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交替传译》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8

林名仲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一、问题的提出

《交替传译》是英语类专业中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口译基本知识和技巧,开展相关口译技能实操,并能完成陪同、商务以及一般外事活动等事务的交替传译工作。该门课程常规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由教师逐项讲解口译单项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逐一操练,之后进行话题单元的综合模拟实践。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课程,《交替传译》教学内容繁多、难度偏大和教学时数有限,教师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绝非易事。

二、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

Seminar普遍认为是一种研讨会组织形式,这一教学法兴起于18世纪的德国大学,后逐渐在欧美各大学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中广泛应用。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研讨活动来习得知识、获取技能。近年来,国内高校也纷纷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众多学者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尝试了这一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Seminar教学模式就具体操作形式而言,一般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步,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需要列出课程目录大纲,挑选难度适宜的学习主题准备材料,材料包括主题内相关的教材章节、高水平论文、视频材料和其他网络资源;第二步,将授课班级学生按照2人一组随机分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主题进行课前准备;第三步,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材料阅读和学习讨论,制作PPT展示材料后,和教师一起梳理PPT和展示过程,教师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学生继续完善;第四步,小组在全班进行主题展示,教师和全班同学就主题内容一起与小组展开讨论学习;第五步,小组进行过程反思,全班给予展示反馈,教师集中进行点评答疑。

区别于一般翻转课堂和课堂主题展示,Seminar教学模式的操作中教师可以实现三个保证:第一,主题学习材料由教师精心编辑整合,保证探究主题方向不偏移;第二,小组准备过程中有教师严格把关,保证展示过程不“划水”;第三,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时参与讨论,保证学习效果不打折。

三、《交替传译》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案例及讨论

(一)模式概述

《交替传译》课程是实操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在进入口译实践的前期需要全面学习并良好掌握口译听辨、公众演讲、口译记忆、口译笔记法、数字口译以及职业素养等技能和知识。传统课程中以上内容均是由教师完成讲授,学生被动吸收教师所教授的口译技能知识要点,师生在技能讲解互通的过程中很难完全达到感同身受,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课程,教师尝试通过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技能讲授过程。在Seminar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课前系列学习资源,以“课前线下研习+课中互动讲练+课后反馈”等环节,完成知识全程浸入式体验。本着“互动、融合、互促”的理念,该教学模式按照“五步法”串联,进行有效衔接,即:课程主题材料编辑、学生分组选题、课程资源预习讨论、课程主题展示及演练和课程主题小结答疑及反馈。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按照每次课90分钟分组实施):

图1 《交替传译》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小组学生将根据教师发布的主题材料对相关主题做深入剖析和挖掘,制定具体翔实的主题展示方案,包含要点理论讲解、活动设计以及要点技巧体验。待小组成员完成初稿后和教师约定时间,面对面讨论演示细节,针对小组处理的难点和不足,教师将引导并提出可行性修改参考意见。通过该过程,教师将从学生角度对把握该部分主题的情况收获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教师组织技巧强化学习和评估检测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课堂演示和技巧活动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反馈,能够再次全面把握学生对本组学生主题展示的认知情况及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模式举例

教师在《交替传译》课程中设计的第一个主题展示章节是“口译听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已经完成了四个学期《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听力这个主题的认知同时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操技能,但是口译的听辨和普通的语言听力技能还是有着较大区别的,在本主题下教师布置了以下六篇文献:

①《语篇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任晓涛&许家金,2002)

②《语篇分析在英语短文类语篇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贺玲,2005)

③《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徐然,2010)

④《从理解到积极听力——口译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任岳涛,2016)

⑤《口译听力的图式构建》(孔晓,2016)

⑥《基于语篇能力建构的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素养培养探究》(林名仲,2020)

教师希望通过上述文献阅读,学生可以建构听力图示概念;可以明确在听力过程中针对不同交际目的,分别采取“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策略;可以知晓“专注听力”是口译听力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把握语篇层次是口译听力中的核心要素。在Seminar教学模式实践中,学生不但清晰地展示了口译听力中相关概念、方法,还设计出针对理论方法理解的练习进行互动讨论:

(以下是有关区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运用策略)

①小芳听到“The milkman is coming”推测故事发生时间在早上七点左右。

②小徐听完材料后,概括大意为“公司改革有两条路”。

③小丽根据听到的上下文推测“exacerbate”意思为恶化。

④小庆多次听到“restaurant”记下为材料重点。

⑤小王听完后理解“What an unlucky day!”为感叹句,表达糟糕的心情。

⑥小张听到“embargo”后,查这个单词的意思。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讨论思考后形成的活动设计将知识充分内化,使学生在语言实践环节更加自如地运用相关策略。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和材料解读重构制作PPT并设计主题展示的过程,教师将能准确把握学生对口译听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训练的组织。而学生通过自学、同伴讨论以及展示准备和实践,对于把握口译听力过程的重难点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此外,由学生主讲,展示过程中班内同学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讨论参与度也会更高,一举三得的效果将会极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口译笔记”主题下,教师提供了若干论述口译笔记的论文及《走进口译——欧盟亚欧口译项目多媒体教学资料》中的笔记单元视频材料,教师引导主讲学生依据以上材料自己归纳口译笔记的要点。在课堂展示后,主讲学生邀请同学做现场口译笔记展示,由主讲学生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评估建议。这样的同伴讲解及同伴评估无论是从接受度还是呈现效果而言,定会比传统方式中教师的单一演练讲评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数字口译”主题中,教师组织了若干篇介绍口译数字的方法,小组学生在阅读后先自行演练熟悉,然后以他们的理解通过活动展示的方式呈现给班级同学。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图表法”在数字口译实践中使用并不广泛,教师在教学中会直接演示,但是在Seminar教学模式下,当由学生呈现这一方法时,教师发现连续几届学生在理解并展示方法的时候都存在偏差,这应该也是这一互动模式下教师能够更多直接发现教学问题的优势。

(三)实施后的反思

Seminar模式下的《交替传译》课程教学将传统的教师理论知识讲授和单一的技能讲练变成学生课前文献阅读、师生主题探讨和课堂展示、活动互动及反馈等形式内容多样的环节,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口译相关学科知识和口译技巧,适当增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逐步自我内化一定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演示、观摩、讨论和反馈,增强他们口译类专业知识技巧的掌握。

除双语语言能力、口译记忆等核心技能外,口译学习者还要具备公众演讲、心理应变等多维度能力。Seminar教学模式在顺利完成相关学科知识能力构建的同时,通过由学生呈现主题知识的展示环节无疑对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口译演讲和现场应变反应等必要的综合素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该教学模式实施立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学生语言技能基础的差异,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其实很难有效开展难度完全覆盖全部学生的口译技能训练,而在Seminar教学模式下,由学生开端技能知识的讲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信心和兴趣,有助于减轻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对教师后续组织技能训练十分有益。

教学相长,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施立足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提升学术素质和教学过程掌控能力,创造更多机会与学生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沟通交流,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反馈。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比传统授课至少多花2倍时间用于备课、教学材料组织、课前学生共同梳理以及课后反馈等,但是让学生走向课堂的中央是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这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有裨益。

四、结语

《交替传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前端的技能讲授板块将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引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实体验;同时,课内外有效融通对于提升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打造高质量专业课堂也是一种有益尝试。当然,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会遇到一些新课题,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在Seminar教学模式中最大限度平衡理论讲解和技巧练习、确保小组课中活动设计和教师技巧训练衔接的行之有效?如何通过有效的形成性评估,调整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如何通过学生参与的自评和互评反馈,实施学生口译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如何实现这一模式有效拓展运用于其他口笔译实践类课程?以上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