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教学中教育技术优势的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4-05-08

◎ 黄淑英

现代教学中教育技术优势的心理学分析

◎ 黄淑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成效的基本前提。“主动”来源于学生的“愿意”,而不是“强迫”。“愿意”是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而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正能体现上述这样的功效。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式灵活、表现力强、简捷灵活、动感强烈、信息量大、传递迅速等特征,利于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心理上接受,从而在极大兴趣中学习新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信息量大、传递迅速、能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以及利于达成“寓教于乐”等比较优势,正在日益被广泛接受。

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因素是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当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展示事例、提供示范、优化过程,构建自主

探究、联想设计、实践创新等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一是情景创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设置各种问题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展示学习目标。二是启迪思维。以绝对的视听清晰优势,展现技能操作过程,有效增强演示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以直观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三是组织讨论。让学生通过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充分表现自我,鼓励学生互相协作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保持师生情感融洽,促使学生认识思维在民主宽松情景中得以发展与完善。四是个性发展。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或自我发问,允许学生突发奇想、大胆创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五是激励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在客观评价学习情况时,要充分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愉快情景中领略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愿学、会学、善学。六是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搜集和整理信息,由此出发创作作品,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通过亲手创作与展示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成就感。

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达成深化感知和节时省力的教学成效。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多元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等优势,决定其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促使知识信息的来源丰富、内容充实,以及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促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结合,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也充分表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学习活动的本身只是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心理发展的载体,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如下因素的深刻影响:一是在认知基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依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把它同化于原有认知体系,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并继续感知新的外界信息。比如,乘法教学必须以加法的知识为基础,而在这一运算法则掌握之后,又会成为乘方——这一新知识教学的认知基础。没有加法的认知基础,乘法和乘方的学习也就无法进行。二是在学习能量方面。“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脑参与支配活动的能量有限,若同时从事多项活动,则存在认知资源分配问题。认知资源分配遵循“此多彼少,总量不变”原则。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项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需要的资源超过个体资源总量,则存在资源分配不足、认知负荷过重现象,从而影响问题解决和学习效率。三是在知识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方面。若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层次结构符合认知建构理论,新旧知识的连接方式符合认知负荷理论,就能减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必需的认知资源,学习负担就能减轻,学习效率就能提高,学习过程也就轻松愉快,比如对天体运行及太空知识的教学,其知识呈现方式存在口头语言、教材、挂图、演示实验、动画等形式,每一呈现方式需要学生认知基础及认知资源都各不相同,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追求认知建构的有效性和认知资源的实效性,致力达成教学结构优化,利于合理利用认知资源、有效建构认知结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也都是因为对上述原则认识的深化而产生的。就目前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采用,就在于它能极大丰富知识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在弥补学生认知基础的同时,巧妙找到学生原认知与新知识的连接点,减小理解新知识难度,减少获取新知识所需耗费的认知资源,促使上述原则达到协调统一的最佳状态,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注意优势。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并使这一对象得到更好的反映,它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分参与所需的认知负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亟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三停、三看”,通过行政命令组织教学。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响、画面等刺激学生感官,促使其产生兴趣,能加快学生注意的转移,激发学习动机,减轻应用意志努力转移注意所需的认知负荷,上述是教学过程优化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把注意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认识活动对象上,由于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薄弱,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想实现长久注意,就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境,产生生活体验,引发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情感,使之投入学习内容的意境中,以此维持注意。在学习训练中,常常需要把注意有机分配到两种以上对象的活动中,使之形成人脑支配人体多项活动的能力。对学生注意分配的训练,也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同时参与,通过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兴趣自发完成,优于教师的明确要求。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情感优势。兴趣和情感都是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态度的反应。教学过程中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的参与,就能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成效。传统教学是通过教师精彩的演讲来感染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则开辟兴趣、情感激发的广阔途径:一是以形象画面直接展示学习材料的意境,把大自然的奇异景观引进课堂,把事物的内部联系模拟出来,填补因时空限制而造成学生感官的空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理解学习材料,产生学习兴趣。二是以丰富画面信息拓展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大多以概念方式呈现,具有概括性,学生已有认知表象往往不能满足理解和感受学习材料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习材料的各方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全面、透彻了解,比如对海啸、洪涝、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认识,用语言描述较为抽象,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将自然灾害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突破学习难点。三是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交互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依照接受能力和程度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的感知优势。感知是主体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是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与“最近发展区”联结的纽带。若感知客观事物的材料不真实、不完善,学生就难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和抽象,认知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认知负荷就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多方位、多角度感知客观事物的条件,能满足学生认知建构的需要,减小认知负荷、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如下突出表现:一是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事物的属性、结构,引导学生精细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概括事物特征。二是可以多方位地展示事物的内部联系,通过模拟事物结构,做到以虚变实,减小认知建构的层次差距,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三是可以特写微小和容易忽视的重要细节或特定对象,通过放大、定格或夸张等手法,增强学生感知效果,减少学生感知选择误差,实现注意分配的有效性。四是可以促进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产生通感或移情效果,从而调动学生视听触等感觉器官的直接参与,同时通过媒体反映的画面、情境所调动嗅觉和味觉的间接参与,达到多感觉共同参与的成效。比如,学习音乐时进入意境是难点,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出集图文声像等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视听通感协作,丰富而深入地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就能达到领会歌词意境的目的。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的思维优势。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教学达到的程度很有限。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利于触发学生灵感,出现更多思维支撑点,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获取有效培养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思维发展上存在如下优势: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疑训练,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利于培养思维层次性,实现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问题情境,展示事物特征和属性,启发学生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利于培养思维概括性,实现“发现学习”。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直观而又相对集中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利于培养思维灵活性。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虚拟现实与模拟设计,启发学生多方位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利于培养思维发散性和创新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形式上改变信息传递方式和呈现方式,各种媒体交替或组合进行,能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共同参与,增强教学直观性,利于提升注意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认知负荷,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弥补学生认知建构所需材料的不足,不断提供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迅速增长,加速学习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状态上增强信息的集成性、虚拟性和可视听性,既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又能深化感知、节省时间。由上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在现代教学中存在显著的优势,利于获取事半功倍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成效。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20

A

1673-9949(2017)05-0046-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