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4-05-08

顾慧萍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一、引言

在当今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了解各种新闻,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自身视野。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自身的思想体系还不够成熟,大学阶段是其思想及观念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时机,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理念,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介绍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也是课程德育,是指学校在开展各种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活动时,把课程当作载体,将立德树人作为原则,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藏的德育元素,把课程教授和德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这说明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不仅仅需要思政课程教师不断努力,而且还需要其他所有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

“课程思政”一方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说明任何一门课程的首要教学任务都是立德树人;另一方面还是一种思维方法,这并不代表需要把所有课程当作思政课程进行教学,同时也不是用德育教育替代专业教育,而是要在教学中发挥每门课程的德育功能,借助德育教育的思维,挖掘和提炼出课程中隐藏的相关元素,把它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和具体,使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政治素质

对于中国来说,高等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对他们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政治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长期发展的各项需求。大学教育阶段,英语属于必修课程,占据着较多的课时和学分,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在对学生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丰富的文化交流中保持头脑的清醒,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进高等院校英语教育改革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高等院校英语课程教学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高等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能够积极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把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到一起,完善英语课程教学资源,促进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学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英语是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是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修课程。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将其中隐藏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文化素养。从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英语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意识

相比其他学段,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在高等院校,许多英语教师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有些英语教师因为常年在海外留学,对于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比较了解,却对国内社会缺乏认识,不仅对于我国的方针政策等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言行失范,这些教师无法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相应地,学生也无法接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些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忽视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无法融入思政理念。还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使用碎片化的手段解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使用娱乐化的手段解释我国严肃的历史事件,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英语教材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现阶段,高校英语教材中涉及西方国家的风俗、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但是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却相对比较少,即使涉及部分内容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适用性。学生大部分时间里接受的是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部分教材内容中,过于重视其他国家的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这就自然地削弱了学生自身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严重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

(三)学生过于重视专业知识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特别重视英语知识的学习以及考试分数的提高,他们重视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重视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和民情等内容。同时不断审视自身是否可以灵活掌握并运用,往往会忽视学习知识中蕴藏的深层文化,不能将思政理念和英语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这势必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不能成为我国急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四)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语教师不需要再以大量板书的方式作为讲解知识的主要教学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部分英语教师主要是采取宣读课件的方式进行授课,每节课开始时,学生尚能够跟随英语教师的步伐听讲,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走神、玩手机等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无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意识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师已经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传导者,而且还是需要承担责任以及需要面对挑战的实行者,是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需要积极学习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园丁”。“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优秀的思想素养,为学生渗透优秀的思想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为学生准确传授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之余,要积极通过培训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联系,更好地为学生渗透思政教育。

(二)挖掘教材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英语教学一方面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传授教育理念。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把思政内容和教材学习内容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优化自身的思想行为,最终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现阶段,高等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方面的传授,启发学生积极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点,摒弃其不足之处。

(三)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找到各种思想教育载体,使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开展教学,借助于各种细节展示对应的思想教育内容,达到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各项内容相融合。做到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在思政德育方面的学习,逐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利用网络平台,渗透课程思政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互联网平台逐渐涌现,QQ、微信、微博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软件层出不穷。英语教师要正确运用交流工具,让学生能够在方寸之间,了解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充分发挥出第三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价值以及育人功能。充分利用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国内以及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赋予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肩负起这个历史责任,把高校英语课程当作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载体,把传授英语知识和进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全员、全角度、全方位的渗透思政教育,满足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相关需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素养,使其自身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实现通过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