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柳梁学区 火勋香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正明显增多。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传授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为学生带来先进的数学思想,增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此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数学教学受封闭与预设性思维影响,课堂教学较为沉闷机械,无形中降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新课标对师生课堂主体位置提出了全新要求,要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互动形式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影响下,学生的课堂地位与学习主动性都会获得明显改善。在转变师生课堂主体位置时,教师应恰当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具体角色,虽然在正式授课前要对课堂开展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但在课堂实践中则要充当引导者、辅助者角色,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出的更多问题,利用相关问题真正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达到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基础性要求。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组织设计。教学组织设计的基础为教育思想,只有教育思想获得转变,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为理想。新课标中的课堂教学要带有不确定性、创造性与开放性,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应完成恰当转变,及时创新开发不同类型的数学资源,改变当前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生活场景,增强教学探究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在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在新课标中,学生需在观看更多教学资源后,自行提出与解决更多问题。这种转变意味着思想的变化,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也要为学生设置出更多的探究性知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为数学教学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具有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具体困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紧密,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平台和生活中的更多资源,将较为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融入数学课堂中,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新课标还对教学氛围提出了较高要求。多媒体技术可高效创建更多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直观的生活场景中学到更为有趣的数学知识,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还未能完善,若在课堂中直接教授抽象类知识,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该类知识中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熟悉的视频片段当成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各个数字进行合理统计。在直观形式的影响下,学生既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中的各项统计概念,还能在数学课堂上体会到该类知识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在完成授课后,还可将生活情境中的视频放到信息技术平台中,供学生在课后详细观看该类视频,适时了解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与同伴间的相互讨论,可有效巩固学习效果。可见,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与抽象知识精准融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新课标教学目标。
游戏竞赛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了些许要求,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等,而最能实现趣味性的有效方式为游戏教学。游戏教学可让增强课堂、教学内容趣味性水到渠成。普通的游戏教学难以让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中增加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关于“数字类知识”教学时,单纯的数字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竞赛形式,利用“接数字”活动,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连接数字,看哪位同学能勇争第一。为实现游戏目标,每位学生都集中注意力,要让数字连接起来。该类参与状态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性,改善了数学学习效果,充分展现了竞赛形式的游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班内学生数量较多,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难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而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及时关注到每名学生,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当调整。为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多种问题,让各小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启发自身思维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要在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改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课堂主导权放置到学生手中,然后适时关注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再根据其呈现的学习状态与提出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解答,不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还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无论是问题引导法还是小组合作模式,都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更加主动。
随着教学方法的增加、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数学学习资源也逐步增多。为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力度,让学生在学习更多新知识前,都能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顺利性、针对性。教师可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图片,再将视频、图片放置到信息技术平台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平台中的各项知识点初步了解课堂内容,使课前预习更具针对性。若想增强学生对各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搜寻更多学习资源,将该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较为全面地解释了教材中的更多知识点,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加了便利性。
总之,在全面了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更多方法后,教师应将各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融合,积极引导班级内部学生,让不同状态的学生都能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
适宜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还能改变课堂教学氛围。广大教师要将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相融合,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更多知识。融合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时,教师应恰当改变思维理念,利用相关环境改变学生心情,使其更易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九九乘法表”教学时,教师可在班级内部张贴绿色纸张,并在纸张内部填入数学知识内容。学生在该氛围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记忆,学习注意力也变得更为集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时,要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合适的视频与图片形式,帮助学生趣味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带有一定的记忆性,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数学教学效果与课堂趣味性,引导其掌握更多知识点。为此,教师在讲解“乘法口诀”时,需摒弃此前传统机械记忆模式,帮助学生找寻“乘法口诀”的记忆技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乘法口诀”记忆点。不同小组学生各自找寻口诀记忆方式,并进行了一定的训练。训练完成以后,教师及时抽取各个小组的2 名学生进行比赛,最快说出正确数字的为胜。在趣味性强的比赛中,无论学生是否获得胜利,都可以加深对“乘法口诀”内容的记忆。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主体已发生改变,教师由此前的主导者变成辅助者、引导者,学生应在课堂中占据主动位置,师生交流模式也由此前的单一转化为双向。
学生的主要目标为借助合适的方式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不同,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存有一定差别。一方面,学生应根据自身表现向教师提出些许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教学要带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课前预习时,学生除了及时总结此前学习的旧知识外,还要观看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对该类知识进行合理理解,受自身思维能力影响,而部分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更多新知识。为此,教师,应主动设置更多新问题,并利用对该类新问题的精准解决,有效增强对不同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111×23”教学时,部分学生得到“555”计算结果,经过详细调查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没能弄清“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定位关系,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提出些许疑问。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下摸清了“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定位关系,在此后应用“乘法口诀”时增加了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有较大联系。教师应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增加更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加数学学习乐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运用实践性较强的生活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概率论”与“统计学”知识点教学时,若单纯介绍知识内容,则该类知识点较为枯燥,学生较难在该类教学中体会“概率”与“统计”的乐趣。教师可恰当转变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基础特征设置“快乐积木”游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积木。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并将学生用到的各个颜色进行适当统计。借助趣味性游戏,学生的参与感得到较大增强,不仅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对“概率”与“统计”中的各项知识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不断变换活动形式,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也纳入实际教学中,生活化实践活动便是其一。教师可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更多资源,借助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如,在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即家长与学生分别扮演“卖家”与“买者”,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体验。学生在体验了兑换、付款与购物后,对“加减法”的理解更为深入。
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已成为课堂常用教学模式之一。因此,教师需在课堂上不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班级内所有学生都投入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模式相融合,全面提升课堂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改变其课堂表现。
例如,在“分米”与“毫米”教学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每组保持3-4 人。每个小组要根据教师要求来测量具体物品,其物品内容包括公交卡、课本、文具盒与铅笔等。学生在正式测量前要先目测其长度,再利用合适的工具加以测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都带有一定的任务,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对各个物体的测量与验证工作。在执行活动期间,所有学生都带有较大热情,既能学到更多数学基础知识,还能体会“测量”带来的乐趣,改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在进行“工作”分工前要进行恰当交流沟通;分工后,要通过交流让更多同伴了解当前“工作”的具体进度。在该项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汇报能力与数学知识的钻研能力都会取得明显改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逻辑能力仍处在不断发展中,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及时优化教学工具,适当缩减学生思维难度,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看,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工具,将教材中较为抽象、枯燥的数字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趣味性强的数学知识,将直观形象与抽象知识精准融合,提升其对更多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降低其思维难度。日常教学时,教师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将带有图形特征的知识内容投放到该类媒体平台中,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全面改善数学学习状态。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时,鉴于该类知识点的抽象性较强,若直接介绍知识点,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讲解影响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时,教师可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中描绘两组画面。画面(一)中的四边形正不断变化,且一组对边逐渐增加,另一组的夹角与对边长度不变;画面(二)中的四边形也处在不断变化中,相邻两侧的夹角逐步改变,对边长度均不改变。学生在观察了两组直观性极强的画面后,对该类知识存有了初步印象,增进对“平行四边形”各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带有趣味性、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内容高效结合,使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数字、图形更为立体,切实改善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