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识文辨字,快乐学习——新时期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行与思

时间:2024-05-08

林文用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应重视优化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识字教学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打好识字基础,进而为长期学习和深度学习做好准备。但识字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且在现阶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常运用说教模式和书面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汉字,机械式练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积极性,导致识字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生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实现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基点,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直观性思维融合游戏练习活动和图文结构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激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科融合、创设识字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并迁移创新,利用语言文字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语文学科启思赋能的育人价值。

一、小学语文创新识字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识字情境引领发展,提升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了历史、科学、音乐等多种学科知识,语文识字学习的过程应是综合性、开放性的。首先,识字教学可以接触到其他学科知识,既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拓展,又能够利用多种呈现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识字学习效率。其次,识字教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创设识字情境不仅可以通过音乐、语言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激活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音、形、义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创设情境,既有利于促进跨学科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全面发展。

(二)契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教学实效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构建趣味性识字学习活动,既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汉字,还能够促进汉字学习与生活情境相联系,通过实物、绘画、音乐、语言等媒介展现汉字的音、形、义,促使学生探究和学习识字课程。小学低段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难以对字义进行充分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趣味化情境,将汉字本身字义与文化内涵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实现将静态的文字以动态化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联想和运用,实现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形成直接或间接经验,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整体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智力发展规律创新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运用和记忆汉字,提升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实施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创新意识

首先,现阶段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缺乏创新性,教师常忽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灵活运用多元化方法,导致识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且教师在识字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趋向于说教式和书面练习的方式,缺少对汉字的立体化呈现,这种以教材和教辅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识字学习难以引领学生思维和认识发展。其次,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反复书写练习上,忽视结合形近字、同音字等进行针对性练习,导致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容易混淆汉字。最后,学生对汉字的记忆需要多种形式复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单一的书面练习形式,难以帮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低效,且没有真正理解字义,容易混淆汉字,导致识字教学收效甚微。

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了解低段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特性,通过设置直观、多元的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认知,转变千篇一律的识字教学固化学生思维方式的弊端,通过优化识字方法构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空间,提高识字学习效率。

(二)学生兴趣低迷,教学弹性不足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以书写练习为主,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汉字的“形”,忽视汉字蕴含的“义”,导致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深度较低,因此在应用中就会捉襟见肘,难以正确运用到相应的语境中。

首先,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且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良性的沟通与互动,教师反复口述式教学和机械式书面练习逐渐降低了学生汉字学习兴趣。其次,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稳定性较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方式对图像、声音感觉更加明显,而教师采用注音、组词、书写等练习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兴趣低迷。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忽视联系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和记忆,仅通过重复性书写导致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因此,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参与课堂活动,激活学生的汉字学探究热情,在更具梯度性、弹性的识字教学中促进学生识字和认读。

三、新时期小学语文创新识字教学的方略

(一)围绕主题融合游戏元素,提高识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或经验为基础,实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构建形式多样的探究型课堂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汉字认读和练习活动。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书面练习为主要方法,枯燥的学习形式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兴趣,且难以引导学生解读汉字的深层含义,导致学生应用能力难以提升。游戏识字法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既能引导学生了解笔画的占格位置和汉字含义,还能构建促使学生迁移运用的空间,提高其汉字学习实效。

例如,在《天地人》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形近字放在一起,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寻找两个字的区别,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辨汉字,使其通过认真观察了解汉字的笔画,加深理解,精准地区分汉字。同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天”“人”等汉字时,教师可以结合象形字的演变设计“你做我猜”的游戏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模仿甲骨文汉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猜字游戏,帮助学生思考和了解文字。至此,既利用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又通过趣味的游戏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提效。

(二)图文结合丰富学习途径,加强理解记忆

小学阶段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练习、笔画讲解,学生对图文、影像的兴趣更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借助插画和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展示甲骨文字的演变,利用图文和视频演示带领学生解读汉字的发展,既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认知和印象,又适当融合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融合图文汉字演变的趣味故事,让学生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探究汉字,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金木水火土》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象形字演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利用插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字的产生和演变,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的特点进行记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插画的形式展示其他的生字,如“山”“石”“木”“鸟”“竹”“兔”等象形字,实现以教材中日、月、火为基础,为开展图像识字法的实施提供范例,通过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趣味故事。比如,“目”字在金文的写法就是一个人的眼,而篆文把眼睛的方向转变成了现在篆书中竖着的眼睛样子,由此可以利用趣味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目”字。可见,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又通过图文展示的形式加深其印象,让语文识字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三)紧贴生活实际迁移运用,提升运用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和书写汉字,还需要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应用和迁移创新。以往教学中,教师更依赖于引导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导致学生缺乏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运用的意识,难以将字的真实含义在不同情境中进行使用和表达。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融合生活识字法,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使其在生活中发现常用汉字,既加入生活现象加强汉字复现的频率,又激发学生汉字探究的兴趣,增强实践应用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入现实生活,设置调研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设置实际和字、词深度结合的实践活动,由此以生活元素为基础,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汉字,培养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春夏秋冬》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找汉字”的调研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用品、学习工具广告用语等中找汉字,并记录感兴趣的陌生汉字在课堂中分享。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置“秋”“春”“冬”等汉字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汉字的使用,并鼓励学生寻找自身感兴趣的生字,自主运用查字典了解读音的方式和汉字含义,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因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认读汉字,既帮助学生树立汉字应用意识,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和探究,加强其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四)整合学科构建融合课堂,体会韵律美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多学科、多要素融合构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识字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跨学科融合加强对汉字学习横向和纵向的拓展。汉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韵律美,在小学语文识字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歌谣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和使用汉字。因此,在汉字识记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音乐创新设置更具趣味性的歌谣记忆方式,利用音乐韵律鼓励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借助音乐节拍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字音与字义,体会汉字的音韵美。

例如,在《姓氏歌》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应的歌谣,利用舒缓、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汉字识记中,并融合朗朗上口的歌谣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在趣味性的识字环境中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融合音乐编创识字口诀,提出:姓怎么写?女加生就是姓,姓名的姓,以创编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以趣味歌谣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体会韵律美中理解和记忆汉字,提高其汉字学习的实际效率。

(五)创设表达探究识字情境,强化自主认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教师更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的方法,进而提升其自主识记的能力。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通过解释字义和分析字形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并利用书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且机械式练习打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构建学生独立的识记汉字和学习运用的空间,通过情境化的识字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自身感官感知和理解文字,进而在思维碰撞中进行延伸和拓展,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时,教师可以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设计“我是识字小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模仿教师讲解,自主利用识字技巧、汉字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汉字。此举既利用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识字活动,又使其在合作探究中产生群体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识字学习。因此,教师应重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表达的空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在多人对话的学习情境中促进语文识字教学的提质增效。

(六)结合传统文化构建情境,提升人文素养

文字与文化紧密相连,教师应重视运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加强人文素养培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重视解读汉字的字形、字义,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练习,忽视了深入解读其文化内涵,导致学生难以结合其含义运用和表达,难以发挥语文学科启智增慧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语文识字学习中,教师应适当地融合文化元素,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感知优良的传统文化,实现德育智育齐头并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传统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同时与书法融合,引导学生感知汉字与文化的魅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咏柳》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练习汉字的基础笔画时融合书法活动,使其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书写规范、整洁体现的汉字美。在引导学生练习横线要平稳、竖线要垂直、撇要写得舒展等笔画练习时,教师可以设计毛笔字练习活动,借助书写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融入笔画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并进行规范性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书法故事,融合传统故事渗透德育内容,促进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综合性发展。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运用的环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优良学习环境,培育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时代新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