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策略研究①——以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

时间:2024-05-08

李 丹

一、 引言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 “专业强+外语精”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岗位彰显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除了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是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唯其如此,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挑战,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工作。

随着河南各行各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扩大,通晓国际准则的复合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007 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意识、基础扎实、外语应用和沟通能力强的专业特色人才,即复合型人才。

为切实提高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班级,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有区别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采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可以取得相应的进步。 高校承担着为地区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

当前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市场的需求存在显著的矛盾: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第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经济发展需求与现有人才培养之间的这些结构性矛盾,造成了当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其中重要的是大学英语改革。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既是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需求。

我国高考扩招直接导致招生数增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差异很大;同时招收专业越来越多,就笔者所在的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就多达十几个,涉及文科、理科和艺术类。 此外,各学科专业之间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差异,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面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三、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著名的“i+1”公式,该公式准确阐释了其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核心观点。 他认为:“语言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应略高于现有水平,才能保证这种输入是可理解的和有效的输入。 如果i 代表学习者现有的水平,那么‘i+1’则代表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收入水平,1 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他就无法理解;如果语言输入低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0’,学习者则无法取得相应的进步。”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尊重个体间差异的个性化、多元化教学理念,是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把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编入同一班级,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既保证了高效的语言输入,也避免了教学中程度好的学生“不够吃”,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因材施教教学理论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孔子一生致力于著述和讲学,他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领先于时代,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就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来开展分级教学完全符合因材施教理论。

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效支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开展学情评估,设立合理的分级标准

国际教育学院是许昌学院的二级学院,招收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有十几个。 包括机械制造、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根据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也差异很大。 为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生入学伊始,就要对他们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理解分级教学的优势和目的。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分级标准,采用高考成绩(50%)+测试成绩(50%)的模式,以保证分级的客观性。 大一学生入学后,要对其进行英语测试和评估。 其中英语测试包括面试和笔试两个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 最后根据高考成绩+测试成绩的综合成绩进行分级。 成绩在70 分以上的学生编入实验班,成绩在70 分以下的学生编入普通班。 班级的管理采用动态教学管理方式,每学期期末,根据课程考核成绩,实验班后5 名学生淘汰进入普通班,普通班前5 名学生进入实验班。 这样不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设置科学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目标。 设置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符合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它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定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班学生英语基础好,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任务完成度高。 相比之下,普通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任务完成度较低。 因此实验班的教学目标除了夯实英语基础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要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开课学期都是4 个学期,在本科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实验班开设的课程除了必修课«大学英语»(1~2)外,还要开设选修课模块,课程包括«四六级考试的技巧»«跨文化交际»。 在本科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实验班开设的课程除了必修课«大学英语»(3~4)外,还要开设选修课模块,课程包括«考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相比之下,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普通班的课程除了必修课«大学英语»(1~4)外,选修课模块只包括«四六级考试的技巧»。

(三)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最优化。 因此,作为实施大学分级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利用大学慕课、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把学习内容提前发布在学习通上,学习内容包括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课件、音频和视频等,并辅以词汇、翻译等练习。 学生在课前进行在线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学习。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进行辅导答疑,针对在课前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要点。 接下来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总之,利用翻转课堂加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提前掌握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其次学生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学习通上提前发布的内容要更加细化,对基础知识的挖掘要更加全面,包括语法点的讲解,发音的技巧,词汇的记忆方法等,并辅之以相应的小测试。 通过线上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点,扫除学习过程中的盲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展示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步提高。 总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技能,这种尊重差异的个性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全面评估分级教学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学生、教辅人员都应该参与评价。 针对存在的不足方面,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撰写评估报告,调整分级教学实施方案,优化教学模式。 其次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合理的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终结性评价其主要方式是测试,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权重应占60%。 形成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学习通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其权重应占40%。 这种综合评价方式既对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进行评估,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五、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分班学生的心理健康

新生入学后,本来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是随之而来的分级教学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根据综合成绩进行分级,新生就被分成两类:实验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 相比实验班,普通班的学生会遭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压力,如果教师不能积极引导,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 在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普通班任课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心理疏导,采用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级教学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

首先是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 比如排课,安排哪个老师教实验班,哪个老师教普通班,除了教学能力外,排课时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教实验班的老师会不会既有压力又产生优越感,教普通班的老师会不会也有压力和心理落差。 教实验班的老师教学效果显著,如何奖励? 教普通班的老师教学效果不明显,看到实验班的突出成绩,会不会有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因此,在排课和奖励方面,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需要慎重考虑,这就给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面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如果只是形式上分班,还采取同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这样的分级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针对分级教学的目标和实施步骤,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以教研项目为支撑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为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