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文化自信建构探析①

时间:2024-05-08

陈广萍 张娟

一、 引言

一个国家的发展,从经济到科技,最终归结于文化。 文化自信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内容如此丰富,传承中国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自信必然会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普遍拥有的坚定信念。 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其教育的过程则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传递。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方针指导下,外语能力成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作为多元文化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前沿学科,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英语师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的重任,在英语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作为未来师者的专业技能,还需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只有增强了师范生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未来走上教学岗位的他们才可能更好地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二、 新时期文化自信的界定论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什么? 如何切实地体现在各行各业中?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否全盘接受? 如何才能获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上,***同志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他曾多次强调,在当代中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的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因此,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根本上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经济全球化和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二者缺一不可。 “一带一路”倡议深深扎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各国文化的前提下,深刻认识并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向世界更好地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释放出我国巨大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向世界证明作为四大源头之一的中华文化始终是世界文明的杰出代表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 英语师范生培养加入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2014 年第30 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更应该从信念、情操、学识和仁心这四方面对师范生严格要求。 努力培养好教师是***总书记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好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拥有高水平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要有坚定且鲜明的主导价值观。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对于英语师范生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语境意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既要提升学生专业成绩,又要促其精神成长,这个应该是当前英语教育发展的重点。 以研究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为例,本校外国语学院师范英语专业学生所选用的基础英语课本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中的《综合教程》第一到四册。 其中绝大多数的课文为英美作家的翻译作品,大部分选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外原版的教科书,报刊和其他读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涉及的主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科技以及人文修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性格塑造等。 根据程仕娟老师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的文化导向透视——以《综合教程》1~6 册为例”一文中有关《综合教程》文化选择与配置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针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文化)的文章比例高达54.7%,有关母语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比较文化(两种及以上文化对比的素材)的篇数比例总计8.4%,教材中母语文化和非英语国家文化严重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比较明显。 这种强调对西方文化输入,却忽略中国文化输出的现象在各类英语专业教材非常明显。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为新时代师范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文化素材和实践阵地。 在师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师范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努力探索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方法和道路,通过师范生这个重要的群体将中华文化的“根”一直延续下去。

四、 文化自信构建渠道

教育部于2018 年发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课堂仍然是师范生知识学习与掌握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必须将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作为必要的切入点,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对比、融合,为学生的世界视角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与英语师范专业学科结合的过程中,师范生的文化自信构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开展。

(一)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教材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中华文化与英语学科的结合,不能打乱原有的学科知识框架,除了讲授固有的知识外,应该综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价值观,有意识地补充对学生文化自信养成有益的内容,从现有的主干教材中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文化主题穿插到原有的知识板块中去。

以研究者所执教的师范英语基础课程为例,个人及其所在团队重新梳理了师范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基础阶段的四册教材,将课本所有内容进行汇总并重新分类,分别为人物、文化、价值观、历史以及其他五部分;同时,认真阅读有关当地地方史资源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地方文化资源按照此五个主题进行分类,分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地将其融合进专业教材中,在教学内容上将中西方文化的比例合理优化,学生可以在分析并对比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起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能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对比文化差异,探究差异背后的人文内涵,切实感受中华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根”,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在对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只有将两种理念中对于学生有益的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协助课堂的主体——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新时期的英语课堂,随着多元文化交际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不断渗透,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当具备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观念,在课堂活动中公正、公平地展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多向性。

此外教师应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借由身边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和切实可行的方式引导和改变学生的价值标准,将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教学模式中;文化自信培养要从理论层面转变成现实层面,课堂教学需与实地考察相配合,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从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课程入手,以学生为本,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手段,构建集地方文化历史、文化自信素养和专业英语课程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师范生“家”情怀,“国”情怀,形成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厚生品格、创新素养的师范人才培养理念,尤其是在与外国文化对比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内在塑造,拓展他们的全球化视野。

(三)教学评价

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新学习模式应该配合全新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考核以试卷评分为主,而终结性评价形式单一地以知识型为主,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度为评价标准。 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结果,主要是为了评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分量。 新的评价机制必须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为一体。 新的模式要尤其突出过程性评价,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其体现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方面,前期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中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期的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外籍学生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尤其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拓展

除了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外,课堂外对师范生的文化自信教学拓展也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师范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一些符合课堂教学主题,与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相关,且能够帮助师范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项目,进行项目化延伸教学。 在师范生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外,小组成员们还需要查找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关于地方本土文化的材料,查找与此相关的历史事迹,融集体的智慧于一体,完成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最后进行呈现,分享。 在整个教学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师范生的文化自信可以得到大大地提高。

五、 结语

在推进一流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将地方史资源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科,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既能够让英语师范生切实体会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而属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够帮助师范生们体会到强烈的“家”情怀,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对比之后能进一步从宏观层面理解“国”情怀,同时培养和引导学生们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只有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式吸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学生才会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地方史资源、文化自信养成和英语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一流专业建设中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