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4-05-08

徐俊婕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一、引言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以描述二语习得过程和解释二语习得特征为主要目标(王慧莉,刘坤,2008)。二语习得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1982)提出的五大假说理论在当今英语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文章主要探究其对我国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1982)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他把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当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第一语言即为母语,第二语言则被定义为除母语之外学习的第二种语言。

(一)语言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克拉申对语言习得(Acquisition)与语言学习(Learning)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语言习得,就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无意识且非正式的学习,即在交流和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一门语言;语言学习,则是通过明确且正式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例如,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者通过耳濡目染身边人的语言行为并与之进行交际从而习得自然流畅的语言,该种语言的规则早已内化在学习者的潜意识中;但语言学习则是需要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与目标语言相关的语法及词汇等内容,虽然能够系统掌握该语言的规则,但却由于交际行为的缺失而难以运用该语言。

(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其内在的顺序,有些先,有些后,其与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学习方式等因素无关。克拉申指出,“这一顺序不是单纯由这些规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也不依赖于语言课堂上所授语言内容的次序”(Krashen,S,1982)。自然顺序假说在二语习得语法学习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学习者总是会先学会名词复数词尾加“s”的规则,而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时动词词尾加“s”的规则往往是较后才会习得。迄今为止,自然顺序仅仅是一种假说,还没有被完全例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大脑拥有着神秘而又复杂的语言学习“机构”。

(三)输入理论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基于此观点,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i+1”理论,“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则意味着语言的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其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因此,如何向学生持续不断地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便是英语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了。

(四)监控理论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

学习者在接受第二语言的输入后,会在头脑中形成短期记忆(noticed input)与长期记忆(comprehended input),从而将该种输入内化为自己所吸收的知识(intake),最后将其加以运用变为语言输出(output)。而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在教学中起着“监控器”的功能,通过不断比对正确规则从而对目标语进行错误修正。比如,在英文演讲时,人们常常需要将“she”修正为“he”;将“do”修正为“did”;将“have”修正为“has”等。

(五)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AF)指的是能够影响学习者可理解性输入的各种情感因素,如动机(motivation)、态度(attitude)、自信程度(confidence)与焦虑程度(anxiety)等。AF就像一张过滤网,当其过强时,该种语言的输入便是不可理解的,因而习得不能够发生;只有当其达到合适的值时,习得才可发生。例如,课堂上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或教师批评等因素而导致其不自信时,就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表扬与鼓励,就会充满自信并增强学习动机,使得学习效果大大增加。

三、当代英语课堂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就英语课堂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固化模式输入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话语量也远远超过了学生,学生并没有很多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刘小伟,2019)。由于课时时长、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条件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课堂如今仍是“填鸭式”的机械化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最多的语言知识输入给学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目标。

(二)缺少交际环境

根据克拉申的理论可知,第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情况下才可发生,因此,英语语言的真实语境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现如今大多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即所谓的“一言堂”,从而导致学生缺少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因此,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习者,往往学会了英语语法规则,却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即难以正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

四、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产生了争议,但其提出的有关二语习得的规律内容对于我国当代英语教学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目标语的输入

当今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场所还是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堂输入与学生的二语习得的效果息息相关。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大量提供语料输入,并且要保证输入语料的正确性,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简单,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

首先,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如阅读、视听)和强化的语言输出训练来突破临界点,实现语言习得的螺旋循环上升(罗晓杰,2017),从而推动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其次,根据我国如今的英语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得到重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设计大量的能够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英语交际情景中。最后,在课外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实践性的任务,比如收听BBC、观看英文电影以及参加英语角交流活动等任务,为学生提供充分接触外语的机会。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设计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在课堂用具和学习材料方面可以推陈出新,使用幻灯片、白板等教学用具,这一方法尤其可以用于导入环节和课堂活动关节。其次,学生的兴趣来自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完成任务所获得的满足感能够使他们更有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李吕梁,2018)。最后,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加强沟通和交流的教学活动,比如分组活动、角色互换和大小声音变换等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之中。

(三)加强情感因素的关注

情感因素在二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作为教师,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相较于一语习得,二语习得更需要一个放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只有充分信任教师,学生才能够自由地使用英语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越多,信任越多,学习效果越好,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除此之外,学生需要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反馈,努力减缓学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五、结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五大假说给学生与教师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示,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久而又艰辛的过程,理论是发展教育的基石与航向标,但如何将理论加以变通从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其符合中国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特征,需要经过教师的不断思考与实践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国的英语教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与突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