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8

谭亚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实验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获取学习经验的主要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在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科学五大领域的发展。自主游戏指幼儿自发地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地进行游戏,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但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时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幼儿在自主游戏时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幼儿自主解决或合作解决问题的空间,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介入或指导,从而促进自主游戏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幼儿自主游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自主寻找游戏材料,创建游戏主题

自主游戏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是建立在幼儿自发参与的基础上,属于主观的能动性行为。在进行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首先,在材料准备上要满足幼儿的要求。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并将其放在固定区域,供幼儿寻找。当幼儿寻找到游戏材料后,便会自行进行主题创建或和其他幼儿一同创建游戏主题。但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同,在自主游戏时表现出的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需要适时调整材料投放。

其次,如果教师为幼儿指定游戏材料,虽然幼儿会依据这些材料进行游戏,但长此以往,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在今后的自主游戏活动中会形成习惯,等着教师给准备游戏材料,缺乏主动意识。

最后,有时大型户外自主建构游戏需要教师事先确立主题,但如果所有的自主游戏都由教师来确立,可能导致幼儿对该主题的游戏不感兴趣,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

因此,为了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高效性,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去发现、去自主思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寻找游戏材料,并且独立或者通过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方式创建主题。

例如,有的幼儿选择了几块形状各异的积木,这种游戏主题创建的灵感可能来自生活,如搭建小床、桌子、椅子等,也可能来源于动画片,还有可能来源于其他方面。在教师看来,幼儿选择的积木好像难以搭建在一起或材料太少,但实际是不了解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提升,可能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要搭建什么物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搭建出了一个物体,从而创建了建构游戏的主题。所以,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果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要引导幼儿换个思路或者再添加一些积木,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幼儿从遇到难题到教师引导,再到产生解决的思路,最后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丰富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提升了动手能力,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由自己独立游戏转变为与其他幼儿合作游戏,体会到合作游戏的乐趣。尤其是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他们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游戏中。但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有的幼儿游戏输了,要求再进行一次,只能自己赢;还有的幼儿在游戏时有不同的意见,产生分歧,甚至产生肢体冲突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如果立即参与到其中予以制止,久而久之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一旦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难题就找教师解决,失去了独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先观察幼儿如何自行解决,必要时再给予指导。比如,有的幼儿游戏经验比较丰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其他幼儿,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如果幼儿发生冲突或者自行解决不了,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独对某个幼儿进行教育。比如,以“为什么会意见不统一?”“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想遵守游戏规则呢?”等话语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让幼儿都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思考,知道游戏规则是大家共同商量决定的,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每个人都需要遵守,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更快乐地游戏,从而增强幼儿的游戏意识和规则意识。另外,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让幼儿知道有问题时要一起想办法解决,从而培养合作意识。

例如,在“套圈”游戏活动中,游戏要求幼儿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将圆圈套到小象玩具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小朋友们,刚才有小朋友成功地套住了小象,没有让圆圈掉下来。现在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将这些圆圈都套在小象上,不让它们掉下来?”幼儿都想参与到游戏中,出现了“你争我抢”的局面,一边拿着圆圈,一边说着“我先来”。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要给予幼儿时间去解决问题。由于有的幼儿着急想先进行游戏,大家互相推挤,结果越着急圆圈越套不上,最后只套上了几个,其他的都掉在了地上,此时幼儿感到失落,觉得失败了,没有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引导幼儿:“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小朋友没套上呢?如果想很好地完成任务,大家应该怎么做?”幼儿会认识到由于大家没有按顺序进行游戏导致没完成游戏任务,知道了游戏要制定规则并且要遵守规则,从而在今后的游戏中养成制定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品质,知道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三、保证幼儿游戏时间,充分开发思维

游戏时间适度,有利于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思维更加活跃,使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首先,教师需要保证幼儿选择游戏类型或者材料的时间。游戏区的材料在种类、颜色、形状、大小、材质上具有多样性,选择的游戏材料决定了游戏主题。有的幼儿知道要玩什么游戏,有目的地选择相关材料,但有的幼儿没有明确目标,选择材料耗时较长,如果教师干预幼儿选择,没有给幼儿足够的选择时间,则会让幼儿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如果教师没有满足幼儿的游戏时间,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导致幼儿因意犹未尽而一直闷闷不乐。这样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还不利于自主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自主游戏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

例如,在“跳方格”游戏时,幼儿需要思考接下来应该向左还是向右跳,这时如果教师打断了幼儿,会使幼儿停止思考,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没有经历完整的游戏过程,情绪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完成整个游戏过程,活跃其思维。当完成一次游戏后,幼儿可能会想到其他的玩法,比如可能会从后向前跳,即与原来的方向相反,这可以培养其方向感;可能会隔一个跳一个,这可以提升其身体的素质,提高大脑和身体的协调性。这两种新玩法,能使幼儿体验到不同玩法的乐趣,积累游戏经验。

又例如,在“速叠杯”游戏时,幼儿会思考最底层应该先放几个杯子、上面一层放几个、最上面一层放几个、下一步该拿哪一个杯子并放到什么位置。但速叠杯游戏的玩法有多种,所以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幼儿会进行多种形式的玩法,总结不同玩法的经验。每种玩法对幼儿来说是提高思维活跃度的好机会。教师需要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完整地进行速叠杯练习,促进手部动作的发展,提高思维的活跃度。

四、发挥教师的介入性与指导性作用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自主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教师,开展过程需要教师发挥介入性和指导性作用。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且幼儿的个性特征有所差异,在游戏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幼儿在游戏时表现出情绪不佳的状态,这恰恰是幼儿积累经验、教师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后先看幼儿的动作、表情等表现,再决定是否介入或指导,要给予幼儿充分锻炼自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首先,教师需要注意观察,避免直接介入。观察是实施自主游戏教学的重要途径,幼儿天生就知道怎么游戏,无论选择哪种游戏材料,还是进行哪种游戏,都是幼儿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结果,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游戏的意义。

例如,教师观察到某个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总是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只能平铺,此时就需要介入,以引导、鼓励的方式启发幼儿:“你搭建得真棒,但是可不可以让它再高一点呢?”幼儿受到启发后,便想到了可以向上再拼搭,于是掌握了堆叠的建构技能,使建构游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幼儿的信心。

或者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合作游戏时失败了,此时不要急着介入,先观察再确定是否需要介入。例如,多名幼儿一起你一块我一块地将积木垒高,刚开始有的幼儿没有整齐摆放积木,大家都没有在意,仍然继续加高。突然全倒了,游戏失败了。这时有的幼儿会抱怨其他幼儿没有好好摆,有的幼儿会进行辩解,争论得非常激烈。这时,教师可以介入并询问:“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你们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幼儿向教师叙述了问题。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倒吗?不如我们一起来探讨倒了的原因,想一想怎么才能不倒,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幼儿重新进行游戏。幼儿会认识到失败了不要抱怨,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原因,重新也会成功,从而培养坚持、合作的良好品质。

其次,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指导。游戏化教学一方面是要促进幼儿游戏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教师来说恰恰是教育的关键时机。因此,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需要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再判断是否应当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指导。

例如,有的幼儿性格较内向,不爱表达,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幼儿交流,在游戏的过程中都是自己在进行,没有与其他幼儿一起交流,也没有参与过其他幼儿的游戏,时不时地看向其他一起玩游戏的幼儿,情绪较低落。这时,教师应当先考虑性格的因素,引导幼儿和其他幼儿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其社交能力的提升。

五、引导幼儿自主评价游戏

为了促进自主游戏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还应引导幼儿自主评价游戏。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个性的发展情况,以便因材施教,还有助于培养幼儿总结与反思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从其他幼儿身上积累游戏经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游戏的评价方式比较多,如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自主评价、幼儿互相评价等,其中自主评价对自主游戏教学来说会起到更好的评价效果。但在以往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幼儿游戏技能的掌握情况、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动作的发展情况、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对游戏全过程的评价。

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体,能够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能在游戏中开阔视野、积累游戏经验。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评价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幼儿在对游戏进行自主评价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好玩,而幼儿的记忆力较强,甚至可以很开心地与别人分享自己在游戏时的细节和趣事,还带着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幼儿树立信心。

其次,可以巩固幼儿游戏技能。每次自主游戏既是巩固已掌握技能,也是领悟新技能的过程。当幼儿进行评价时,可以回顾游戏经历,想到自己学习到的新的游戏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最后,可以提升幼儿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合作游戏进行评价,使幼儿能够站在合作的角度评判游戏的结果,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游戏要遵守规则。即使游戏输了,也不能抱怨和气馁,需要下次继续努力,赢了也不能骄傲,参与游戏就是最大的乐趣。从而提升幼儿认知能力,使其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需引导幼儿自主评价游戏:“小朋友们,游戏开心吗?你们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啊?游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又学到新的游戏技能了吗?为什么不开心?是哪里出问题了吗?最后问题怎么解决的呀?”通过自主评价,幼儿能够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到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都要勇于表达和分享给他人,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自主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寻找游戏材料,创建游戏主题;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保证幼儿游戏时间,充分开发思维;发挥教师的介入性与指导性作用以及引导幼儿自主评价游戏等策略促进自主游戏教学的顺利实施,从而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使幼儿在保证游戏时间的前提下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