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形象的批评性分析

时间:2024-05-08

王兵兵

(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批评性语言学迅速发展,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不断进益,进而形成了三大流派。文章将采用其中主要流派之一:Ruth Wodak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研究文本进行进一步解析。

国外对于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在Ruth Wodak和Van Leeuwen的文章Legitimizing Immigration Control:ADiscourse-Historical Analysis中,他们选择了运用语篇历史研究方法和系统功能导向的文本分析方法来研究公文。

国内对于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项蕴华在她的著作“语篇分析视角再思考”中详细介绍了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她的文章“维也纳学派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的方法”中,论述了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并结合中国人的视角去进行语篇或事件的批评性分析。田海龙在其著作“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中,对Wodak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细致入微地将此理论进行解构,从而能够使更多研究学者了解此方法的科学性。

二、《功夫熊猫》中中国形象的体现

“所谓‘中国形象’指的是关于中国的综合性意识。它不仅指的是一种国家主权概念、民族概念和地域概念,同样还是一种历史概念、文化概念与审美概念。”《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形象不断闪现,无论是片名和角色名称,还是场景及道具的设置,无一不体现出中国特色与元素。

《功夫熊猫》中的主角阿宝是在影片中被设定为一只熊猫,这是一种被全世界人民喜爱、珍惜的中国特有的可爱物种。树立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及世界性的形象,不仅有利于将影片的喜剧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及目光,自然对影片有亲近感。当然,阿宝在传承中国形象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美式的幽默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影片中的“勇猛五杰”由老虎、丹顶鹤、猴子、毒蛇、螳螂这五种动物为角色,这五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都是非常积极正向的,代表了中国人的勇敢坚毅、聪慧平和等优秀品质。

《功夫熊猫》所体现的建筑、音乐及道具无一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形象与意象。场景中体现的中国水墨画的山水,气韵宏大,云山雾绕,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建筑的雕梁画栋与亭台楼阁,包括日常生活的房屋田舍也是能够将中国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翡翠宫作为武林圣地,也是如同中国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样,身处高耸入云的山巅,不仅为整个氛围增添了悠远的意境,而且还更具东方特色,使人如入仙境。音乐及道具也是整个影片的点睛之笔,中国传统民乐乐器二胡、古筝及笛子等的使用,在配乐部分给整个电影蒙上了一层中国特色,而道具的使用也借用了古时中国的元素,凸显出了电影制作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形象,浸染了中式的浪漫与婉转,同时也凸显了中国特色。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制作人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在欣赏中国文化的深沉韵味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中国形象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要秉持着审慎的态度,更好地进行批判性的欣赏。

三、《功夫熊猫》中形象的批评性分析

文章选取《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作为语料来源,同时借用Ruth Wodak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对人物形象及中国文化的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使其在进行今后的艺术欣赏与创作时,能够批判性地去理解与引用。

(一)研究策略

Wodak和Meyer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五大分析策略,分别是:所指策略或提名策略,谓语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表现策略,强化和弱化策略。此方法对跨文化差异及意识形态研究十分到位且深刻,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二)语料分析

1.所指策略或提名策略的体现

—Dad:About what?What were you dreaming about?

—Po:What was I...?I was dreaming about...noodles.

——《功夫熊猫 1》

— Dad:You got me, you got Kungfu, and you got noodles.

——《功夫熊猫 2》

从《功夫熊猫1》中的noodles和功夫熊猫2中的 noodles可以看出,第一部中熊猫阿宝对于noodles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它每次谈及noodles的时候都是在迎合自己的父亲,以便于将自己归类于父亲的面馆生意中的一员,强调了自我身份的认知为家庭成员中普通一员,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而撒谎。到了第二部,阿宝真正地变成了 Dragon Warrior,练就了一身的武功,并逐渐了解了自己是被收养的身份,他的父亲再一次提及noodles,就改变了他们之间的自我归类,阿宝变成了和父亲面馆事业一样重要的并列关系而非从属关系。利用noodles隐喻来说明态度的转变,电影制作人表现出了在美国文化中个人利益的追求及最大化才是其人民所倡导的“美国梦”,没有关注到中国文化中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2.谓语策略的体现

— Tigress:I mean, you don't belong in the Jade Palace.

—Master:Don't stand that close.I can smell your breath.

——《功夫熊猫 1》

在阿宝阴差阳错中变成了Dragon Warrior之后,它被他的师傅及“和平谷”的五位功夫大师嘲笑,他们一再使用谓语“don't belong”来讽刺阿宝的功夫梦,同时师傅也使用了谓语成分“smell your breath”来对阿宝进行了身体上的攻击及不尊重。影片中还有其他的谓语成分都表明师傅及“和平谷”的五位功夫大师是刚开始是反感Po的加入的,这也体现出在《功夫熊猫》的制作人片面地对熊猫的形象进行了刻画,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

—Master:To take his strength...until he finally falls or quits.

—Po:A real warrior never quits.Don't worry,Master.I will never quit!

——《功夫熊猫 1》

阿宝在被当作Dragon Warrior之后,开始了密集的训练,师傅及其他动物师兄在一次次的训练中,不断打击阿宝的身体和心灵。师傅使用“falls or quits”来表现出对于阿宝的不信任,认为阿宝只能是在历练中败下阵来,无法前行。这种消极意义的谓语使用加重了对于阿宝不可靠形象的塑造。而接下来阿宝的“will never quit”,用这种将来时的时态和副词来加强了阿宝不愿放弃、自强不息的决心与毅力。这种前后谓语使用的反差与强调,更加凸显出了主角阿宝为了毕生梦想勇往直前的勇气。

3.视觉化策略的体现

视角化策略即通过具体的报道、描述、叙述或转述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视角和观点。电影中不断切换角色形象对于其他角色的不同解读,展示出了电影制作人对于人物关系的理解,从下面的例子可窥探一二:

— Tailung:I have come home,Master.

—Master:This is no longer your home.And I am no longer your master.

——《功夫熊猫 1》

电影中雪豹太郎原本是师傅的爱徒,因为自身的野心,难以成为和平的守护者。在影片中,它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师傅和它曾经生长过的地方是“home”,说明它的内心善良的情感没有因为境遇而完全泯灭。而师傅的“no longer”彻底击碎了它想要重夺地位的白日梦,站在师傅的角度上它早已被划分为绝对的恶人。雪豹认为阿宝是师傅的新宠,只是充当了它的替代品。它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师傅眼中的价值,同时也低估了阿宝的实力。这一段情节与对话展现了不同视角下每个角色形象对其他形象的解读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看出《功夫熊猫》动画电影制作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面前,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化敌为友并没有在电影中深刻体现,这实则是并没有完全参透中华文化的实质。

4.强化和弱化策略的体现

强化和弱化策略主要在《功夫熊猫》中通过某一角色在描述事件或其他角色形象时,通过语言的或行为的表现所体现的积极或消极态度,映射出角色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出电影制作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对中国形象的刻画。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电影制作人通过不同动物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及其言语,来强化其性格特征。例如,熊猫阿宝的语言和形体动作透露出的单纯、可爱及大无畏的精神,“勇猛五杰”老虎、丹顶鹤、猴子、毒蛇、螳螂的语言和形体动作体现出的其性格或是坚毅或是灵巧等特征,师傅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的平静与祥和等。通过这种策略来对角色进行强化,有助于欣赏者或观众对影片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国外动画电影的熏陶与影响。

5.辩论策略的体现

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中,辩论策略的体现往往被定位在15个辩题中,笔者以“责任”辩题和“公平”辩题为例进行说明。

—Po:A sign of what?

—Dad:...you will fulfill your destiny and take over the restaurant!As I took it over from my father who took it over from his father...

——《功夫熊猫 1》

以《功夫熊猫1》中此对话为例,阿宝的爸爸用“fulfill your destiny and take over the restaurant”的话语将面馆的传承视为阿宝毕生的责任,并没有关心阿宝真正的意图,这体现出了《功夫熊猫》电影制作人对于中国文化中“责任”的理解并不全面。

—Po:But I just got kungfu.

—Master:And now you must save it.Go!Destroy this weapon,and bring Lord Shen to justice.

——《功夫熊猫 2》

在《功夫熊猫2》中,阿宝继续担负着保卫家园的任务,当出现企图毁坏家园与毁掉功夫的沈王爷时,阿宝在最开始的胆怯到最后师傅的鼓励下,决心与反派进行坚决的斗争,以维护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师傅用“must save”中的情态动词来加强语气,表达出阿宝身上肩负的责任是他必须要履行的,无法躲避。同时,使用这一祈使句“bring Lord Shen to justice”表明了“公正”这一辩题,正义的角色在与反派角色斗争后并不是私下裁决,而是经由公正的法律去审判罪恶。影片中师傅作为权威的形象强调了“公正”的重要性,是电影制作人将现代法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加凸显了西方的法制观念。

四、思考与启示

“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的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元素被美国动画电影进行汲取、吸收及再加工,形成了其特有的特点。中国形象被美国动画电影制作人塑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文化理解的偏差。但恰恰是这种偏差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证明了中国文化强大的魅力,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日益提升。

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及文化强国策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优秀的中国形象与元素。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及理解能力,为培养出通晓国际规则、了解不同文化的高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