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杨 丽
□甘肃省和政县第二幼儿园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常用方法,可以使幼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将地方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游戏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优势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高度契合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责任。为此幼儿园及教师在地方传统游戏的设计与实施阶段,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对游戏运行形式进行适度优化、修改,以提升幼儿教育效果并实现地方文化传承的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主要的教学途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地方传统游戏合理分类,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引入教学活动中,可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并借助地方传统游戏所蕴含的文化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具有多样性优势,囊括民歌、舞蹈、工艺等多方面,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模式可以分为身体活动、角色扮演、美工音乐等方面,以实现对幼儿基础综合能力的培养。可见,地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以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形式具备高度相关性,应用地方传统游戏进行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同时,地方传统游戏架构本身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与体系化优势,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政秧歌为例,表现形式除基本的歌唱与舞蹈外,还包括武术、杂耍等表演,因此可以将其进行模块化拆分、转化为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更广、更大的框架下逐步完成游戏内容,并对整体内容产生综合性理解。
在幼儿教育阶段,兴趣是促使幼儿进行主动学习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游戏活动的开展前提以幼儿对该游戏活动具有兴趣为基础,在教师组织游戏时能主动进行参与,以实现后续预设的教育要求。以地方传统文化形式构建的游戏活动,首先,由于其作为区域性的民族文化,部分幼儿对此具备一定的认知理解基础,将这种熟悉感进行适度转化,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其次,大部分地方传统文化的根源均为民俗文化,即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创建出的生活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逐步得到优化,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地方传统游戏,本身即具备趣味性与生活化优势,在适度修改使其契合幼儿学习需求后,可以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体系之中。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地方传统文化在弘扬与传承方面还有待加强。互联网时代使各类新式文化进入国民视野,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剧烈冲击;同时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的改变也让部分地方传统文化渐渐失去根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有所偏离,主观弘扬、传承文化意识较弱。为了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顺利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幼儿教育承载着为幼儿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此阶段充分运用地方传统游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幼儿对地方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为文化传承责任与必要性教学奠基,以达到增强国家新一代青少年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在应用地方传统游戏进行幼儿园教育时,应保证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学习与认知理解相适配。大部分传统文化诞生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之中,其中部分内容虽然切实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部分,但并非应在该年龄段向幼儿进行展现,如民歌、舞蹈等地方传统文化常有对于男女感情的表达,对于幼儿来说不应在该文化角度完成教学,应抓住实施教育的时机,以保证整体游戏教学内容均契合幼儿的学习需求,达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
兴趣是幼儿进行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其中新鲜感是幼儿兴趣的重要构成部分,单一化的游戏模式在长期应用后容易导致幼儿对参与游戏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为此,在应用地方传统游戏开展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开展模式的多样性,对相同文化内容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音乐类文化内容可以从歌唱、演奏、舞蹈等方向开展游戏活动,除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服饰风格等因素之外,也可应用于美工游戏之中。
在以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中,体力类游戏是主要形式之一,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体力类游戏的设置应从幼儿参与积极性、活动的教育意义及活动的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但在以往的游戏活动设计中关于全面兼顾游戏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应用地方传统游戏可以有效将该类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从地方传统文化中提取适配于体力类游戏模式的部分,将其进行适度修正以保证符合幼儿的体能限制,以此为基础开展地方传统体力类游戏,使幼儿在丰富的动作活动中完成身体素质的提升目标。
和政秧歌“中三角”其中一角为“霸王鞭”,由儿童或少年进行表演,执一米长的鞭竿,随鼓点节奏用鞭两端击打身体的肩、肘、腿、脚等部位。由于其原本形式的表演者即为儿童或少年,教师在将其转化为幼儿游戏模式时,无须进行较大幅度的改编即可以满足体力类游戏活动的需求。在游戏开展阶段,教师应预先准备与幼儿身体情况匹配度较高的鞭竿道具,进行安全化处理,并将实际动作进行适度简化后由手持鞭竿的幼儿进行模仿,在完成基础教学后播放音乐,使幼儿随音乐进行自由表演。体力类活动不应将切实掌握固定动作为教育目标,应注重活动的游戏本质,给予幼儿更高的自由度,使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参与游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对和政秧歌架构中的霸王鞭环节产生浓厚兴趣,为后续其他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角色扮演类游戏是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沉浸式扮演所预设的角色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也能更为牢固。比如,戏曲、歌舞、杂技等地方传统文化均具备角色扮演的相关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以此为核心构建角色扮演活动,促使幼儿沉浸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入理解。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幼儿创设相关的情境,如播放当地举办和政秧歌的视频内容让幼儿观赏,大致理解其运行流程,随后引导幼儿思考,若由本班承办一次和政秧歌,应做何种准备。在完成该情境预设后,由幼儿从整体角度对和政秧歌的形式进行分析,大致理解“前五角”“中三角”“后五角”和大部分“杂耍杂角”的构成,并由不同幼儿分别扮演组织者和表演者。教师在此过程中除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外,还应选择创设各类小情境,询问幼儿的解决方法,使幼儿亲身参与到和政秧歌的表演中,以提高其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从多角度进行欣赏,在建立兴趣基础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地方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各地传统文化在服饰装扮方面通常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色,教师可以针对该情况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将文化活动中的装饰元素融入美工游戏,让幼儿以此为基础进行美工活动,要求幼儿模仿完成实际内容的创作,在强化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效果基础上,培养其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以达到幼儿教育中艺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从鉴赏角度提高幼儿对地区传统文化的兴趣。
脸谱是和政秧歌中常用的装饰内容,教师可以准备硬纸板、塑料扇等素材,安排幼儿模仿实际的脸谱模板,用水彩笔等素材在硬纸板上进行绘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主创造力,在保证幼儿制作的脸谱符合基本架构的基础上能够自由选用自身喜欢的色彩或装饰部件。在硬纸板上完成绘制后,使用安全剪刀与胶水等道具,将制作的脸谱粘贴在塑料扇上,幼儿可以将塑料扇举在面前,以达到简易脸谱的效果。在完成美工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幼儿展现该部分脸谱在和政秧歌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激发幼儿对该文化活动的兴趣,为后续的其他游戏活动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育是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目标,承担培养幼儿基本艺术素养、提升审美能力的关键作用。音乐类游戏活动是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其掌握基本的歌唱及演奏方法。在地方传统文化之中,以民歌为主的各类音乐同样为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的传统歌曲,在历史长河中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完成传承,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意志、感情与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临夏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临夏等地独具风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的特色,其激烈的音乐节奏契合大部分幼儿对音乐形式的需求,便于幼儿对音乐节奏产生深刻的理解,提升音乐教育的价值。教师可以预先准备部分生活节奏乐器,如玻璃杯与筷子、塑料凳等,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在教师播放或演唱民歌时,要求幼儿跟随节奏进行演奏,以实现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由于所采用的游戏活动设施均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幼儿在应用时不需较长时间进行熟悉、理解,同时具备足够的兴趣基础。在完成游戏活动教学实现基本音乐素养积累后,教师可以在音乐课程中进行歌唱教学,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积累音乐知识。
地方传统文化教学不仅由幼儿园教师完全负责,家长也是该环节中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应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以家园合作的模式开展地方传统游戏活动,利用幼儿家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基础强化游戏教学的效果,即亲子协助优势。并且由于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适度增加活动的难度,对于较为复杂的环节可以由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发挥家长在游戏活动中的辅助优势。
以和政秧歌为例,在幼儿家长的辅助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内容设置为对特定区块内容的整体复现。在正式开展家园合作游戏活动前,教师应与幼儿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对和政秧歌的理解,若班级中存在具有实际表演经验的家长,可以安排其为游戏的主要引导者,负责进行实际的活动组织与规划。如将“前五角”的乐队演奏表演作为本次家园合作活动的主题。同时,和政秧歌的构成较为多样化,包括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木鱼、撞铃、梆子等传统民乐,同时吸收了西方的手风琴、小号等乐器。在演奏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家长的乐器掌握程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的储备进行合理规划,先由家长作为乐团为幼儿展现和政秧歌的音乐演奏内容,在幼儿对此产生足够认知后,再由家长辅助幼儿利用适配幼儿的乐器复现之前演奏,如利用儿童玩具电子琴代替琴类乐器、应用小型鼓代替打击乐器等,在家长的辅助下让幼儿完成团队演奏。
地方传统文化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综合性优势,可以延伸为多种游戏活动。在幼儿分区块完成各类游戏教学后,教师应及时开展综合性质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将该段时间内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明确其同属于相同的地方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流程整体进行适度简化,将其转化为幼儿能合作完成的形式,保证幼儿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综合技能,在达到对地方传统文化建立整体认知的预期目标基础上,实现对已掌握内容的巩固,强化幼儿教育的作用。
教师可以发挥和政秧歌的综合性优势,即歌唱、舞蹈、演奏等多个流程,将整体规模进行适度缩小,安排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与方向。比如,对自己身体综合素质有自信的幼儿可以参与“霸王鞭”表演;热衷于表演器材的幼儿可以参与美工等道具制作工作,幼儿各自负责特定模块,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对和政秧歌的整体复现,巩固在之前游戏活动中所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应合理运用地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优势,将其融入自身游戏教学中,设计与实施具有地方传统文化色彩的游戏教学,发挥地方特色文化所具备的综合性优势,在体育运动、角色扮演、美工制作、歌唱演奏等方面提升幼儿的能力,并发挥家长辅助教学的优势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在满足幼儿教育的综合培养目标外,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根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