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量”与“度”

时间:2024-05-08

王小静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一、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各个角落,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外语也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浪潮中。最新修订的《大学外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少学者围绕外语课程思政的理论方法、实施路径、教学资源等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然而,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术语,外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外语教学中,一线教师难免面临着两大困惑:1.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量”应该如何选择?2.课程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度”应该如何把握?这些困惑成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思政目标设置、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量”与“度”的问题。

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对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形成了多元化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观。文秋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将外语课程思政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张敬源、王娜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观”:“外语课程思政既是与语言文化知识同根共存的育人养料,又是与外语交际能力同生共长的价值体系;既是与外语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育人方法,又是与外语教学能力相融相嵌的育人能力。”肖琼、黄国文则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即在(非思政)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文学导论)中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些课程思政观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虽然讨论的维度不同,但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看法却是统一的。那就是在外语课程思政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三、“价值引领”内容不明确的现象

“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价值引领”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可指人格修养、职业道德、法制观念,也可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前,国家政策文件并没有对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中“价值引领”的具体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界对外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全球胜任力”。有学者认为:“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还有学者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价值观、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以及道德修养”。正因“价值引领”内容的含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些教师试图将所有的思政元素融入一门课程中的“过量”现象,以及过于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而忽视了学科教育的“过度”现象。

四、正确把握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量”与“度”的有效策略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正确把握大学外语课程教育的“量”与“度”,需要国家、学校以及外语教师等多方面的协同作战,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分清课程思政和学科教育的主次关系,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

(一)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外语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每门课程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思政教育元素。各类课程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就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设置合理的课程思政目标。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外语教学“面对的是国外的意识形态和西方的主流话语,其文化价值观渗透在语言的背后”。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特别关注语言学习背后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塑造,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创新思维以及思辨能力。明确了外语课程思政目标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避免出现“过量”现象。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5》中,《谎言的真谛》一文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非常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做人的优秀品质如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等。明确外语课程思政目标后,外语教师则可以从培养思辨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各种谎言的真谛。

(二)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原则

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要求把价值引领融入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且把价值引领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外语教师也应清楚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它始终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学科教学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原则。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目标·上册》为例,该书第三单元列举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外品牌,说明品牌代表的不仅是产品或服务的客观理性的联系。品牌往往超越了理智的界限,延伸到情感的范畴。因此,如果想要在生意场上求生存,最好就要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国产饮料品牌与可口可乐进行比较,分析国产品牌的企业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类似的例子很多,“适量”的补充有利于发挥课程思政的辅助功能,但如果以思政内容取代学科教学,那么就容易陷入思政教育“过度”的误区,将课程思政变成了思想课程。

(三)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多维育人体系

外语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外语教师应该对各部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构建多维育人体系。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4册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例,全书共六个单元:1.Ocean Exploration(海洋勘测);2.China in transition(转型中的中国);3.Job hunting(求职);4.Women Nobel Prize Winner(诺贝尔奖女性得主);5.Cyber Language(网络语言);6.Human Robot Relation(人机关系)。外语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以及思辨能力培养分别融入各单元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使价值引领融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维育人体系。

五、结语

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外语教学要把握好课程思政教育的“量”与“度”,首先要结合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只有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目标,才能避免出现将所有的思政元素融入一门课程中的“过量”现象。其次,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还应遵循以学科教学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原则。只有分清了主次,才能避免陷入容易陷入思政教育“过度”的误区。最后,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合理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从而构建有更利于学生成长的多维育人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