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法例谈

时间:2024-05-08

冯述田

写好半命题作文,前提之一是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有些考生在补题时过于随意,以致走入了误区。

下面笔者结合各地2008年中考半命题作文,就如何“补题”提几条建议。

一、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仔细琢磨已命定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这些“隐信息”往往对确定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卷“我在_______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更为重要的是:要细察命定的半个题目中出现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的限制作用,如2008年山东淄博卷“_______其实很快乐”,题目中副词“其实”不可忽视,它启示我们要补充的内容与“快乐”之间不太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如“听歌其实很快乐”显然不适合,而像“做难题其实很快乐”就符合题意。

二、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必然造成“补题”上的撞车,给阅卷老师产生“千人一面”的感觉,从而影响得分。怎样避免这种现象?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写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考场上,当你读完题干。马上就能想到的或稍加思索后便能想到的那个“题目”,必须毫不吝惜地弃之不用。你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要写“题目”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个性的体验、自己的发现、人无我有的题目。如2008年浙江嘉兴卷“第二次________”,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填上“感动”、“流泪”,而有些考生却另辟蹊径。补出如“凝望老街”、“走近乡村”、“失眠”等自己熟悉而别人没有的比较“陌生化”的好题,在炎热、枯燥的阅卷过程中如一缕春风轻拂过阅卷老师的心房。

三、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古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就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因而补题的切口最好小一点。如2008年天津卷“_______,你好”,有考生拟题为“祖国,你好”,因为写作的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之谈。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对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四、补题要切中“题旨意”。多数半命式文题,都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因此我们在补题时一定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切中“题旨意”。如2008年浙江义乌卷“我懂得了__________”,“懂得”一词就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如补上“骑自行车”、“烧菜”,就会流于浅显,而像“坦然”、“责任意识”无疑就很深刻,题旨凸现,暗合了命题者的意图。再如2008年江西卷“有时,我也想_______”,有个考生补上“自杀”一词。虽然文章的语言流畅,但却被评为四类卷以下,失败就失败在文章的主旨意义消极、颓废,这是考场作文施大忌;相反另一个考生补上“放弃”一词,结尾写道:“有时候,我也想放弃,但我知道,不能放弃,而且是永不放弃。”切中“题旨意”,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补题前若能多费一番苦心,那“成功女神”就会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