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兰花,让沟通无障碍

时间:2024-05-08

王瑛琨

一天中午,我和教导处的几名老师巡视校园,老远就看见教学楼前的玉兰树下聚集了十几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在围观,但有五个学生好像在攀摘盛开的玉兰花。

我火冒三丈,大声叫那五个同学过来,劈头盖脸地狠批了一顿,并让旁边的教导员通知值周生给所在班级扣分,同时责成班主任调查此事并整顿班级纪律等。

也许是我的愤怒情绪吓着了他们,那五个同学涨红了脸,低着头,一声不吭。慢慢的,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外国教育故事:一位小学生把校长家养的狗给杀死了,校长没有批评他,而是罚他解剖那条狗。并画出骨骼结构图交给自己。也许是校长的智慧激励了他。那名学生长大后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

想到这,我灵机一动,对那五个同学说:“你们半天没说一句话,可能是还没想好说什么吧,要不这样,你们回去后各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美丽的玉兰花》,明天早晨交给我吧。”孩子们都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我准时收到了五篇作文。前四篇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描绘了玉兰花的美和他们对玉兰花的爱,然后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最后恳请学校原谅,并愿意将功补过,承诺以后定期给玉兰树浇水。

可是,第五篇文章却让我陷入了沉思。除了赞美了玉兰花的美之外,文中还这样陈述道:“我看见了某同学摘花,我制止他。但他不听并把花扔到了地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走上前,轻轻捡起那朵被遗弃在地上的玉兰花,轻轻地将它放在了树坑里,我怕伤害它。可殊不知,这一动作反而被误解,我被当作攀折花草的违纪学生而挨了一顿训斥。难道我做错了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说我的动作是一个摘花者的行为?校长批评我时,我没有讲出事实,我知道,校长当时一定会认为我在狡辩,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清白的。我坚信,校园里的9棵玉兰树一定会为我证明,我绝对没有摘过一朵花。我反而要问,为什么校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认定我摘花?我想不明白。不过,问题出现在我们班,我还是很自责,在此我代表其他摘花的同学向那些玉兰树致歉:道歉道歉玉兰树,对不起!”

许久,我沉默不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老师的误解,不是与老师针锋相对,而是先用沉默来表达对师长的尊重,过后再用真挚的话语道出自己的委屈。我被彻底感动了。

几天之后的全校学生集会上。面对全体学生,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缓缓地说:“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要当众向你们中间的一位同学道歉。同时,我也向他道谢,因为是他,让我感动;是他,让我也受到了教育!”

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我拿出那篇文章。满含深情地朗读了一遍,并当众念出了他的名字。最后,我把他请上了主席台,诚恳地向他道歉,并请他原谅老师的“误判”。我看到,那个孩子涨红了脸,高兴地微笑着。掌声响了起来,经久不息。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亲眼所见的就一定真实吗?今年的春晚,来自台湾的刘谦,用精彩的魔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眼见也可能为虚。

作为一名管理者,可能因为自己的“耳听”,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眼见”,而误解老师和学生。有人说,矛盾的90%来自于误解,而误解的90%来自于不沟通。我认为,要破解这一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互相尊重,平等对话,让“心灵”的沟通无障碍。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芳星园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杨雪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