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润物细无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时间:2024-05-08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第一中学 董 娜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是让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元素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进行有效塑造。同时,将德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使其在信息时代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的传统美德,如无私大爱、诚实守信、尽忠报国、勤俭节约等。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德育是一项重要工程,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教育体验,促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过时。比如,教材中还在讲解过去几年的软件版本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当前流行的软件和技术应用。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信息技术作为必修学科,实践性要比其他学科强,但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的机会,只要求学生记忆相关定义和概念,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缺乏系统性培养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划,仅仅停留在教授一些零散的知识和技巧上,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

(四)实施手段受限

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课本等,而缺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这样会限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全面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普遍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过多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面临各种道德、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虚假信息辨别等。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隐私等道德准则为指导。

(二)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网络的关键时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谣言、不侵犯他人权益,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德育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应该学会主动获取可靠的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合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发展。

(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但也面临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通过德育的渗透,学生可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伴随着责任的。学生应该承担起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的责任,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犯罪的行为,培养一种积极、负责任的信息技术使用态度。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尊重他人意见、有效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项目中形成和谐的团队合作氛围。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提升信息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良好信息技术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巧用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巧用小组合作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学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可以相互协助、互相鼓励,共同面对挑战,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教学涉及丰富的项目和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工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与小组成员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思考问题、收集信息、分析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在合作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取启发,拓宽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了《精彩纷呈的图像处理》这一板块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以《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图文并茂的任务,上台讲解演示。在任务的激励下,学生积极配合,与小组成员互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合作探究的制图方法,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充分进行了知识内涵的延伸、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出学生心中的爱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动力。

首先,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初中阶段作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在情感上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通过创设具有情感共鸣的学习场景和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情感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提升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此外,情感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面对这些困难并找到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挫折和成功,通过情感体验来调节情绪,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因此,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绪管理的技巧,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例如,在《风格迥异的文字与手绘》的教学过程中,作者要求学生选择学生最想感谢的人,然后制作带有文字的电子贺卡以表达学生的感激和爱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写一封感谢信,如果只保存在电脑中就太可惜了,作者设计了“还我真贺卡,送你真情义”这样一个链接,并准备了一台彩色打印机,让学生把贺卡打印出来,课下送给要感谢的人。实践证明,这一环节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有的学生自己制作的贺卡打印出来,送给了教师、家长、朋友、同学,这充分展示出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热情。显然,这样的德育是有效的、积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表达和实现。

(三)学科融合,实践探索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学科融合和实践探索是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将德育策略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学科融合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与德育策略的融合,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探索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将德育策略引入实践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对实践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科融合、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部分课程教学时,倘若只是从知识点角度来为学生讲解,学生将很难切身体会到文化遗产本身的魅力与吸引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够从信息技术学科之中所涉及的平面设计学习内容展开应用,实现综合性学习主体的全方位融合,带动学生依照所掌握的知识去搜寻各类材料并整合各类素材,以小组为单位推进平面设计,以此来发挥出“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的应用效果,将学生所作设计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信息技术就能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设计作品,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四)对责任意识的渗透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使用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影响。通过渗透德育策略,可以提醒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一些道德伦理问题,例如网络欺凌、盗版等,通过德育策略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承担起道德和法律责任。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通过德育策略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发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责任感,并培养学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总的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对责任意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判断力以及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上。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负责地使用和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初中《框架模板》中的《驾轻就熟——应用模板创建网页》这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框架模板必须在计算机上才能操作。在计算机房,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制作网页的基本技能,还要提醒学生遵守机房纪律,不要损坏电脑室的设施,如保持地面整洁、不破坏桌椅、不乱扔垃圾等。这些注意事项虽然都是教学中的小事情,但是日积月累却能影响教育的质量,影响学生在公共活动中的责任感。

四、结语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能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成为具有道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公民,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