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徐 丽
(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英语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在开展往来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中受到广泛需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校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应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为国家战略服务,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1]。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相比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而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既拥有专业技能,又拥有英语知识的群体,势必将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及翻译专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自2013年四、六级改革以来,翻译卷面分数比重增加,且题型由短句翻译变为语篇翻译,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提升。这项改变带来的直接变化即为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但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英语知识薄弱、英语总学时较少等原因,学生普遍存在翻译学习困难现象。为此,笔者以安徽三联学院202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共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探索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学习现状,并得出如下数据:
一方面(见表1),在学生对其自身翻译能力的自我评价中,认为自己能力中等的学生占46.94%,而认为自己翻译能力达良好及优秀以上的仅占不到2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表1 翻译能力认知情况
另一方面,在分析其翻译能力不足原因时(见表2),85.71%的学生认为导致其能力不足的原因为“英语基础不牢”,67.3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翻译技巧缺乏”。就英语语言基础不牢而言,主要体现在词汇量匮乏、语法规则掌握不牢等。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和语法与翻译能力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直接关系到英语句子的组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表2 翻译能力薄弱原因认知情况
与之相对,65.31%的学生认为翻译练习的难点(见表3)为“找不到对应词汇”,46.94%的学生则认为难点在于“语法错误多”,这两者都是语言基础知识不牢的结果,印证了上文中学生对翻译能力不足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得数据,有趣的一点在于鲜少有学生认为翻译难点在于翻译方法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上文中学生认为翻译技巧的缺乏导致学生翻译能力不足的论述,意味着翻译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翻译能力并不起决定作用。在日常的四、六级翻译训练中,学生对翻译难度最直观的感受即为其词汇的难度,尤其近几年文化翻译成为四级翻译考试热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尤其考验学生对词汇的驾驭及转化能力。
表3 翻译难点认知情况
由此可以得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现状主要为以下几点:①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翻译能力中等或偏下,存在着一定的学习焦虑;②造成翻译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缺乏足够的词汇及语法输入;③学生过度强调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但却并不会有意识地将翻译技巧运用于翻译实践。
针对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翻译能力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我成就感较低,自我预期不高。民办高校虽占据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但传统意义上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中学时期受到的关注少,获得的学习成就感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因此,在自我学习能力评价中通常会习惯性低估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在学习中会由于长期不自信的心理导致遇到困难便轻易放弃,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学生确实存在基础薄弱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普遍认为词汇及语法是翻译实践中最主要的两大难点的原因。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中学期间主要训练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鲜少涉及翻译知识。翻译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含词汇辨识、句子构成、语法运用以及语言审美等多方面能力,这对本就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在重视学生英文能力的同时,学生常常会忽略中文水平的提升[2]。由中英语言的起源来看,英文是征服者为了尽快促进民族融合而演化的语言,旨在用最简单的语言实现沟通;而中文目前最为古老的文字为甲骨文,最开始是为了占卜预知上天的旨意,是人与天对话的桥梁,这要求中文很多时候是美的、雅的,相比于英语更为难学。在英语翻译汉语的过程中,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别以及中文水平有限等原因,学生苦于找不到中文中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从而使译文枯燥且生硬,不符合国人的语言审美及表达习惯。
除此之外,学生过度追求翻译技巧也是有因可循。首先,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对翻译技巧的教学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注重理论而脱离实际[3],学生普遍认为翻译技巧对翻译学习及翻译能力的提升有着决定性作用。但事实上,基于民办高校学生普遍语言基础薄弱的特殊性,过度进行翻译技巧的解读而忽视对基本语言能力的强化导致学生只学了技巧的表面,而并不具备将技巧运用到翻译实践的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其次,由于现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多为一周两次,翻译讲解及练习并不能成为课程主体。以新视野系列大学英语课本为例,翻译在课本中体现仅为每单元结束后的两个翻译练习,练习量少。即使学生掌握翻译技巧,但不配合足量的翻译练习,根本达不到活学活用的程度。
最后,学生的不足并不能成为其翻译学习现状的唯一原因,课程安排及教师教学能力也将影响学生的翻译能力[4]。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以硕士为主要群体,相比公办学校博士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在知识体系的搭建、学术研究能力、课程逻辑认知等方面存在差距。另外,大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并不密切,教师多为“下课即走”的模式,一周两次的课程导致教师并不会在课堂带大家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翻译练习多靠学生自主。学生得不到及时的知识反馈和正向引导,慢慢地自己便放弃了。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水平总体不高,为了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势必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整改。
在笔者给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提升自身英语翻译能力的态度及提升翻译能力方法的认可度,并得出如下数据:
通过所得数据可知(见表4),93.88%的被调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仅有2.04%的学生明确表示对提升自身翻译能力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意识到英语翻译能力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存在提升其英语翻译能力的迫切需求。
表4 学生提升翻译能力意愿
由表5可见,77.55%的学生认为多做翻译练习可以有效帮助提升学生英语翻译能力。48.98%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多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有较大帮助。除此之外,拓展知识面,多积累各种背景信息及相关词汇表达也是不错的方法。基于以上数据,笔者对提升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表5 提升翻译能力方法选择
第一,重视课堂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强化。从单词、短语到句子和篇章,一步一步为学生构建英语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尤其要严格把控好学生对词汇的认知[5],词汇是整个英语大厦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课本单词的认知,还应多补充课外词汇,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补充。一方面这是高校英语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要求;另一方面补充文化词汇将帮助学生熟悉四、六级翻译话题,做到对翻译话题有词可用。
第二,强化翻译练习,辅之以翻译技巧讲解。技巧的运用建立在语言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过度强调技巧的教学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因技巧太多而不知做何选择。翻译作为实用性极强的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强化和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多选一些课内外的翻译文本,要求学生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首先做到有词可用,再到句子通顺,逻辑连贯,最后到篇章翻译准确。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之后,请学生自己总结常用翻译技巧,辅之以技巧的深入讲解,这样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第三,纯粹的练习而得不到及时的专业反馈不仅无益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为此,教师应在每次的翻译练习后及时给予反馈,主要从基础的用词、句型、语法等方面对学生的译文给出改进建议,力求使翻译文本先达到准确的程度。在学生能准确通顺翻译文本之后,教师再给出审美方面的强化建议,培养学生对译文“信、达、雅”的追求。此外,学生之间的同行评阅也是可行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给出修改意见,一方面锻炼了翻译能力,帮助他们减少语言错误;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翻译兴趣,彼此共同进步。
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积极主动了解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广泛的阅读有益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同时,也是语言知识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进而在翻译中减少语义缺失或文化错位等[6],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提高了译文质量。
第五,民办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直接输送者,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将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输送给学生,为学生构建清晰框架,使他们少走弯路。除了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了确保自己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能让学生听明白,更要努力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愿。
第六,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及安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翻译学习及实践氛围。高校可在原有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基础上,增加翻译鉴赏、翻译实践或者翻译理论学习等翻译选修课,鼓励对翻译感兴趣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对翻译的理解。除此以外,学校内的翻译工作坊等实验室可定期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放,鼓励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实际操练中提升学生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和能力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学生对翻译能力提升的意愿也较为迫切。因此,在开展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应相互配合,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学术和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好的课堂翻译氛围及帮助,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反馈;与此同时学生应勤加练习,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多阅读、勤思考、增加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师生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达到民办高校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