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析——以《新世纪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为例

时间:2024-05-08

张洁凌 杨俐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研究背景

2016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科目和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形成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能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有意识、适时机、有效果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与专业教育发展相结合(吴鹏等,2019)。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明确育人着力方向,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形成育人长效机制。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英语课程中的具体路径

“学习英语并不意味着抛弃母语,只有全面了解国家历史、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名人传记事件等内容,才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传播出去”(黄佰宏,2020)。《新世纪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是面向英语专业的大学学生和英语自学者的双语教学辅导刊物,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挖掘语篇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积极发挥“全员”的教学作用

1.教育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息息相关。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政府引导下探索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优势,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

2.院系引领思政教育,协调发展。高校将思政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明确各部门、各教研室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的具体责任,建设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管理制度,推动各个学科的思政教育建设,从而让高校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

3.教师重视思政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大学任课教师是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关键,学生在学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在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的同时,向世界“传播好中国的历史、讲好中国的故事、宣讲好中国的特点”(罗晨瑞雪等,2021)。

4.学生是检验思政教育效果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各种思政元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关注学生意识、情感、思辨、认知、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多样发展需求(王树权,2006)。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把强化使命担当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提高自我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1.课前思维导入环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所教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需要等方面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政元素,在思维导入环节自然融入思政元素,立足于国家和民族,面向全球和全世界,将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本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Unit 2 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这篇文章中,可以联系现实实际情况,通过播放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带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沉浸在视频中,真实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2.在教学阅读环节中,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思政元素,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提升育人的实效。例如,Unit 2 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这篇文章中,在分析了文本结构和讲解了基本的重点生词、短语以及长难句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时事政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3.在教学阅读后环节。教师可以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升华,推进思政教学的实施。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通过教学内容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发展。例如,Unit 2 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明礼仪故事来做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史,鼓励学生争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合格大学生。

(三)积极延伸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

为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勇于开拓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有关讲好中国故事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景剧、配音大赛、写作大赛以及翻译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情境中学习,丰富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在参加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可。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敢于开拓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学也需要快速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新世纪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结合,通过线上开展大学生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和建设,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相互探讨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新世纪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慕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通过借助网络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心理需求,开发和建设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思政精品课程,通过与时俱进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枯燥乏味的原始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育人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结合时政热点“三全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是当代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用西方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助推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