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4-05-08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 刘璐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音乐来源于生活,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与新课标下的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相契合,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本文阐述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探索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愈加显著。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成为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当前,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情况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在于初中音乐教学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此种情况,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增强音乐课程的趣味性,搭建音乐与生活相互联系的桥梁,给予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基于此,探究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使音乐教学不再是“我说你听,我做你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将启发式的问题、游戏活动、音乐律动、旋律线条、色块、角色扮演等融入音乐教学中,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学生乐感的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课程总目标提出应培养学生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的能力,也就是提升其审美感知能力。音乐核心素养培育是从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多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往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为出发点,通过搭建音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等素养,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

再次,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符。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活阅历逐渐丰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音乐学习不再仅局限于课本,往往通过欣赏、模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喜欢的音乐,来丰富自身的音乐积累、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等,换言之,生活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大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音乐知识、积累的音乐经验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也让音乐回归生活。

最后,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构建有生机的音乐课堂。音乐是一种生活的文化,教师通过发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产生更为强烈的代入感。比如,不同材质物品发出的响声音色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桌、水杯、书本等日常用品,通过敲击或翻动等感受声音的差别,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音乐、探究音乐,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构建有生机的音乐课堂,达到“专业化”音乐学习效果。

二、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结合学生生活,开发教学资源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阅历等情况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音乐教材不应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全部依据,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发掘更多音乐教学资源,以此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或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本地特色文化等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推动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湘艺版八年级上册《让世界充满爱》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借助这首爱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爱的美好,认识到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才有这美好的人间。在教学时,除了教材中《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选择一些同类型的歌曲来引导学生感受世间大爱。比如抗疫期间涌现出的许多优秀音乐作品,无一不蕴含着爱的力量。作为这一挑战的亲历者,我们更能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方方言歌唱、学习这些原创歌曲,或对其歌词、曲谱进行改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理解爱,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如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主要介绍京剧知识,而泱泱中华流传下来的传统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戏曲艺术,如越剧、豫剧、评剧等,它们都是梨园百花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戏曲文化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在本地传唱度较高的戏曲片段,比如泉州的南音、北管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演唱,借此让学生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并对比不同戏曲种类之间的异同点,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

(二)联系现实生活,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课堂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活谚语、诗歌、舞蹈、绘画等带有生活气息的音频、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尤其是视频,集声、形、影多种感官刺激手段于一体,能够给予学生更强烈的感官冲击,让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常用的生活化课堂导入方式。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泥土的歌(四)》以民歌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了解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把握民歌演唱时的音调、演唱方式、曲风等为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本地民歌,播放家乡人民演唱民歌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民歌上,激发其对民歌的学习热情,为后续民歌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项录制民歌演唱视频的任务,民歌曲目的选择不作限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本地民歌或者其他地区的民歌,录制完成后发送给教师。教师从中选出几个录制效果较好的视频在课堂导入阶段播放。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提升。

(三)融入生活元素,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为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故事、自制生活教具等方式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

1.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创设生活情境,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创设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该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情感等。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难忘今宵》的第一首歌是《毕业歌》,这首歌表达了同窗之间的真挚友情。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感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召开毕业班会”的生活情境。初中生即将毕业,教师通过情真意切的言辞,将学生带入“我们即将毕业离校各奔前程”这样的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毕业离别时对同窗的不舍之情。此时播放《毕业歌》,学生能够与歌曲共鸣,从而清晰地感受到该歌曲所表达的同窗之间的真挚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边演唱《年少的味道》《青春舞曲》《踏浪》《年轻的朋友》等歌曲,边运用角色扮演或歌舞表演等方式参与创设生活情境。

2.融入生活见闻。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见闻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增添音乐课堂的生活气息,还能借助或有趣或感人的生活见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情绪等。

例如,在湘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八音和鸣(四)》教学时,要求学生欣赏一首中胡独奏曲子《草原上》,这是一首蒙古族曲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师可以先由自己或让亲身游历过蒙古草原的学生分享见闻和感受,使其在欣赏曲子时能更加容易地沉浸于歌曲情境中,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感情,并且激发解蒙古族音乐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绘画,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音乐感受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促进其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3.自制音乐器材。

音乐教学经常会用到各种音乐器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音乐器材,这样既能进一步拉近音乐与生活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例如,在关于附点音符、切分音等音乐知识教学时,通常需要学生了解并熟悉相关的音乐节奏。为了达成该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节奏训练,但是节奏训练需要的音乐器材却是学生难以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音乐器材。如何解决该问题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饮料瓶、文具盒、杯子、课桌等物品代替专门的音乐器材进行节奏训练,也可以运用杯子舞、课桌舞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并呈现,以此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利用生活物品演奏音乐交响曲,可以让音乐融入生活情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利用生活物品制作简易音乐器材的方法,比如使用易拉罐制沙锤、使用吸管制排箫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探索音乐奥秘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音乐表现力强的学生组建“自制乐器乐队组”进行演奏,这对于点燃学生音乐学习热情、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很有助益。

(四)紧跟时代生活,布置音乐作业

紧跟时代生活布置的音乐作业,既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热情,又能让音乐作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上可以安装很多音乐APP,如节奏大师、Q 音探歌、全民K 歌等软件。学生在这些音乐APP 上不仅可以听音乐、唱歌,甚至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已经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音乐APP 为学生布置作业,以此巩固学生所学音乐知识,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完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爱的奉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在音乐APP 上搜索《爱的奉献》这首歌曲,然后跟随APP中的伴奏演唱这首歌曲。演唱完成之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平台。教师收到学生分享的音乐作品后收听并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演唱该歌曲时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歌唱水平。这种生活化的音乐作业很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音乐作业的价值得到发挥。

再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式的音乐作业: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爱的奉献》MV,歌曲由学生自己演唱,各小组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为其配上舞蹈或一个小短剧,然后用手机拍摄视频后制作成MV。这样的音乐作业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创编和拍摄等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MV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选出最佳作品,将其放在学校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上述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但仍需要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项,在规则引领下更好地开展生活化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美的能力。

首先,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不能以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音乐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体验音乐情感、感受音乐情绪的过程。

其次,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要生活化,又不能过度生活化。生活化音乐教学的本质仍然是音乐教学,不能因为过度生活化而忽视了音乐知识的教学,否则音乐生活化教学只会流于形式,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选取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历、喜好等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必须根据时代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当代学生的生活化素材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

最后,生活化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用具使用等方面,但应控制好开放的度,避免因音乐教学无序化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通过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布置生活化的音乐作业等方式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果。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不断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为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做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