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国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及其启示

时间:2024-05-08

朱红飞

德国中小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制。在德教育考察期间,我们听取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博士、沙克森州教育研究所所长、沙克森州教育处官员、基层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校长有关德国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互动报告。办事精细、敬业高效的德国培训方还安排我们分别参观了四年制小学、州立重点文理中学、特殊文理中学、双元制职业学校、德累斯顿大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翻译的原因,我们对德国教育的管理系统和运行细节了解得还很有限,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眼光来审视德国的当代教育。尤其是与德国中小学教育的零距离接触,让大家对德国小学的半天作息时间,普遍的小班教学,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实至名归的学生自主学习,从细节处关爱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等有了相当多的了解,同时对他们独树一帜的中小学校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模式也颇有感悟。

一、严把入门关的教师教育

德国的教师教育与我国有所不同。德国老师必须接受过大学教育。在德国的不少州,师范学校已被取消,只在普通大学设立师范专业。在大学就明确规范的准备应聘的类型、学校。目前应聘小学教师的学历一般要求是本科和研究生,应聘文理中学、职业学校教师一般要求是硕士或博士。师范专业学生所修习的教育内容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和第二专业,目的是让他们除了胜任教师工作之外还可从事另一个专业的研究或工作。学生两个专业的学习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后即进入教师教育的实习阶段。实习锻炼的环节包括听课、观察——备课、试讲——磨课、试教等。半年后,实习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评课委员会评议,评议成绩计入第二轮的国家教师考试成绩。接着实习教师转到同一类型的另一所学校试教,承担普通教师一半的工作量。一段时间后,由试教学校对其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也作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最后,实习教师回到原培养学校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州文化教育部要看两次考试的综合成绩以决定是否录用该新教师。

二、令人羡慕的中小学教师地位

在德国,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认同度很高。女教师一旦生育子女,可享受长达2年的生育假期,后可重新回到原教师工作岗位,如在企业界则无法保障女性的职位,因而德国学校女教师比例很高。德国教师虽然不是真正的公务员(校长除外),但一般享受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待遇,新教师由州教育处聘用,再分配到各个学校,工资由国家发放,到一定时期给予晋级。校长的职责权力是管理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每个教师做鉴定;至于教师的调动、辞退和聘请等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小学教师每月工资一般是1800—2000欧元,文理中学教师一般为3000欧元左右。教师工资的评定与年龄、工龄、婚否、有无子女等情况相关。在德国教师工资定级中,32岁是一个界线,32岁上下的工资等级相差较大。

三、与众不同的中小学教师管理

德国专门制定了《教职员工法》保障教师权利,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德国中小学教师管理由州教育处负责。学校内管理机构一般由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贯彻执行通过的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协调各部门工作)——高级咨询员(具体负责几个学科带头人开展工作,全面负责学生工作)——几个学科带头人(协助校长做好管理教师工作和学生中尖子生培养,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训练)——每个学科设学科委员会(委员会负责人由该学科所有教师选举产生)——班主任及普通任课教师组成。其中咨询员、学科带头人在校长和教师中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咨询员对教师都特别了解,如家长投诉一名教师数学教得不好,校长一般会听取教学咨询员和该学科带头人的专业评价和意见,然后再做判断。

德国中小学普遍设立学生、家长、教师3个专门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各由3人组成,委员会做出的决议校长是无权否决的,但校长有阅读权和知情权,校长对学校的管理章程、基建等意见必须通过3个委员会表决。其中教师委员会具体协调教师矛盾,反映校情民意,为教师争取应得利益。

德国中小学教师工资为13级,咨询员和学科带头人为14级工资,副校长15级工资,校长16级工资。在德国工资到了一定级别的才有资格去应聘高一级职位。

四、相对宽松的中小学教师考核

由于教师的入门很难,德国教师队伍的素质整体是相当不错的。但德国教育部门并没有因此忽视对教师的考核,具体的考核程序很复杂,同时比较注重人性化操作。一般每3—4年校长对每个老师要做一个综合评判(当然评定会听取咨询员和相关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意见),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和水平进行量化考评。评定内容很全面,每位老师的评卷有6—7页,包括了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水平、组织课外活动情况、师生关系、与家长关系等方面。教师的考核得分对教师职业生涯有一定影响,并与绩效工资(奖金)有关,但不影响每月的工资评定。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不允许根据个人考核评分确定教师工资,但对教师提拔、升职评定很关键。

五、思考与启示

尽管德国的教育制度和思想观念与我们迥然不同,但他们在教师的教育、管理和考核方面所做的不少工作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1、高起点的教师人门关保证了师资质量

在德国要当老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而德国的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淘汰率很高。严格而成熟的新教师筛选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师资质量。德国的教师、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声誉,绝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德国老师们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让学生讨厌自己所教的这门课。尽管上级对教师的管理考核相对宽松,但他们都很自律,多数教师懂得两门以上外语,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精心备课、与教研员沟通、参加培训都是自愿的。这些和教师整体较高的起点和德国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充分认可不无关系。

2、德国的教师教育十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期两年左右的实习试教阶段,对新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设计,固然可以拓展教师的来源,但因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和实习阶段,许多教师走上岗位时出现不适应、不合格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我国教师教育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有关,也跟对实践实习环节的弱化、虚化相关。德国同行告诉我们,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师范专业学生的实习指导,加强实习环节的考核。

3、德国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密切

我们所考察的沙克森州建立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所,其成员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州教育研究所工作

五至六年又要回到原来的教学岗位,这样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实践的结合。教育研究所成员的重要工作是为基层学校及教师发展提供建议并随时起到为咨询服务的作用:如转化高校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小学,研究学制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的应用,帮助教师学习应用新技术手段,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咨询和帮助等。沙克森州务实的教育科研态度,对反思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4、德国的教育行政机构重视为教师减压

德国学校的教师委员会会尽最大可能为教职员工说话,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也很重视教师权利的保障。当老师被投诉的,上级首先做的是将教师送去参加职业培训,缓解压力,也给教师一个理性反思的机会和空间。德国有一些移民城市,移民学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给这些学生授课、教育较难,这些学校的老师压力尤其大。为此,州教育部特别重视对这些学校老师及时进行跨文化在职义务培训,帮助老师提高管理能力,充满自信地走上岗位。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该由社会机构管的就由社会机构管,该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学校没有大包大揽。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工作量太大了,班级人数多,教育压力大,应付的面很多,承担了许多本不该由学校承担的工作。老师们整天疲于应付,结果往往是该管的事没管好,该做的事情没做实,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反思总结,显得比较浮躁。

5、真正的齐抓共管,形成了教育合力

德国社会非常重视教育,据当地的同行介绍,家长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做给孩子看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错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这种大家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则的社会里,孩子得到的是学校与社会一致的教育,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在德国,除学校外,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青少年工作局。其职责一是监督社区落实教育法规.二是帮助学校解决棘手的困难和问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德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我们较为一致,但我们在动员社会、家庭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赴德教育考察让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有着开阔的眼界和广阔的胸襟,我们中华民族不仅要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还要多吸收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杨雪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