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蜉 蝣

时间:2024-05-08

曾千恒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叫蜉蝣的昆虫,哪怕有某个难得的机会恰好看到,你也未必认得出它。

一次,我去池边玩耍,看到池面上有个细细长长的东西,我推了推眼镜,身体向前倾了倾,才看明白,原来那东西还有几条细长的腿、一个琉璃灯般的身子和一双透明的翅膀。乍一看,像螳螂又非螳螂,像蜻蜓又非蜻蜓。

“这是什么,爸爸?”我指着那东西问。

“蜉蝣。”爸爸停了停,又说,“它的寿命很短,活不过一天。”

活不过一天,那该多可怜哪!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阅了关于蜉蝣的资料,原来,它蜕皮成成虫后就不再进食,将生命最后的全部能量都用来交配、产卵。我不由得感慨,我们看看书,聊聊天,做会儿游戏,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我们认为平常的一天,却是这小家伙儿宝贵的一生。

從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会想起它。

当我凝望着如佳人般亭亭玉立的荷花时,我不由得想起蜉蝣,忙忙碌碌的它们,甚至连停留片刻用来引人发现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当我透过窗户望着大自然的美景时,我不由得想起了蜉蝣,感叹老天不公,让它的生命如此短暂;当我使用橡皮擦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蜉蝣,它是否也这样不停地消耗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慢慢地,我仿佛明白了什么。

一朵花开的时间,蜉蝣却用尽全力做完了该做的和想做的事情,那在我们看似漫长实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以及想做些什么呢?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理想、有追求吗?

(指导教师方霞)

托物寄情是一种在古诗词及散文中都很常见的写作手法。平凡的事物可以因为蕴含情感而有不同的意义,也有不少事物因此有了固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提到蜡烛就会联想到无私奉献,提到松柏就会联想到坚贞不屈。小作者抓住蜉蝣生命短暂这一特点,展开联想,使人感受到时间可贵,每一分钟都要活得有意义,很好地表现了珍惜时间这一主题。

(张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