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为例

时间:2024-05-08

王正奎

(西南石油大学基础教学部,四川 南充 637001)

一、引言

创新改革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即要推进新文科建设。大学英语是新文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以能力导向和立德树人为主轴。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核心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郭英剑认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强化国家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蔡基刚指出:要更好地完成通识教育的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必需要正确认识外语思政课程的内涵,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但目前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大多围绕理论研究和模式探索两个层面展开,如研究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效策略和体系构建。陈雪贞基于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从六大方面全过程探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模式;刘正光、岳曼曼从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知识等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落实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方法路径。石坚、王欣从教师素养、课程设计、课程内涵提升与课程育人效果评价等方面对目前广泛讨论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思考。总体来看,目前大多数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探讨了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策略,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多方面的实施路径,但在微观角度结合大学英语现有教材并基于真实的一线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缺乏详细落地的实践方案。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任教学校大学英语课程(通用英语I-1及I-2;分别使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大学英语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和第二册)为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析。

二、树牢思政目标

根据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学校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课程思政”的任务,“课程思政”即“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文秋芳指出外语课程思政能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功能。除此之外,外语课程涉及他国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因而外语课程的思政作用显得尤为不可或缺。其中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周期长,课时多,学生基数大,并广泛涉及英美文化的特点,必定是课程思改革的重要阵地。

三、教学内容重塑

(一)厚植文化自信

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本所在,厚植文化自信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题中之义,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文化自信之根。以通用英语I-1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为读者娓娓道来了一则男女主角从见字生情,到鸿雁传书,到历经考验,终成眷属的动人爱情故事。教师可借中国七夕节为思政抓手,用英语为学生重述牛郎和织女的中华爱情故事以及其中的知名典故,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培养国际视野

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日趋上升,未来人才需要更多参与到全球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全球治理,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国际时政热点,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以通用英语I-2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勾勒了一则因人类工业发展而造成万物凋零的寓言故事,教师可借国际热点“碳中和”为思政抓手,帮助学生了解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环保热点话题以及中国在担负起大国使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做出的积极努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连锁恶性循环的理解,使其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三)养成思辨能力

良好的思辨能力应该是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该是重要改革路径之一。思辨能力核心要义在于能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不盲目全盘接受或者否定某一事物。以通用英语I-2第一单元中西教育方式差别为例,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学生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两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如何在两种风格迥异的教育模式中达成一种平衡才是关键所在。最终通过教师讲评引导让学生养成思辨能力,辩证地看待分析中西方文化。

(四)满足时代需求

高等教育更需要培育满足时代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肩负起“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巧妙融入相关国家宏观战略解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挖掘。以通用英语I-1第四单元美国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引入中国梦作为对比,通过双语讲解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国梦的宏大愿景,理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初心和使命,激发学子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奋斗终生的志向。

(五)四位一体综合推进思政育人

上述四个层面并非完全割裂,四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有机整体综合推进思政育人。以通用英语I-1第三单元为例,文章引用已故物理学家霍金的文章向大众普及了科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21世纪中国新四大发明为思政抓手,在给学生讲解相关英语表达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悠久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国当代对科技进步做出的高度贡献,辩证地看待美国的科技大国地位以及中国在科技方面展现的蓬勃发展势头。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强国,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添砖加瓦。

四、改进教学模式

高效利用线上资源推进课程育人,融媒体时代必须充分利用在线资源顺应时代浪潮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小程序App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英语课程思政资源,以学习强国为例,学习强国每日一词提供了时事热词双语解析,学习强国还发布了《***谈治国理政》等重要政策文件中英对照本,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时政热点的便捷、优质、高效的平台。其次,微信公众号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条途径,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公众号为例,其每日推送的双语新闻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即时高效的了解热点资讯和传统文化的在线平台。

五、引入思政元素英语竞赛

学科竞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近几年各级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融入思政元素英语能力比赛,其中外教社词达人词汇能力比赛在复赛阶段加入了思政词汇,其中包含了《***谈治国理政》、中国文化相关词汇等,巩固了学生对思政元素双语词汇的掌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元素英语竞赛,在实践中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为将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改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判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思政元素也应该浸润到课程考核的方方面面,以期末考核为例展示思政元素在听说读写译考查各方面的体现:

听力、阅读部分应该基于学生英语水平适当加入有关思政内容,思政考查模块可以包含时政热点,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可以选取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公众号推送的时政新闻或者传统文化板块推文稍加修改作为听力或者阅读测试材料,以此公众号一篇题为“舌尖上的端午”的推文,以此为考查材料有利于学生增进对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相关双语词汇。

口语部分测试也应该有机融入思政部分,在考查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口语输出中深化思政引领。比如可以以通用英语I-1第四单元美国梦为基础,设置“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你可以做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锻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美国梦的思辨素养,激发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

写作和翻译部分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更应该巧妙融合思政元素。写作和翻译部分测试的题目可以紧紧围绕传统文化,时事热点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七、结语

文章基于一线课堂真实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英语竞赛、教学评价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将思政元素有机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旨在于引导学生厚植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追踪国际时事热点,拓宽国际视野;养成思辨能力,掌握客观分析事物的本领;领会国家政策导向,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