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框架探究——以读写课为例

时间:2024-05-08

张蓓蓓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语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方面,而立德树人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标准。因此,在课程思政大格局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强调育人功能在课程中的融入与实现,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文章主要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框架。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作用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中,除了继承2015版中对大学英语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课程定位外,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新的要求在《指南》中被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应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20版《指南》,大学英语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从这些目标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文化素养、人文精神以及思辨能力都是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关键词。基于这些关键词,大学英语应着力于增加学生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拓宽国际视野;帮助学生增强家国情怀,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跨文化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基于教学内容与素材本身的人文内涵与价值塑造部分,充分挖掘与补充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具体到读写课中的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目标为例),主要包含了读、写、译三种能力,其中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性较高的技能有以下三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英文材料时,能够领会其文化内涵;在阅读论述性材料时,能分辨不同观点。

2.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英语描述个人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展开论述、解释、说明等。

3.翻译能力

能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将隐性的育人目标与显性的知识技能目标进行深度融合,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够通过英语读、写、译等手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中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因此可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作为育人目标,同时将与英雄主题相关的词汇学习作为单元知识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与当代英雄事迹的文本,即习得了词汇、语法知识,提高了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对中国的英雄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思考。在能力目标中,一方面,将写作主题与中国英雄人物以及英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进行中国英雄人物等内容的互译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内化英雄主题,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框架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已经有许多专家以及教师进行了阐述。文秋芳教授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环节,致力于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刘正光、岳曼曼分别从“德”“人”的内涵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涵,指出课程内容应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以上内容虽然在表述上各有侧重与不同,但却能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设计框架提供方向。

(一)中国价值

如前文所述,《教学指南》以及许多专家都强调了外语课程思政应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因此,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学设计框架中,教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翻译以及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内化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够自觉践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外化。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3中第五单元A篇为例,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能够理解工作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观。基于本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词、句、篇章等各个角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一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视频、课堂活动等帮助学生从思想、价值观、践行等层面了解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做等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将自己的思考书面表述出来,在达到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内化敬业这一价值观,并能够外化为自身行动。

(二)中国情怀

在大学英语思政教学中,立足本土文化、大力弘扬中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指出各类课程应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课本内的翻译练习中都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将中国文化的内容作为翻译练习处理,让学生进行互译练习等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从知识与能力层面上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但其目的大多在于应试,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教师应基于单元教学内容补充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与时代价值的相关文化素材,如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文化渊源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讨论等环节不仅学会相关英文表述,而且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在思想意识上认同本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三)跨文化对比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亦是教学重点。孙有中教授在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探讨中提出“当外语教学从跨文化视角展开,外语学习便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过程”。在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意识、人文视野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元素,补充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现象,让学生在中西文化异同的对比中“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2第四单元关于校园爱情的主题,教师可补充不同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经典爱情故事以及当下中国青年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等,将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异同进行对比,理解成熟的爱情是能够促进个人发展以及相濡以沫、互敬互助等相处原则。同时,教师也可就中西方婚恋习俗等差异设计跨文化交际活动;就校园恋情、网络恋情等话题进行思辨性讨论以及写作任务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对比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并将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抓手,逐渐培养学生爱读书、勤思考、常反思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目前大学英语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学生的文化自信、人文素养等的提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讲艺术、有创新。在教学设计框架中,教师需发挥好主导作用,不断在中国价值、中国情怀、跨文化对比这三个部分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