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4-05-08

刘 静

(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引言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经济类专业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双语教学。然而在实践中,开展双语教学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针对当前双语教学现状探讨双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二、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现状

(一)双语教学中的学生状况

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从教师近两年开展《公司金融》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难以理解专业知识,更不用说用英文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因畏难放弃了双语学习。有些学生将过多精力放在专业词汇的学习上,也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该课程需要学生先学习会计基础、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一旦涉及运用英语进行综合的专业知识学习,无形中增加了理解难度。在该课程的双语授课实践中,因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不便按照英语水平分班教学,教师实际使用英语授课的比例控制在30%~50%,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应用型高校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往往也面临着类似情形。

(二)双语教学中的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英文思维来解决专业问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因外语系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双语课程往往由本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博士或海归硕士承担。部分教师口语不够流利,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因为教学难度大,某些双语课程团队实际上仅有一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李坤劼(2021)通过调研发现双语教师胜任力需要提升,“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多样化、专门化的双语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双语教师自身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行动研究”。

(三)双语课程教材的使用情况

以教师讲授的《公司金融》课程为例,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双语教材极少。为减少学生对中文的依赖,首次授课时选择的是带中文注释的原版教材。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双语课程,感到预习复习较为吃力;第二学年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更换为精要版中文译本,精简了章节内容,辅以英文PPT授课和讲解习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明显更加牢固。

赵博颖(2021)认为,双语教材应保持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并符合中国教学习惯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原版教材部分内容未能结合我国实际,且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改编版教材对编者要求较高,可选的改编教材极少;自编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中英文对照教材则容易导致学生对中文内容产生依赖。

双语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难局面,中文资料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保证教学进度,但降低了专业英语学习的强度;较少或不提供中文资料则增加了学习难度,难以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授课教师只能凭教学经验酌情把握各班授课内容和深度,很难保证稳定的教学效果。优秀的双语教材不仅能大幅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还有助于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三、有关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的思考

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着对双语教学期望过高、目标过多的情况。开设一两门双语课程,就希望能使学生积累专业词汇,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进而有持续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这些目标不仅在本科阶段难以实现,硕士阶段的学生都很难达到。现实中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单一或孤立的双语课程,根本无法实现如此多的目标。授课教师必须通过分析双语学习的过程,使双语教学回归本质,以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确定双语教学所能够实现的目的。双语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获取专业知识,其次才是用英语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最终目标则是使学生获得使用英语持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灵活应用的能力。

明确了上述层次性的目标之后,就可以确定双语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传授高于语言学习

双语教学的定位是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首先要获取专业知识,其次才是逐步提升使用英语理解、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双语教学中要牢记知识性传授高于语言学习,这样才不会舍本逐末,因为双语授课形式的使用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弱化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系统性认知高于知识性识记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可能过于注重专业词汇学习,逐步走向了专业书籍的翻译课,或者是原版教材的阅读课。双语课程不是语言课程,其核心是通过双语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因为使用英语教学,反而降低了学习要求和教学效果。

(三)渐进性要求高于及时性要求

双语课程的教学实际包含了专业知识和语言应用两个部分。虽然在目前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往往局限于将英文专业知识转为中文加以学习和理解,但教师应牢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即学生在中文的帮助下获得使用英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单一的双语课程无法满足渐进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也应系统地构建由易到难的双语课程体系。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尊重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基本规律,以中文讲授重难点专业知识

双语课程教学包括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两方面,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尊重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基本规律。使用某一种语言进行思维和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使用外语学习的方法是先将外语翻译成母语,通过母语来理解,再转换成外语输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这种基本认知模式。一味地追求提高英文授课比例,却未充分考虑双语学习的规律,会人为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最终的效果则适得其反。

黄之杰(2019)认为,双语授课应以英文讲授专业知识,中文解释重点、难点为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加强课内实践教学。这些举措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为达到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初期英文讲解以30%~50%为宜,逐步提升英文授课比重。还可安排综合性练习和英文拓展阅读,逐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二)系统设计双语课程体系,逐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长期的积累,逐步获得自信才能实现。目前高校一般将综合性课程设置为双语教学,此前学生普遍没有双语学习的经验。大量的专业术语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也增大了教师双语教学的难度。

当前双语课程的课时往往未在中文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且孤立的双语课程往往沦为翻译课或阅读课,只有系统的双语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大多数学生语言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双语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培养双语学习和思维的能力。基础专业课可以弱化双语的比例,使学生通过母语了解英文专业术语,解释核心概念;综合性课程可适当提高双语比例,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

(三)完善双语教学考核体系,有效区分专业知识考核与双语学习能力考核

双语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并用其解决学习问题,进而通过双语学习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考核体系中也应有效区分专业知识考核与双语学习能力考核。针对知识性考核,主要以中文出题,辅以专业术语的外语辨析,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语言体系中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双语学习能力可通过平时成绩进行考核,通过课堂小组案例讨论、小组陈述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陈彦宇等,2017)。将平时成绩比重提升至50%,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预习、复习和课堂英文互动的积极性,也可减少学生在考前临时强化专业术语和相关英文习题的情况。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可根据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确定英语题目的比重,考核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双语师资培训,加快双语教材建设

尽管高校可通过引入外聘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但并非长久之计,也不利于本校教师的成长。学校可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从难度较低的基础专业课双语教学开始,帮助教师积累双语教学经验和技巧。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双语教师的进修培训,如开展校际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同时学校也应配套相应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陈小冬等,2019),如给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更高的课时系数。

赵博颖(2021)指出,高校在选择双语教材时需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适合的双语教材,切忌一味跟从。教师结合《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对学生英文水平的了解,以及学期结束后开展的问卷调查,在第二年将难度过大的全英文教材改为中文译本,仅使用英文PPT,部分内容英文授课,课程的难度与学生的英文水平更加匹配,教学效果明显提升。针对当前适合的双语教材极度缺乏的现状,教师认为,组织高水平师资编写适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双语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内容适宜且难度合适的双语教材迫在眉睫。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经济类人才培养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但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能一蹴而就,应针对实际逐步优化双语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双语课程体系,重视教师培训和双语教材建设,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考核体系。只有这样,双语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