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

时间:2024-05-08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陈利利

“双减”政策提倡有效地减轻中小学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之时应立足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作业。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作业质量,让学生通过语文作业实现“增效”,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充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科学合理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双减”教育政策的重点是要通过减负增效的方式,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有效地突破以重点知识为导向的传统语文作业设计。传统的作业设计通过完成许多语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与所学知识构建连接的纽带,让学生在分析与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内容。这样的语文作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也不具备学习的积极性。

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多样化的作业贯穿到语文学习的预习阶段、课堂学习阶段、课后复习阶段,通过分阶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涵盖整个语文学习阶段。

比如,预习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依据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设计概括性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完成预习作业初步学习与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语文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地进行语文学习。

因此,课堂学习阶段的作业也被视作一种递进式作业,是在预习作业基础上的递进式作业,能让学生逐渐深入地进行递进式学习,更好地进行知现内化。通过知识内化,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使作业成为自身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最佳途径,进而提升自身语文学习水平,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时,由于这一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仅以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会导致学生难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内容。而配合语文作业的方式,可以让作业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语文作业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应用,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进行语文学习。在“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应用必须紧密围绕课文知识进行,充分体现作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按照下述几个教学阶段开展语文作业设计。

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作业,安排学生自行阅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小兴安岭所处的地理位置,小兴安岭为什么会有丰富的物产与美丽风光,并让学生用横线标注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在学习笔记上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的预习作业具有知识的外延与拓展功能。学生不能仅应用课文知识解决预习作业,还必须通过查询资料、自主思考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对小兴安岭产生了宏观性的认知与了解。

其次,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类”语文作业,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1)简述这篇课文中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哪些景物?(2)展现了小兴安岭什么样的特点?(3)在阅读整篇课文之后,你对小兴安岭有什么样的认知与了解?(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自身在写景类的习作时有什么样的启发?同时,教师还应以作业任务为学习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学习。比如,在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物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描绘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物,并用图像与文字的方式进行展现,从而让学生直观化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相关的语文知识。

最后,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归纳总结类语文作业。比如,让学生总结归纳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进行模仿,写一篇《美丽富饶的家乡》习作。学生可通过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以及进一步认识到作者所要体现的思想情感。而通过模仿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写作知识,充满真情实感地习作,让内容更真实、更饱满。

这种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设计的作业,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针对性,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学习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设计语文课外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学习能力。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从而导致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对较低,认知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知识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拓展语文认知领域。

由于这些课外读物与课文知识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性,能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立足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学习,从而能更好地触及课文的主题内容与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阅读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课外阅读作业,可以使学生通过拓展性语文课外阅读,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课文提出独特的学习见解,使其能够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景阳冈》一课教学时,这是一篇由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节选改编的课文,这篇课文涉及古代汉语、人物描写等知识,如果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可以从这篇古典文学作品改编课文的特点出发设计课外阅读作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与任务,将课堂知识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延展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景阳冈》这篇课文的原著小说《水浒传(少儿版)》。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古典小说,能够学习一些古代汉语知识以及古典小说中的写作方法,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提升阅读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作业,如“武松打虎”“快活林”等读书笔记阅读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原著小说的部分文字摘录在读书笔记中,并围绕这些文字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让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学习方式,能够基于原著小说的视角将课外阅读学习与课文学习构建更为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围绕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进一步内化阅读内容,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讨论学习任务,从“武松打虎故事看武松”主题学习讨论,使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讨论“武松打虎”的行为,从而对武松得出客观全面的人物评判。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开放性、拓展性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深入全面探讨:(1)在上景阳冈之前,“武松饮酒”的行为,是否值得学习和提倡?酒醉后的武松还能打虎,这样的描写是否具有合理性?(2)“武松打虎”的行为,是他为民除害还是被迫自卫?武松打虎的行为是否值得提倡?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讨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围绕课文知识与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据此提出自身不同的学习见解。由于这些学习见解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中同步获取的,因此是基于思维转化过程之上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思维转化成果具有由外到内的认知与思考性特征。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深入地进行学习思考,能够获得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因此,设计语文课外阅读作业,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领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做到语文作业的“减负”与“增效”,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语文学习,并取得更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创设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授语文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学习水平设计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可以进行融入式、体验式学习,在理解与掌握语文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学生也能够通过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全方位地获得锻炼,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学时,如果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理论式教学,会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也难以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知行合一的学习,将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更好地认知与理解语文理论知识、内化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教师可以布置“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街头巷尾进行观察学习与体验学习,从普通人身上寻找与发现“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比如,在公交车、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的年轻人主动给老年人、孕妇、小孩子让座的行为;在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的由爱心志愿者组织的“交通文明义务岗”;在社区组织的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的志愿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文字记录、用相机拍摄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并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现相关照片与文字说明。

这样的学习“复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实践学习所获得的真实体验进行相互融合。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这一开放性的作业,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实践,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基于这样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懂得雷锋叔叔并不是影视剧、书本中那一个抽象的人物形象,而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他们的“好人好事”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鼓励着人们以他们为榜样,更好地学习雷锋,进而真切地体会到全社会学习雷锋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意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理解语文知识,还能够从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其次,学校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志愿者义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做一些义务劳动的形式将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紧密联系,感悟到什么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并懂得一个人只有“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才能真正地懂得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与重要价值,从而能够从人生意义这一宏观性的视角看待语文课文,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作业而言,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能够让学生跳出文字类作业的传统视角,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从学习—实践—感悟—学习的递进式的语文作业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可见,开放性语文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内化语文知识,还能够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各种社会知识与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想要有效地体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语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语文课外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作业“减负”的同时让作业“增效”,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