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交际教学法在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8

叶 爽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一、交际教学法相关介绍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何人谈何内容’视为交际能力。”从他的阐释中,不难看出,交际能力强调说话的场合、情景、对象和内容,而语言内容只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脱胎于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的交际性教学原则要求“用语言去学”“学会用语言”,由此也可以看出,海姆斯认为语言只是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并且使用这门工具达到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将语言内容的学习作为最终的目的。以此为指导,高校的英语教学活动也要以培养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在教语言本身,将“学语言”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习者储备一些语言知识,而不是一种交流的媒介。因此交际能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要与以语言本身的学习为终极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区分开来。

二、高校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输入,不注重输出

每堂课固定四十分钟,两小节课九十分钟,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输入知识,看似效率很高,实则不然。听说训练之前会有课前导入、背景知识介绍、重点词汇补充等步骤,只是根据不同的单元内容会有稍微的调整,但是基本上一节课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会被占用掉。在听力练习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听力音频中个别听力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花过多的时间,整个听力练习的效率会明显偏低。特别是听力内容难度稍大一些,听练的时间越长,学生一节课上完,只是做了很多的笔记,记录了很多的语言知识,然而这些只是机械性地复制和记忆,甚至根本没有记住,更谈不上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这样只是最多进入了短时记忆,很容易遗忘,效率不高。输入本身也可以有交际,但是交际更直接也更明显地体现在输出方面。如果没有输出,那么交际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交际教学要求学会用语言,只会听不会说也不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体现。

(二)只注重主体,不注重个体

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是教学的表演者,课堂的把控者,而学生更像是坐着观看的观众。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的需求为根本导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反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学生的疑惑也就不能及时地发现,更不能及时地解答。主体如果仍然还是教师,那交际无从进行,或者很少有机会进行,或者完全被动地进行,都不能达到实现交际能力提升的目的,所以交际教学必须克服这个障碍才能得以进行,必须有两个交际的主体才能得以实现。

(三)只一味注重输出,不注重输入

有的时候教师意识到输出的重要性,保证说的时间,甚至说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严重忽略了前面的听,甚至完全跳过了必要的知识的导入和重要的词汇准备,使得课堂不连贯,听和说完全脱离,说的部分显得非常突兀,由于听的过程得不到保证,也就是语言输入得不到保证,也会经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听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预热的输入过程,输出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没有“入”也就没有“出”。交际教学法注重“学会用语言”,而如果对语言没有全面准确的认知,也就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我们往往容易偏重于一方面,而不注重两者的平衡,不能将听说课当成纯粹的听力课,也不能是完全的口语课,哪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颇,都不能实现很好的课堂效果,甚至改变了课堂性质。

(四)只注重多数,不注重少数

无论什么课堂,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难题:课堂参与度。如果是规模小的班级,做到全员参与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学生人数稍多一些,由于受众面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大,课堂参与度也会参差不齐。因为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交际教学模式下,都会有互动的环节,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进来,但大多数时候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或是课堂内容的难度太大,或是活动设计本身的缺陷,或是学生主观动机不强烈,总会有部分学生消极参与或是不参与,教师或是因为时间有限,或是个人意愿不强烈,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忽略这些少部分同学,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形成课堂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完全置身事外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以大多数同学的表现为参照,也要顾及少部分同学的需求,实现尽可能全员的课堂参与和交际。

三、交际教学法在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准备交际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切以课堂为中心,较多的内容都在课堂时间完成,课堂的重要构成步骤也大多在课内完成,最明显的如课堂导入,课上一般会占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这一步骤,但是导入活动由于受到必要的时间限制后,反而效果不太突出,有时也只限于皮毛。课堂时间有限,而输入环节又显得必不可少,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整体效率,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也使得教学模式多样化。比如课前导入、背景知识介绍、重点词汇补充都可以在课前提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课前采用线上微课的形式进行,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完成导入或课文背景信息的介绍,音频和视频可以采用课外的资源,也可以就地借用课本听力部分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对即将听和说的内容有一个知识的构建。学生提前记诵重点词汇并完成相关的词汇任务,加深对重点词汇的印象,并且可以通过小组互动记忆、小组互动检查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这些课前任务也可以在课堂抽出一定的时间抽查,或是线上通过软件统计并监督完成情况。课堂的时间尽量留给听说练习,这些更需要教师的实时指导和同步完成,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听说课堂的效率。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的抽查也要执行交际教学的模式,以学生的分享为主,也可以采用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小组形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地指正和反馈,将尽可能多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语言听说练习。

(二)课堂实施交际

听的过程也属于输入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但是听的过程也尽量避免传统的先听后讲解的传统模式,因为这也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听力音频播放的过程就是一个单向的纯输入式过程,听完后,教师的讲解也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要么一味做笔记,要么单一地聆听,除了偶尔分享答案和复述所听内容外,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进行交际。而交际式听力教学要求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进行有效交际。因为听力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交际内容以听力材料为主,所以除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际外,可以更加突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小组活动。小组分享所听内容,小组互评所听内容,小组交叉反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听力的整个流程,教师对活动进行引导,注意把控交际内容的准确性和合适度,并控制音频的播放,对最后的难点进行最终解释和对实用的听力技巧进行总结。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学生个体的形式进行这个流程。听力播完后,学生也可以自主提问,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教师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难点,学生在提高听力技能的同时,也训练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说的过程更加需要将课堂变成交际化的课堂,学生需要作为真正的主角和主体。切实提高学生“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何人谈何内容”的交际能力,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必要的交际情景,学生根据情景,运用所构建的背景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交际的舞台,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口表达,有需要可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找准学生不愿开口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如提供更多的使用句型和词汇,加大奖励力度,小组成员数量适中,小组成员各担其责,分工明确,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在交际的过程中实现用“语言去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和口语实践,熟练口语表达训练,自行总结说的规律和要点,摸索出何时说、如何说。当然,如果总结失败,教师可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为学生指明方向,给予必要的提示,总结经验,指出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交际过程中,不能一味关注小的语法错误,一味地批评、纠错,这样反而打击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注意交际整体的流畅性和内容的合适度,当然,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的完整性。说的主题紧扣听的内容,说的内容从听中汲取。

(三)课下巩固交际

由于课堂的交际活动时间有限,课堂活动可以延伸到课下时间。课下巩固交际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学生课上时间没有充分展现的内容课下可以进一步以音频或视频、以书面或口头的完善,并供教师查阅,确保学生的交际活动完整性,教师在课下也给予相应的反馈;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原有知识水平、现有消化吸收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课下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答疑,也促使教师在下次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确保个体交际活动的有效性;另外,小组活动中可能还是存在个别成员消极参与或是拒绝参与的情况,课下也需要教师个别谈话鼓励,通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时也确保交际活动的全面性和积极性;课堂结束后,学生需要巩固所学的内容,如听力词汇的记忆、听力练习的复听仿读、听力技巧的巩固应用、语音语调的模仿跟读等,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

四、结语

交际教学法对听说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交际教学法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际课堂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交际教学法的运用要考虑到教学目的、教学阶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并且听力教学也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所需的教学手段,也是容易出现教学模式单一的一门课程,解决方法会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