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实验小学 刘 琴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在新课标理念的导向下,减负、增效、提质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如何让政策的“真正一公里”落到实处,让家长在放心的同时安心,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与综合素养的切实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应当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点话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成为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重点关注的新模式,也是提高减负成效的关键性策略。基于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的实践,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切实开发校本综合素质课程,打造高品质、高成效、特点化的精品课程,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凸显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让教育教学为家长、学生带来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本文以此为大主题,详细探究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相融合的意义,提出融合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让课后服务发挥最大成效,让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彰显学校特色,服务于学生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教育教学者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挖掘,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深度开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应试策略、唯分论思想根深蒂固,提高分数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唯一目标,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甚至在课余时间难以培养兴趣爱好。
基于此,将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相融合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拓学校教育活动,挖掘并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发展、自主探索的契机。换言之,将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相融合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有效策略,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全面发展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优秀的教育不应停滞不前,而应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彰显时代的特色。基于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将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首先,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不断实践、多元发展的时间与契机。其次,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让学生的多元学习过程更具保障性与效率性。这一开发融合的策略让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了具体依托和保障,也让发展的过程有抓手,更具成效。
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不仅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让学校的发展从中受益。学校从来不应亦步亦趋,在课程开发上“拾人牙慧”,而应“创招牌”“创特色”,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凸显优势,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不仅如此,这种开发融合的策略还能够帮助各个学校创办属于自己的特色,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有个性、有发展、助成长、显优势。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五育融合”理念在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为了让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真正落实当前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与成效,学校在开发融合的过程中应遵循五育融合原则,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兼顾所有学生,让课后服务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进一步引发了教育高质量、高成果的发展变革,在社会上形成了巨大反响。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不要单一地思考“我们希望学生学到什么”,而应当深入挖掘探究“学生究竟想什么”,让课程设计兼顾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内容合适、亮点突出的特色课程,让实施路径真正有效,让评价体系构建合理。只有当课程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够成为学生的能力导向,学生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活动。
在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彰显课程开发设计的特色。这里的“特色开发”不仅包括对学校教育资源、教师团队的利用与开发,还蕴含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的思考与挖掘,让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既彰显学校的优势特色,又符合学生整体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实现“双赢”的开发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特色挖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优势及个性,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可挖掘教育资源,利用好当地独特的优势,将课程设计的特色挖掘到最大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德育既是五育之首,也是教育教学设计的根基所在。小学阶段是德育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外,较少有其他学科系统化、具体化地开展德育。基于此,学校在校本综合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将关注点放在德育课程开发中。值得注意的是,德育不能过于生硬死板,切忌以说教的形式为主,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在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开发,结合学生的兴趣要点,开发了“多彩童年德育课程”,以期让学生学得开心、落实得用心。
在“多彩童年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性、开发趣味性、遵循持续性,设计“向国旗敬礼”“争做绿色使者”“尊师重道小能手”等特色课程活动。在课程教学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争做绿色使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环保的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环保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德育知识制作环保宣传海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入落实。
进入少先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既是神圣的,又是神秘的。学生内心对少先队充满了无尽向往,但由于对其缺乏具体深刻的认识,故而难以明确少先队员的责任,无法履行作为少先队员的使命。基于此,学校可以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开发少先队课程,通过理论教育与活动实施,提高其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让少先队课程能够促进队员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在少先队组织群体中民主参与、自主管理的能力,让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产生更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在“少先队课程”设计开发中,教师应关注两大方面,一是少先队背后的文化内涵,二是少先队员的光荣责任。例如,教师可以以“讲讲红领巾的故事”为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帮助,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红领巾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红领巾的象征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正确方式,引导学生在摘下红领巾后将红领巾折叠好、整齐摆放,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并爱惜红领巾。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红领巾的传承”活动,让老少先队员为新少先队员赠送红领巾,并让老少先队员教新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的正确方法。
这种教育活动既彰显了“少先队课程”开发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特征,又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意识到少先队员的责任,引导学生讲美德、树新风。
无论是课后服务还是校本综合素质教材的开发,体育都应当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涵盖其中。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体育活动正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点所在,重视体育课程开发能体现融合开发过程中的特色挖掘原则。球类运动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强项,不仅如此,球类运动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需要更为具体、科学的教学规划,也是很多学生的弱势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我们更应重视球类相关的校本开发,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感受球类运动的魅力所在。
在开发“球类课程”过程中,教育教学者不能想当然,而应充分考虑教师的能力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球类运动的具体特点进行开发和设计。首先,在设计开发阶段,学校可以对体育教师进行统计与考核,明确各个体育教师在球类运动教学方面的优势,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负责自己的优势运动。其次,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对哪些运动感兴趣及其原因、学生感觉哪类球类运动具有难度且难在哪里,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全面掌握。最后,学校需要对校园内的球类运动场地、器械设施等运动因素进行统计。
当收集、整理、分析好这三种信息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对课程时间、场地安排、教学目标、评价机制以及负责老师等内容进行具体与详细统筹安排。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美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在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美育的落实与提升,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校本综合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与美术教研组合作,积极听取美术专业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明确教学设计导向。然而,由于校本课程属于综合类课程,所以学校不能将其变成纯粹的美术教学,而应当以美术教育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在美育落实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性发展,为此本校特别开发了“书法艺术课程”。
在“书法艺术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我们将“学会欣赏书法”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书法、赏析书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优秀的书法作品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准,为后续的书法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融合综合性元素,开展专业的书法指导。例如,校本教材可以穿插讲述一些我国知名书法家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书法需要付出努力,同时学习我国历史上书法名家的优秀精神品质。不仅如此,校本教材还可以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推荐教师利用好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背景,利用联觉增强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在亲身欣赏书法作品的实践活动中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实现综合素养的切实发展。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字、练习写字,此时开展书法艺术课程能够为学生练就一手好字打下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意义。可见,开发“书法艺术课程”,不仅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还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将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进行融合已然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将减压、减负与“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性策略。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应当深刻意识到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为学校发展及学生个人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在开发设计融合的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五育融合、特色挖掘原则,开发多彩童年德育课程、少先队课程、球类运动课程以及书法艺术课程等多元校本综合课程,为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