师可以布置亲子共读任务:阅读并概括文章大意;想一想家庭最近遇到的烦恼,和父母一起列出好处与坏处清单,最后共同分析如何直面困难、解决问题。通过亲子共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长效性的推进过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教师作为阅读课程教学的执行者,理应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与课外自主阅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