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万花筒

时间:2024-05-08

陈文奇

项目背景及基本思路

万花筒属于常见玩具。普通的万花筒体形较小、玩法单一,限制了幼儿与同伴的共同探索和体验。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我们根据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在玩具体形和玩法上进行大胆设计和创新。在新开发的玩具中特创了互动口与游戏板、观察板的组合,使玩具更富挑战性、可变性和游戏互动性。可供多名幼儿一起感知、探索光学原理。

研究过程

第一版

将万花筒按比例放大,让它可以在支架上旋转、观察。

第二版

封闭的底端使幼儿感到不满足,他们总想打开万花筒看看。因而,教师在底部增加了互动口(见图1),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随时可以打开互动口,自由填充内芯。

拓展万花筒游戏功能

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增加大小、颜色不同,镂空图案多样的游戏板,拓展万花筒功能。幼儿既可以通过随意组合不同游戏板,感受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组合、重叠、遮挡后变化的效果;又可以为万花筒自制背景图像,在游戏板上随意创作。拓展功能后的万花筒还可让多名儿童一起进行互动游戏,感受人在镜中的无穷变化,并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作品结构与制作

作品主体的结构组成

作品主体由长90cm、宽46cm的KT板卷制而成(见图2)。内部有3块长74cm、宽37cm的镜面反光板拼搭成的三角棱柱(见图3)。前端观察口、尾端互动口装有直径45cm的圆形有机玻璃片。作品的尾端配有基础材料投放口(见图4)。

作品的互动材料和模板

填充材料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等。活动时孩子可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材料。游戏模板上绘制有各种图案,可供孩子直接观察。孩子还可在互动模板上随意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再观察。

作品制作方法

裁割镜面反光板3块,搭成三角棱柱,并用同样大小的底板将其固定。

用KT板卷制成万花筒的圆筒,将三角棱柱装进圆筒内部。

在万花筒的前、后端,固定装有透明有机玻璃圆环。

在万花筒的尾端(三角棱柱后)装入三等分的隔断,并在外围开设长约12cm、宽约7cm的长方形开口,用这个开口进行材料投放替换。

长方形底座上四个角安装滚轮,便于万花筒滚动。底座内部放置材料框,便于幼儿选取材料。

作品主要功能和特点

主要功能

孩子们借助万花筒,可清晰地看到富有变化性的图案,能直观感受通过光的反射而产生的影像,发现图案的对称美。通过互动口与游戏板、互动板的随意组合,幼儿可进行有创造性的游戏。观察并感受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组合、重叠、遮挡后变化出来的不同效果。借助万花筒,幼儿可与多名同伴一起进行互动游戏,感受人在镜中的无穷变化,并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特点

可玩性强、玩法多样。玩具尾端开口,可根据需要调整内芯的内容,形成无数对称百变图案。游戏板的增加,使玩具更具可玩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口可以一处多用,增强了玩具的趣味性和可变性。

互动性强,富有创造性。幼儿可通过剪、画、贴及肢体、表情等各种表现方式创造出在万花筒中可以看到的图像。超大直径,可供多名幼儿同时参与游戏,给幼儿创造了相互交流表达表现的机会,平添了乐趣。

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安全实用。

玩具材料方便易得、安全耐用,可供幼儿反复操作。

使用案例

玩法1:内芯大变身

幼儿自由选择替换材料放入万花筒尾端材料投放口,从前端观察口进行观察。

玩法2:千姿百变

幼儿自由结伴,在万花筒尾部凹槽处插入游戏模板,转一转,看看万花筒里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玩法3:看我七十二变

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在互动板上自由制作、绘画,插入互动板,转动万花筒并观察万花筒里的图案变化。

玩法4:我型我秀

幼儿结伴,站于万花筒前端或后端,进行游戏。从万花筒里观察好朋友的脸,看看有什么变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