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启示

时间:2024-05-08

薛雨欣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材料和文章,从句子中学习语言的使用,从而掌握文本的意义,真正理解句子结构。在大多数国内英语测试中,阅读都是主要的焦点,占据了大量的分数。因此,要应对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提高英语成绩,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高、教学手段多、阅读时间紧,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关注不够。因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在阅读理解部分。通常,考试成绩不佳的部分原因是自我效能感低下。此外,在中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通常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很少有教师关心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内在情感和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英语阅读缺乏信心,也会对参加英语考试感到不公平。从长远来看,它会对学习英语的态度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英语阅读成绩不佳。

二、概念界定

(一)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定义

1977年,班杜拉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对一个人在一定水平上的学习或行为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班杜拉,1997)。自我效能感是指在活动开始之前,对是否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绩效的期望,是对特定活动的感知能力。自我效能感也是对一个人能否完成特定水平的表现的主观评价。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的缺陷,将人的需要、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个体,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学者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包含三个方面:能力感、挫折感、努力感,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在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它可以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对活动的坚持;它可以影响人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它会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它可以影响活动期间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以及他们在该行为中的坚持和努力。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二)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协调,扩展各种背景知识,构建意义,获取文本信息。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分节的单词和短语,而是掌握、理解和整合文本的整体意义。读者不仅需要理解文本符号,还需要能够将其与知识背景整合,而且,他们应该能够通过仔细的思考,理解文本所代表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解码材料中传达的信息,从而准确地提取阅读材料的真实含义。

三、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关注人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强调个体行为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的观察过程。他认为,社会学习是行为、认知和环境之间动态互动的过程,是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结果。社会学习的效果是由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以及人的认知因素(观念、信念、自我感知)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尤其是社会因素、人的认知因素、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假设人们试图理解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解释行为或事件的原因,最早由海德提出,后来,罗特根据控制点将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归因是复杂的、多维的,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未来的学习动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因素,可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归因的内部和外部维度影响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情感体验。正确的归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和错误的真正原因,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启示

通过文献及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为了在今后的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文章总结了阅读教学中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首先,为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超过他们目前的水平,但在潜在发展水平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开发他们学习潜力的目的。当目标设定过高且超出学生实际能力时,失败感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如果目标对学生来说太容易,他们就会很容易实现,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在学生实际能力范围内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建议,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英语阅读文章,并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学会一步一步设计他们的目标和任务,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以取得成功。在积累成功经验后,学生将更有动力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如今,大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较少,期末考试后很少与老师分享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经验。结果,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沮丧,在阅读测试中失去信心。从长远来看,这种恶性循环也可能影响听力、写作和翻译的表现。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但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真诚友好的,教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氛围。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该真诚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应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充满可能性的学生世界,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考试后与学生逐一沟通,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而不是仅仅给他们评分。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然后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更多的鼓励。同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正确判断何时需要他人的帮助以及如何获得他人的帮助,使学生在真正需要帮助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成立学习支持小组,让学生在考试后互相评价和鼓励,分享学习经验。

最后,帮助学生在考试后做出正确的归因。大量研究表明,当学生正确、客观地归因于诸如自我能力和知识难度等因素时,他们会在成功时产生更高的成就感和更强的自信。当他们失败时,一些学生会感到羞愧和内疚,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以便下次取得好成绩。但也有人找不到自己分数低的原因,可能会认为是运气不好,或者把成绩差归因于环境和其他外部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出内外归因,把他们的表现归因于努力,并告诉他们努力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当学生们把他们糟糕的表现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和努力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和失望。这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提高。无论成败,都应该积极乐观地争取成功。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调整失败后的情绪,排除过去失败和情绪低落的干扰,使学生保持积极和放松。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然后训练他们使用策略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提高。

五、结语

总体而言,自我效能感确实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有显著影响。但教师的习惯性思维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鼓励,这会使学生失去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在日常教学任务的安排下,教师往往没有时间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自己。此外,一些学生可能性格内向,不愿意向他人吐露自己的感受。自我效能感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心理学角色,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积极接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利用自己的形象和个人经验影响和激励学生。此外,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材施教,使每个英语专业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