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 刘 凯 廖勤生
选课走班制下“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有效实践
◎ 刘 凯 廖勤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高度对“选课走班”制提出政策要求。《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提出2017 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为“选课走班”制在高中学校的推行提供了课程政策依据。增加学生的选择权,采取选课走班的教学形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是教育人的理想追求,而且是应对新高考的必然选择。
自 2008 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沿着“课堂—课程—走班”的步骤有序推进,创建了“三段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2016 年 2 月,凭借搬迁新校区的契机,我校顺势进入了选课走班的改革。在充分研究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学校最终决定:把分类、分科、分层作为一个整体来宏观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采取彻底的选课走班教学形态。
我校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具体来说包括:内容上,国家课程所有学科必修部分实施分层“选课走班”,选修部分实施分类“选课走班”,而不仅在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方面实施“选课走班”;对象上,所有学生参与选课走班,所有的学校管理都以“选课走班”为核心;形式上,打破原有的以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个体,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课定制自己的课程和老师。
走班制的实行必然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多元化、复杂化,为使学科教学班和导师班的管理能够高效、平稳、和谐地运作,必然要有效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
如何理解“学生成长共同体”?成长共同体主要是基于学习关系而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他们相互对话、交流与沟通,分享资源,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员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成长共同体”与传统意义上单纯由学生构成,以学习为唯一目的的“学习小组”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成长共同体”的“成长”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包括学生生理上的生长,也包括学习的进步,更包括心理的成熟与情感的健康;既关注当下,又着眼未来。更能客观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符合“全人”教育理念。其次,“成长共同体”亦非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学生与教师精心组成的互助共同体。再次,“成长共同体”实行以“共同体”为单元的集体评价机制,将个体利益同“共同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增强了共同体成员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有效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具体流程如下:
(一)组建团队——科学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建成一个优秀“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关键。分组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有不同的分组原则:
高一阶段:重点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的养成。每个小组都应该分布有行为习惯好、中、差的同学或者性格各异的同学。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当然也难免因为性格各异造成同学之间的排斥,因此,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应该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权。
高二阶段:重点是学业成绩的互补为依据。进入高二,好多学生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此时,分组的原则主要考虑学科互补的原则。重点按照学科成绩的优劣进行组合。
高三阶段:学科互补加突出重点。大部分的小组仍然以学科成绩的优劣进行合理组合。
不同阶段,中途可以对分组进行适当微调,但整体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1. 分组原则
平衡的原则:每个小组都应该分布有学业成绩或者行为习惯好、中、差的同学。并且依据各个学科情况,小组内每位成员自主界定所处层次,为教师分层实施教育策略作准备。
尊重学生原则: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应该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权。适时调整的原则:通过调查(教师、班委干部、学生等等)了解一些影响班级健康发展的小组,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稳定的原则:小组建设时间比较长,成员之间形成合力很是不容易,对小组进行调整应该尽量在小范围内。
依据以上原则,是不是分组就能一蹴而就呢?非也。合理分组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 分组流程
新生到校,我们尽量的了解学生情况,哪些同学是来自于同一学校,同一个班级,哪些同学是单亲家庭,哪些同学家庭困难,并对他们的中考成绩进行初步的分析。依据初始信息和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组。这次分组非常的重要,因为很有可能第一次分组就能形成小组初步构成。
根据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调整。
给予学生两周适应小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向班主任申请调整小组,但要有合理的理由,当然,根据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的观察以及学生对情况的反映班主任要主动的进行一些座位的调整。
两周后,小组基本固定,当然,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作一些微小的调整,半期考试后也可作一些调整。
(二)合理分工——分工明确
1. 合理分工
确定小组最高领导——小组长。他负责全组的纪律、卫生以及协调组内相关事务。小组长是小组内责任心强、比较有号召力的同学承担。小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
选拔出小组长后,及时的召开小组长会议,告知其职责,对其工作做一些指导。以后由班主任或者班委干部定期组织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共同体发展状况,解决一些问题。
学科小组长确定。每位同学都要负责 1—2 个学科,主要由该组该学科比较强或者喜欢该学科的同学担任。学科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按照科任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活动的安排等。并对小组每位成员的预习情况、作业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向课代表或者科任老师反映小组同学学习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学科小组长主要由科任教师组织,明确其相关职责,学术助理定期召开学科小组长会议,了解该学科学习情况,调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科任老师反映。
高一下学期实施选课走班,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在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组建了学科教学班和导师班,导师班代替了原有的行政班。导师班各小组仍然要确定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学科教学班各小组只确定小组长。
2. 正确评价
制定个人和小组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载体对学生的课内(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寝室纪律、自习纪律、校牌等等)进行评价。
班长和学习委员主要对课内的学习进行考评。评价工具就是各个学科课堂评价量表,对每位同学进行每周的评价。
团支书和纪律委员主要对课外的情况进行考评。每日宣布同学的扣分情况,每周进行汇总。
每周,由团支书和班长协同将每位同学的表现得分汇总,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前十名的同学,并评选出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优秀小组。在周日的思品课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
整个考评的流程,都会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学习,并且对班委干部都要做多次的培训,力求让评价公开、公平、公正。
3. 及时激励
每周,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将该周优秀学生和小组告知家长。整个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以一个周为单位进行总结和表扬,这样,每个小组都有希望在单周获得优秀。
每个月,根据全月的表现,评选出月星级成长共同体。贴上小组照片,写上小组获奖感言。
期末评选班级“星级成长共同体”,并推选进入学校“星级成长共同体”的评选。
及时的激励措施,能够让个人或者集体都一直保持一颗进取之心。
(三)校本课程——感悟团队
在高一年级上期开设成长共同体校本课程,规定课时 8 课时,安排专门老师编写校本教材、承担成长共同体课堂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参与团队活动的程度效果作过程性评价,计 2 个学分。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社会的人,都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成长共同体的有效运行,需要每位成员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四)文化建设——润物无声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深远持久的,成长共同体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组规、组训、目标”,续写小组日志、规划布置小组文化园地,并展开小组文化建设的评比。
(五)主题班会——展示团队
结合我校“六会一长”的育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活动。根据学生处确定的每月德育主题,由每个小组具体主持围绕主题展开的、每周三晚上的主题班会活动。小组自己确定活动的内容、方式、流程,其他小组和班主任老师则担任评委,评分纳入对成长共同体的考核。
选课走班制下导师班和教学班相对独立,导师在白天走班时段很难找到自己导师班的学生(学生在教学班上课),导师班班级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学生晚上回导师班)。因此,各导师班要建立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成长共同体”运行机制。
(一)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分组先由每名班干部各组合 4 人再进行合理搭配,充分考虑到成绩、性别、性格、学生爱好等,分组时小组的平均成绩要基本一致,习惯好的和不好的也要合理搭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纪律小组长与一个卫生小组长(由两名班干部担任),每学科确定一个学科小组长(由其余 6 名学生担任),学科小组长负责学习,纪律小组长负责纪律和操行,卫生小组长负责卫生; 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和竞争机制,一对一帮扶和一对一竞争;小组每周一次交流、总结。
(二)全面推行操行量化考核
“操行量化”是对学生进行长效、全面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美术班学生实际,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小组评价、小组激励等纳入其中,成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建立操行考核的奖惩机制
学生每月的操行得分分为两类:学生个体得分和小组平均分。学生的个体得分是学生评月度班级之星的依据,如果学生操行得分在60 分以下的,可结合学生实际表现向学校申报对学生进行处分,对暂缓申报的学生本人须向全班提出改进措施,并在短期内争取加分;小组平均分是评选本班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确定本班的奖惩方法:前三名分别加 5、3、1分,后三名分别扣 5、3、1 分。(小组的奖惩办法,由各小组自行制定)
(四)评选星级“成长共同体”
各班每周对“成长共同体”进行总结,每月评选出班级星级“成长共同体”,以照片和感言等形式公布出来;并作为每学期末上报学校评选校级星级“成长共同体”的重要依据。
(五)培养班干部队伍
要落实“三格教育”和“三段教学”,从学习和常规两个方面进行干部队伍建设。班干部由班团支部干部 3 人,班长、副班长各 1 人,纪律委员 2 人、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各 1人,共 12 人组成。
学习方面配合“三段教学”,设立学习委员、学科长、学科小组长三级干部队伍。
学科小组长的职责:全面负责本组本学科的学习;检查本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组织本组有序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小组同学早读;汇总本组问题并组织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小组生成问题上交学科长;对本组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组内结对活动,对后进同学进行帮扶;每周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上交学科长;每周汇总本组本学科发言情况,并上交学科长;月考或半期考试成绩公布后,统计出本组的平均分和各分数段的人数,并上交学科长。
学科长职责: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学习;组织本学科的早读;负责记载本学科各小组的发言情况;检查组长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收集各组生成的问题;收集本学科的作业;抽查本学科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对各组的总结、发言、纪律、成绩等进行分析、汇总并上交学科教师;收集本学科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并反馈给学科教师;对学科小组长进行考评和督促。
学习委员:全面负责本班的学习;组织各学科学科长组成班级学术委员会,对本班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并上报班主任;对学生组长进行考评和督促;学科组长对问题大的同学进行帮扶;对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评估。
选课走班制下各教学班也要建立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成长共同体”运行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小组(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当个体生成问题后,组长要组织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单》,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
二是要采用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自主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班级内部,每周日晚上第一节课,为“一周”总结时间。公布每位同学以及小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个人和小组。评为优秀的个人和小组学生名单或者展现在班级红榜,或者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
每个月,每个班级将汇总一月的情况,评选出班级“星级学生”和“星级成长共同体”。
G423.07
B
1673-9949(2017)10-0058-04
(作者:刘凯,四川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校长;廖勤生,四川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孙燕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