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 陆 香
诗意厚人伦 雅行美教化
—— “诗雅”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 陆 香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成全人”这一教育核心价值的“显现表达”。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中国现代公民,便成了当代教育最迫切的现实追求。尤其是家国情怀、担当意识,民族属性等公民核心素质更被无限放大。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地处县城北郊。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这里曾留下了千古佳作《白田马上闻莺》,广为流传的大量诗作赋予 “白田”及这里的人们浪漫的诗情和恬淡的诗性。学校因它的地域及校名而注定与诗结缘,同时,由于学校生源构成比较复杂,除了当地一所村小撤并来的孩子,其余大多是农村转入,基础薄弱,留守儿童偏多,有些孩子疏于管理,言行鄙俗,缺乏担当。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诗雅”这一教育文化主题,以诗育人、以诗启智、以诗导雅,旨在古典诗文的浸润濡染中,厚实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健康诗意地生活。
战国荀况在《荀子·劝学》中说:“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其意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友必须接近贤德之士。由此,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的确,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教育的潜在资源,更是校园文化绽放的时空。
(一)育根铸魂三大笔
校园须有魂,“诗魂”的提出,旨在凸现校园文化之魂。何谓“诗魂”?它应该能反应诗歌的本质,它应该能彰显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基于此,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我们一是精心设计学校透视墙上的金字浮雕,内容为“诗雅自古中华韵,白田而今与天竞。”二是在信息楼柱上方设计古人吟诗作对群像浮雕图,撰有对联“诗言志,志在千里外;雅育才,才出白田怀”。三是校园诗雅广场处,建“诗雅白田”观礼台。面向中大路的一方设计斜放的电子书一本,首页为《白田赋》,后面将李白等著名诗人的中华经典诗词名篇收录其中,同时收录我校学生信手创作的诗词。茶余饭后,漫步其间,尽情翻阅,在阅读中厚积,在比较中提升,充分体现了“诗渊远,雅流长,诗雅白田万古扬”和“唐李白,今桃李,蓝天底下竞高低”的创意。
(二)聚力成势四乐章
“诗廊”,即经典诗词展示壁。教学区廊道由李白的《白田马上闻莺》拉开诗歌文化的序幕,四层分别以“诗”“ 雅”“ 礼”“ 爱”为主题呈现不同的诗词作品,让学生吟诵中领略诗歌凝炼、真挚之美,让师生在诗歌的漂流中与大师对话。
(三)春光旖旎两诗道
“诗道”,即阶梯诗词展示。教学楼、诗雅苑主楼道的阶梯上方的墙面及阶梯上均展示了师生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同时不断成长。
(四)滋养浸润一方田
“诗田”,即诗社工作室。两间构成,一间是学生们的活动场所,另一间则是学生优秀诗作展示室。目的是在孩子纯真的心田种下真挚的诗歌,以诗育人,以诗启智,以诗导雅,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风范。让校园“诗香芬芳”,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课程是学校贯彻文化内涵、落实育人理念、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再梳理、课程结构的再调整、课程资源的再整合,学生科学与人文底蕴得以发展深化。结合学校诗教的现实需求,我校努力构建了三类课程:
(一)晨诵,带一片朦胧的诗意上路
学校开展的每天晨诵 10 分钟,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旨在引导孩子拥抱晨曦、相约黎明,用优美的诗歌、美妙的诵读,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早安,孩子们!/早安,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整个过程以开启诗—复习诗—诵新诗为流程,引导孩子们用声音感受诗歌,让心灵自然浸润。在陶冶情操,厚实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诗意的生活方式。
(二)亲近,过一种诗意的童年生活
学校以“诗雅”为核心,扎实推进经典诗词阅读工程。建造富有儿童情趣的班级诗柜,打造乐雅轩、博雅轩、诗雅轩 3 个各具特色的开放式赏诗大厅,安装符合现代教育技术要求的诗歌检索系统,为孩子们诗教鉴赏提供便利。
同时,我们还设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快乐地行走在”诗雅”文化构建的书香之路上。课余,孩子们徜徉书吧,捧书而读,与诗比邻,悠然自得。通过开展诗歌节、赛诗会、邀请知名诗人进校园、举办诗歌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推动师生阅读意识和阅读素养的提高,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努力让亲近诗歌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三)创作,秀一朵炫丽的诗意梦想
我们创办扬州市百佳社团——白田闻莺诗社,创造性开展相关诗教活动,在社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校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诗歌诵读、赏析、写作的经验。我们将这一成果推广,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编辑校园诗词赏析读本,以校园文化读本为依托,深入开展诗词诵读、积累、赏析、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创作与学生的综合实践相结合,如泥塑捏诗境、绘画诗境、表演诗境,直至自觉的诗歌创作,最终达到“以诗育人、以诗启智、以诗导雅”的境界。
通过诗教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营造浓郁的诗教氛围。满目尽诗,触手及诗。浓缩中华文化精粹的诗歌种子,在这片充满诗情的校园沃土里萌发、铺展。
平台,是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它产品的环境和发展载体,它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实施路径。一位哲人说过“唯有好的平台,才能更好体现人生价值。”因而,我们非常重视“诗雅”文化平台的构建。
一是诗意微观察平台。“微”是集精致、专业、细节、效率、美好为一体的,“微”的内容,人们接受、欣赏的更快、更准、更有共鸣。在这个微时代的生活中,教育也逐步走向“微课程”的研究。为促进孩子学会健康生活,我校开发了《诗雅德育微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教育,精选感恩、励志、勤学、实践等短小精悍的名篇名句,吟诵中感悟与反思中导行。每课 5 分钟。力求一课一诗,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平台,实现微体验,推动微德育,从微德育入手,做诗雅真教育。瞧,“缕缕清泉弹指游/绵绵思绪拥心头/劝君节约一杯水/莫教水无空自流”,面对着自来水未能及时关闭的现象,学生便自主创作的诗词《水龙头下的沉思》,诗词唤醒了孩子们的健康诗性与责任担当。
二是诗词考级秀平台。为激发孩子们多读、多理解、多背经典诗词的热情,学校实行诗词考级制,分为十二个等级,学生逐级申报。考级内容以背诵为主,八级以上兼顾理解与创作。闯关成功的诗词达人,将被授予“诗词之星”荣誉勋章,学校每学期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那场景、那气势,孩子们别提有多惬意。
三是诗雅艺术节平台。诗歌之美在于内涵的丰厚、语言的凝练、节奏和韵律的优美,诗歌一定要反复诵读才能更深地体会其意境。学校定期组织诵读活动,“诗韵飘香”艺术节每年一届,通过“诗词诵读表演”、“古诗配画”、“泥捏诗境”等系列活动引领孩子们徜徉诗海,丰富积淀。
四是诗文阅读网平台。利用网站的丰富性、交互性、教学性和可控性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入。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在点击中阅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同时建立联系教师和学生家庭的诗歌交流互动通道,诸如 QQ 群。引导学生利用“QQ 说说板块”做些诗文类作业。学生、老师、家长都加入,及时布置、反馈学生诗作动态,或组织学生参加网络阅读诗作点评、网上征集诗作等活动,营造诗词大舞台,想写你就来的诗教氛围。学生在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中,学诗、吟诗、赏诗、作诗,培育知书达理的品质,孕育正直做人的风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诗教需要平台,学生的诗情舒展更需要平台。这些诗教平台的打造,为学生的诗意梦想提供了无尽的可能。“随风潜入夜”后,必然是“人在丛中笑”的幸福光影。
社团是学生自主发展、个性舒展的重要舞台,对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其素养、涵养其心灵,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选择,让个性张扬
学生社团是校园里最活跃的力量。学生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况,怎么办?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让一些有共同兴趣志同道合的学生组建成相关社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此,学校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围绕“诗雅”主线,分别成立吟诵队、配画社、书法社、舞蹈社、创作社等诗词社团,聘请具有相关特长的老师担任社团导师,引领孩子们合作探究、自主创作,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去诠释古诗词、创作古诗词,追寻心中诗意梦想。
(二)常态活动,绽放别样精彩
各社团根据章程,采用“四定”,即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的方式,常态活动。另外“请进来,走出去”,大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瞧,诗社的孩子们,专注地听老师教诗词知识,恨不得一下子就成为诵诗高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实践活动成了一份期盼。每年阳春三月,孩子们均会一起伴着春风,走出校门,走向自然,感悟诗魂,为诗词创作积淀了大量素材。学生诗作数量与日俱增,先后刊印了五本学生诗词集,达 500 首,优秀诗作近百篇被省级报刊选用刊登,学校出现了一大批“小诗人”、“小作家”。配画社团的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聆听老师讲绘画知识,根据诗词中的意向想象着自己绘出的各种诗境,陶醉着;文学社团的孩子们,捧着自己喜欢的诗词,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计算机社团的孩子们欣喜地操作着电脑,一张张诗文图片跃然眼前;诗词舞蹈社的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反复练习;表演场上,有孩子们苦练的身影,虽大汗淋漓却也快乐舒畅;书法社里,翰墨飘香,诗润人生,描绘未来……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孩子们诗意润泽的快乐身影。在这里,孩子们个性飞扬,在这里孩子们诗意生长!
“诗雅”文化的不断浸润,使得原来一个不足 400 人的小学校,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拥有 1200 余名学生,省市知名的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破茧成蝶,我们收获着“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然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所优质的学校在坚持自己的文化修养的同时,一定要永远秉承“学生第一”的教育立场,努力彰显学校文化的“人学”内涵,以便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
G472.1
C
1673-9949(2017)10-0069-03
(作者: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白田小学校长)[责任编辑:孙燕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