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探讨

时间:2024-05-08

毕延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整本书阅读指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进行多样化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逐渐培育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不仅需要对整本书经典名著进行推荐和讲解,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复习阅读中的知识点,提升阅读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监督,确保学生认真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作业对学生的认真阅读具有重要监督和促进作用,设计有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真正阅读相关经典名著,在阅读中培养能量,让学生在作业的驱使下了解教科书中推荐的整本书阅读内容,获得最基本的认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实际学情,可以为下次作业布置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调整,不断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

(二)提高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整本书阅读作业中不仅涉及书面作业,还存在实践作业、交流表演作业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减压减负的有效途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作业,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充分将感悟以做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予学生学习的正向反馈,让学生在阅读后立刻具备表达交流和创造的机会。在完成作业时,学生积极思考,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新颖的整本书教学形式和作业布置形式,充分沉浸在学习任务中。教师则可以在布置作业和学生反馈效果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更加认识到作业设计要贴合学生阅读后的需求,进而将各种与整本书教学有关的内容纳入作业设计体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新颖的作业让学生感到好奇,促进整本书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落实“双减”政策,降低作业压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落实“双减”政策中多样化作业要求的前提,教师需利用整本书教学中的名著灵活设计作业,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实现提质增效。教师通过布置整本书阅读作业与学生的完成情况反馈,既保证了学生完成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步骤较为复杂和内容较为抽象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完成作业中提升创造性实践能力。

(四)遵循新课标理念,培育核心素养

作业可以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和新课标理念相互衔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理想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新课标对每一学段的学业质量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其中也具体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提出了“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预测情节发展”“分析和评价人物”“摘录”“分享读书所得”“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等具体的阅读学业成果表现。教师设计作业本质上是根据新课标展开教学,有利于构建阅读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研判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落实新课标中培育核心素养要求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现状

(一)家长重视不足,学生课外书较少

针对学校综合现状调查显示,有部分家长属于外来打工者,学历以大专以下居多,在教育孩子方面切实可行的举措不多,家庭读书的氛围不浓。根据学校中的“五项管理”规定,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要经学校向上级教育部门备案审核,因此学校四、五年级语文教师自2017 年以来一直沿用区小学语文教研室推荐的阅读书目。通过对学生开展调查问卷发现:家长能自愿购买推荐书目的达98%以上;近35%的同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存在整本书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投入不多、阅读成效不高的情况;近70%的学生忙于学科作业,在拓展阅读方面虽购买书籍,但是缺少完成阅读任务的辅助和推动力,缺失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成果积累。

(二)作业质量不高,学生负担重

当前学校部分教师往往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没有足够重视、部分教师针对整本书阅读不布置作业、部分教师将摘抄记录作为学生阅读反馈的方式,这种低品质的作业设计导致学生进入机械式低效学习,也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之一。现阶段教育迫切需要实现提质减负,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高质量作业,减少重复操练的作业、缺乏结构性设计的作业。但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理解模糊,没有完全做到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发展学生的素养能力,也没有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或兴趣来自主或合作完成的作业。此外,在探索整合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评价四个方面,教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作业设计流程和实施策略,以推进全体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立足素养要求,设计扮演活动

教师布置整本书作业,不仅要设计传统书面作业,也要拓展作业形式,高度重视创新,让学生在新颖作业中提高积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各个方面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可以采用扮演活动的形式完成作业,在活动中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四制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以此为作业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故事情节后选择精彩段落进行扮演活动,将扮演活动作为创新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在完成扮演活动作业前聚焦语言文字分析语言风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时,需要格外重视名著中的语言文字,将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会知识的基础,对名著中的旁白描写、人物台词等进行深入解析,从个性中总结共性规律,确保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各种陌生词汇,提升理解能力,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印象。

其次,《三国演义》由于受到讲史话本的影响,再加上小说里的事件纷繁,时间跨度大,所以又侧重于叙述而简于描写,导致小说中的叙述往往是粗线条式描写,但也不乏以景写人和以事状情的精彩描述。教师可以针对这点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找出相关段落。

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品味文字中可以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发现,对于曹操的“横槊赋诗”作者也几笔简单地勾勒,使其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对话有声有色,很多人物的对话语言极具个性化又十分地明显,比如“舌战群儒”一节出语都各具特色,声情并茂,尤其是诸葛亮据理力辩,言辞犀利,势孤而理不孤,将东吴谋臣驳得或无言以对,或满面羞愧,低头丧气而不能对。其他如关羽的话往往表现出气高心盛,张飞的话语往往是鲁莽豪爽……

最后,教师可以要求高年级学生做到“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和“预测情节发展”,通过提取出《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来完成作业任务,为后续阶段扮演活动打好基础。扮演活动需要注重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阐发,需要学生通过在阅读整本书后的扮演活动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阐发,提高教学灵活性,促使学生记忆加深印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台词进行扮演活动,还原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神态,在对诸葛亮、关羽、刘备等正面人物的扮演还原中将故事情节进行串联,通过自身的合理创造性诠释,向其他学生展示阅读后的理解和成果,落实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方面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接受阅读中各种知识,还在扮演中不断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小说中的审美内涵,正确理解三国人物的智慧、忠贞、坚韧顽强以及大无畏精神。

(二)布置社会实践作业,促进调查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和类型布置社会调查作业,让学生从课外书阅读中拓宽知识视野,在社会调查中学习更多和语文学科有关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教科书中知识点有机融合,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实践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在整本书阅读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到社会上搜集民间故事,丰富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著名的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出发进行丰富和整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千百年来打动无数读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文化映射,至今依然在影响国民的文化心理与审美心态。对于牛郎和织女两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出来,没有经过文人进行艺术的渲染,但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诵中得到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高超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必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才算是脱离了苍白千篇一律的人物塑造,体现出人物形象的鲜活性和审美性,每一个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都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牛郎既有农民的善良和朴实,也体现出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是一个塑造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织女有着柔弱和善良的一面,在面对不公平现实的压迫下,也体现出了勇于反抗、扼住命运喉咙的顽强精神,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让学生分析牛郎和织女形象的作业任务时,教师需贯彻落实新课标小学高年级“分析和评价人物”这个部分的内容,以人物为核心让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理解故事主人公的品质,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染。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思路,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分析牛郎和织女的形象以及传说故事,然后以读后感感悟的形式进行分享。

学生通过分析发现牛郎和织女故事在千百年的广泛流传下,已经不仅仅是人民的美好想象的具体展现,更成为民族的文化节日。七夕乞巧节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重要节日。在七夕乞巧节时,女性会进行乞巧活动,祝福自己可以获得高超的针线水平,也为牛郎和织女进行默默祝福与祈祷。

在本次作业设计中,教师从民间故事和其中人物出发,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深入分析,融入自身的个性理解,提升作业中学生的思考维度、社会实践能力。

(三)分层作业,鼓励自主选择

在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让每名学生都可以高效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降低负担,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进行创新,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灵活布置作业,完善优化教学环节,通过评价模式的调整和创新让分层作业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神话”教学为例,作业布置需要体现可选择性,如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创作手抄报。思维导图作业要求总结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严密逻辑构建出来。创作手抄报要求学生关联美术知识,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描绘,并结合文字进行描述。教师灵活布置整本书教学作业,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拓展学习语文知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还使其在与其他学科联系中深入了解书籍内容,加深印象。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分层作业后,教师需要对作业评价模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评选优秀作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分享与点评,鉴赏创作出来的手抄报或者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组内展示,并挑选代表作品在班级展示,进行评比。比如,在《精卫填海》作业展评时,组内同学经过评比挑选出描绘精卫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将沧海填成了平地的手抄报作品。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可以根据手抄报中“游”“溺”“衔”“堙”四个动词的描绘情况进行点评,从《精卫填海》中总结坚持不懈精神。诸如此类的还有从《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总结改造自然精神,从《沉香劈山救母》中总结反抗权威精神……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在思维导图和手抄报的作业任务中,教师落实了新课标小学高年级学生“分享读书所得”和“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新课标进行衔接,改变了传统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打造多样化作业评价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创作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之前相比能力大幅提升,教师既需要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要在作业方面认真设计,确保作业难度和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和评价模式等角度积极创新,利用作业确保学生真正阅读经典名著,真正从整本书阅读中收获知识和能力。通过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方法、重要性和现状,教师也可以总结出对应的布置作业策略,以提升教育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进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

注:本文系2023 年度淄博市张店区“作业改革”专项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23ZYGG106)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