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陈巍
自160年前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到今天,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相结合发展出的现代进化综论,在科学界已经得到压倒性的证据支持。诸如人从古猿进化而来等学说,几乎已经尽人皆知。现在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演化而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作为科学理论,进化论也是不断“进化”的,它经历了不断通过科学验证而去芜存菁的曲折过程。例如在达尔文之前,进化思想主要体现为拉马克等学者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征可遗传”等假说。那么,在更早的古代,是否存在与演化有关的思想,或者进化论的萌芽呢?
动静之辩
尽管受到在过去占据统治地位、与世界各文化传统紧密结合的五花八门神创论的压制,但前面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类似于人起源于动物,并最终追溯到植物乃至矿石的观念,在一些古代神话里就提出了。
思想邃密深沉的一些古希腊哲学家,如阿那克西曼德曾提出人类的陆栖祖先来自于水中、具备现在形式的第1个人由其他不同动物所生等观点,这些早生的智慧让他在19世纪获得“第1位达尔文主义者”的荣誉,他的学说此后又由恩培多克勒进一步阐发。他认为我们所说的灵魂的生死,只不过是构成芸芸众生的元素的聚散而已。最早的动植物类似于小片段,其中一些通过加入不同组合而存活下来,它们非常巧合地以恰当方式结合到一起,以我们的后见之明看来,就好像暗中有人安排一般。
然而,这种早期演化观点被古希腊思想宗师亚里士多德明确拒绝。他的《动物学》包含了准确的观察,同时亚里士多德提出,生物应当按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放置在静态的“生命阶梯”或“存在巨链”之中,在生物出现的背后,最终原因是形式必须与功能相一致,这意味着生命不可能是偶然起源的。亚里士多德思想在后世展现出巨大影响力,这种大自然是为某种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论点,被称作目的论。它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大多数哲学家的拥护。
古典时代终结后,古希腊学说逐渐流入新兴的阿拉伯文化中,这吸引了一些现代学者从那里搜寻古代进化论雏形的目光。有文章认为,到了9世纪初,在贾希兹的《动物学》中重新出现了早期进化论的踪迹,但又有学者提出,这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场乌龙事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化巨子
贾希兹(al-Jahiz,776-868/869)来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港口城市巴士拉,他的名字来源于绰号,意为“肿眼泡”,这可能揭示了他显著的面貌特征。我们对他的童年所知甚少,只知道他自幼就具有难以想象的学习热忱,以及显著的探索精神,這驱使他走出家庭,追随那些饱学之士攻读文学、语言学和诗学。不久这位年轻人被认可为穆尔太齐赖派的活跃成员,这个在810世纪间风行一时的学派倡导运用理性和借助希腊哲学自由讨论宗教教义。当时阿拉伯文化仍处于急剧上升阶段,大量新鲜的思想从四面八方涌入巴士拉等文化中心,这让贾希兹能够深入接触各种外来文化,增加对自然知识的了解。
贾希兹的早期学术活动让他赢得了哈里发的关注,并成功地在首都巴格达站稳脚跟。他在朝廷里没有固定职务,但他曾经担任王子们的老师,并从所著书籍获得丰厚收入。在巴格达他进一步接受贤哲们的教诲,拓宽眼界,锤炼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在首都度过50多年后,晚年罹患偏瘫的贾希兹叶落归根。据说其私人图书馆众多藏书内有一本从高高的书架落下,砸中正在翻阅资料的贾希兹,并使这位年逾九旬的老翁当场猝逝——这个死因或许会让不少书虫们神往不已。
在漫长的一生中,贾希兹留下了大约200种著述,其中约有不到30部流传下来。他是当时一流的散文作家,其作文题材涵盖广泛的知识主题,如:对于动物,他写过《论狮子与狼》《论骡子及其使用》《论狗》等;对于植物,他写过《论谷物》《论枣、橄榄和葡萄》《论枣酒》等;关于其他科学领域,他写过《论矿物》《对药物的批判》《反对炼金术》《国家与地理学》等。此外他还撰写了关于人生智慧的大量文章。贾希兹的一些著作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如他的《对商业的洞察》记录了当时从世界各地涌入巴格达的货品,其中不乏从中国输入的丝绸、瓷器、纸墨、马鞍、宝剑等物,他还记录了当时东非的斯瓦西里海岸的风土人情。
在诸多著作中,贾希兹最重要的作品当属《论动物》,也正是这部7卷本百科全书,引发了现代学者关于他是否算得上“进化论之父”的争论。
且勿轻言
《论动物》不算是本科学著作,而是旨在娱乐读者的逸闻趣事集,作者在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大型哺乳动物、重要的鸟类,以及格外投入热情的苍蝇、虱子、跳蚤等虫类,他拒绝在书中讨论鱼类,因为对此缺乏可靠了解。他以富有特色的分类法编排了这些内容。贾希兹描述这些动物的特性,并广泛征引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以便讲述阿拉伯人对它们的了解。他本人的一些看法,例如动物交流使用的语言,中毒和阉割对动物的影响等则混于其间。他关于老鼠吃掉所有弱于它的动物,而要避免成为蛇、鸟类的猎物,蛇则要设法从鬣狗口下逃生,以及蚊子吸食大型动物血液,而苍蝇捕猎蚊子的记录,尽管在细节上不够准确,在世界范围内则是对食物链思想的较早阐发。
贾希兹除征引了许多亚里士多德《动物学》的内容外,还引述了其他许多古希腊学者的观点。对于前人所说,贾希兹并没有盲从或满足于剪裁拼接,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独立判断。即便对于被视为神圣的宗教经典,他也时常流露出批判态度,这与他本人的思想倾向非常一致,而这样的动物学著作此后在伊斯兰世界从未再次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学者把贾希兹与进化论联系起来呢?
因为他们认为,在《论动物》中,贾希兹提出了动物演化的3种机制:生存竞争、物种转化,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的影响。当然,这也涉及到东方文化对从科技史角度寻找民族自豪感的尝试。
在生存竞争方面,除前述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外,贾希兹还认识到同物种成员间也在竞争。他说上帝为过度繁殖设定了限度,使得个体数量保持在合适比例,否则就会导致失衡的灾难。对于物种转化,贾希兹断言原有物种为适应环境,会发展出一些新特征,并逐渐形成新的物种。例如,他说人的原始祖先是四足动物,因此人保留了狗、狼、狐狸等物种的一些特性。当然贾希兹并没有否定上帝的神力,他补充说上帝可以按其意愿将物种任意转化。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贾希兹相信食物、气候、避难所等因素对物种从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物种在严酷的环境下为生存而竞争,他们会因环境变化而出现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会逐渐固定下来传给后代。他引用航海者对摩洛哥等地土著人的观察,认为空气和水的污染,导致这些土著变得类似于四足着地的兽类,如果环境持续恶化,这些人的毛发、耳朵、肤色等都会持续变化。听起来这与拉马克的进化假说不无相似之处。
由于贾希兹在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论述不断为此后的中世纪伊斯兰学者所引用,甚至对近代早期的欧洲学者都有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拒绝把现代学说强行套用到古人论述,那么贾希兹是否还是“进化论之父”,就需要打个问号了。新近有学者指出,贾希兹关于四足动物演化的说法,实际上来自于宗教经典里上帝对人进行惩罚,将他们转化成猿或猪,这种能够转化的特性并不涵盖所有动物。贾希兹本人并不认为猴子不能超越其界限进入人的范畴,这实际上秉持的仍是亚里士多德“存在巨链”的理念。总之,尽管贾希兹或许观察到了食物链及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但说他在千年之前就提出进化论观点,实属夸大其词。
这么看来,在彻底调查贾希兹《论动物》这部书之前(此书尚无可靠的西方语言全译本),他的“进化论之父”头衔还远没到稳固的阶段。这倒提示我们,评论古人的科学成就时,一定要持谨慎和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打稳基础,才能不断把科学史研究推向深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