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学生打造一座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梦想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创新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4-05-08

□平 静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强调在实践中育人,追求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创设了一座有趣的儿童“梦想城”,通过模拟真实的城市情境,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各种“城市”劳动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实现劳动教育树德、益智、强体、臻美、创新的综合育人目标。

一、“梦想城”的架构:在“微”城市中营造真实的劳动场景

学校将“梦想城”定义为为小学生设计的,具有“微”城市特点的劳动综合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城市”劳动主题项目,引导农村学生经历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完整劳动过程,孕育人生最初的梦想,发展适应未来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提出儿童“梦想城”理念

“梦想城”结合学校“快乐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五育融合”思想,以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浙江省编劳动教育教材为基础,以校本劳动课程为补充课程资源,打造了各种校内劳动学习场馆资源,开发了相应的“五尚”劳动课程模块,为学生构建“梦想城”主题社区生活场景。围绕培养具有“五尚”内蕴素养、“三会”外显特质的新时代农村小学生为育人目标,以“尚德的言行”“尚学的品格”“尚健的身心”“尚雅的情趣”“尚能的行动”为核心理念,构筑五大劳动社区,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主题劳动场景,实现劳动项目的真实体验与实践(见表1)。

表1 “梦想城”劳动综合课程

(二)创造真实的劳动实践场景

“梦想城”是一座模拟城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小学生在“梦想城”角色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确立人生志向。每学期开学初,全校开展“劳动招聘会”,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周三下午一个小时的“梦想城”时光,五大“社区”30 门“城市课程”全面开放,每个学生都深度参与不同的职业劳动:以劳树德的警察局、土话学堂,以劳益智的英语剧场、出版社,以劳强体的健身房、花样跳绳俱乐部,以劳瑧美的非遗馆、竹笛馆,以劳创新的超市、服装设计院……

为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参与劳动实践,学校先后装修了超市、机器人馆、木匠教室等配套主题场馆,购置了角色体验的共享单车、警察制服等装备服饰,还有护目镜、手套等劳动工具,激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小市民”课程体验角色。

(三)实施“1+X+1”课程实践

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需要“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梦想城”实施“1+X+1”的真实课程实践:第一个“1”指学生人人拥有一套“城市”装备,包括市民卡、钱包、城市地图等,作为参加课程的必要工具,市民卡可以出入各主题场馆,钱包里装有“梦想城”校园流通币——蜗牛币;“X”为X 种不同社会角色课程体验,学生每学期自由选择劳动工作,六年中至少参加24种有趣的社会实践劳动;第二个“1”为一本城市护照,作为“梦想城”参与和评价的工具,“梦想城”护照包含“梦想城”课程所有项目内容,包括体验设计师、作家、艺术家、运动员等的实践过程,劳动时的照片、感想、作品介绍等,全面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梦想城”劳动实践。

二、“梦想城”的实施:基于体验的探究性学习之旅

“梦想城”劳动综合课程从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五类不同社区的主题课程力求对接不同学科特性与综合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每个课程重点开展融“理论走近职业—实践训练技能—快乐服务校园”主题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让每个城市劳动体验实践都成为一次难忘的专题探究学习之旅。充分引导学生围绕职业专题提出驱动性问题,完成任务群探究并进行成果展示,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赋能。

(一)乐参与——理论走近职业

引领学生认识不同职业劳动的意义价值,是引导他们浸润“城市”劳动主题项目的开始,也是与真实情境相结合的项目化劳动实践方式促进劳动价值体认的第一步。

例如“尚德”社区的“环保局”项目,源于现实中垃圾分类在农村家庭中普遍不受重视,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学校首先依托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内容开展主题学习,以“怎样让校园里的垃圾都找到自己的家”为引领,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孩子们制作了调查表,穿着环保志愿者的特定服装,佩戴绿色袖章,在班级和校园中实地观察、寻找和记录。现场的各种真实体验,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不分类带来的种种危害,从而积极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二)乐实践——实践训练技能

劳动教育课程是一种综合实践形态的课程,更是学生完成身心凝聚的创生过程。每周三下午,随着欢快的音乐铃声响起,“梦想城”开始营业:“饭店”里,小“厨师”忙着制作糕点;“儿童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一丝不苟地为“病人”检查牙齿;“农场”里,小“农夫”在忙着收获……每个学生都尽情体验真实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劳动,学习各种社会劳动技能,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有效加强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尚学”社区的“七彩童心出版社”课程旨在引导热爱写作的学生综合各学科知识,创作一本手写手绘书,当一回校园小“作家”。学生从构思书的主题内容开始,先后经历申请书号、与指导教师签订合同、创作、修改、出版、新书发布会、校园签名售书等环节。一本书的诞生前后要花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课余时间,不但需要写作,还要利用美术知识进行封面设计、排版、绘制插画,融合多个学科知识与能力,更包含了学生无数心血和汗水。“梦想城”每年举行新书发布会,每学期举行小作家签名售书活动,带动了越来越多喜欢写作的学生加入,目前,学校已经诞生了30 多位校园小作家。

(三)乐创造——快乐服务校园

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来落实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同时获得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尚能”社区“农场设计院”项目中,学校希望学生在校园建设的“空白”地块上以小主人身份参与校园农场的设计与建设,“农场设计院”课程也应运而生,吸引了一批高年级学生参加。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认真实地勘察、划分区域、调整图纸,学校综合不同小组的建议后,完成了农场的初步设计方案。孩子们置身在自己动手营建的美好校园农场里,骄傲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又如“尚能”社区木工房的“小木匠”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加工制成“南湖红船”“传统八仙桌”“蜗牛钥匙扣”等手工作品。由于选择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学生们在劳动各环节都主动积极,玩得不亦乐乎,学得入境入情,创新和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深刻体验了“梦想城”里的各种主题劳动,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更加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深刻体会到不同工作的辛苦和价值,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三、“梦想城”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有效的评价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评价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梦想城”中,利用城市护照实现了对全体“小市民”的综合评价。城市护照里包含“梦想城”课程所有项目内容,以此记录学生小学六年的难忘足迹。学生通过学习课程,期末获得对应的“荣誉家”称号,六年后可获得“荣誉市民”奖章。“城市护照”强调过程增值,学校把护照荣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学分等级制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下设劳育基础学分、绩点学分、奖励学分三个模块,通过积极参加“梦想城”课程,每学期开展作品展示等,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劳育学分,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采用基于云平台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实现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评价,并汇总“梦想城”的劳动情况。评价者可通过手机端或PC 端,在学生劳动时进行拍摄,提交劳动评价记录。系统可为每个学生自动生成一个学期的劳动技能掌握雷达图,图表结合,更直观具体,让每个学生的劳动成长真实可见。

总之,“梦想城”打通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壁垒,让学生的劳动实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唤醒了学生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架起了一座由学校通往未来的“幸福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