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江苏省扬州大学幼教中心第一幼儿园 杨章慧
主动学习是知学、好学以及乐学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3—6 岁儿童发展指南》明确提到环境作为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推动幼儿发展。广大幼儿教师需积极革新思路,想方设法地创设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并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打造良好师幼关系,为幼儿全面发展助力。
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的欲望,促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更加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以往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可以发现区域环境创设还有一些问题,较为常见的有区域布局欠佳、墙饰过满等,难以吸引幼儿的关注,不利于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在此情形下,优化、完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刻不容缓。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实现区域环境有效创设、驱动幼儿主动学习值得深思。鉴于此,本文将幼儿教育作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原则,就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环境创设策略进行探究,希望提供参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为什么“三迁”?其实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孟子成为“亚圣”,名垂千古。可见优良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设质量至关重要。幼儿学习主动性是否充足,要看学习环境是否良好,优良的环境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利器”,可以使幼儿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总之,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自主探究非常关键,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是现阶段广大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工作中要严格坚持以幼儿为主的原则,首要任务是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感知其生活,在此前提下为幼儿创造丰富的参与区域环境创设的机会,让幼儿变成创设区域环境的主人公。如此一来,幼儿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其与教师、伙伴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频繁和有效。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一点,即幼儿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以及方法的基础,也是所有教育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所以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要紧扣幼儿特征、发展需求,全方位考量、分析,从幼儿现实需求入手,致力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环境创设。
物质环境创设是区域环境创设中的重中之重,教师需切忌一味地按照自身的主观意愿创设物质环境,而是善于转变角色,从幼儿角度入手,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更加适合幼儿,并对物质环境进行不断地调整、完善,为幼儿打造良好的自主探索、自由创造的舞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创设区域环境主要为了助推教师工作的稳步开展,引导幼儿主动投入教育活动,积极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在此情形下,教师必须了解幼儿认知规律和特点,发现其兴趣喜好,并从此出发加以优化和改良。
在华爱华教授看来,真游戏是使幼儿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开心、愉悦,是唤醒幼儿内在动机,使幼儿用积极、健康的情绪享受学习过程并从中得到发展的活动。区域环境并非简单的“摆设”,是真实且可以给幼儿提供良好体验的环境,是可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已有生活经验且能激发其想象力的有效的环境。教师并未进行过多的安排、控制,使幼儿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下,根据个人的内心需求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材料与伙伴,按照个人喜好玩乐,尽情探索、发现以及表达。这些是区域活动与学习有机融合的最高境界。教师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时刻关注幼儿的动向,在必要时刻予以指导和帮助,促进活动的有序开展。
以“交通警察”角色游戏活动为例,对于区域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应的服饰,包括交警衣服、帽子、手套等,令角色形象更加逼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身穿交警衣服,戴着帽子、手套,沉浸其中,模仿交警叔叔的指挥动作疏通道路。不一会儿,幼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即需要一辆车用于巡逻。教师用心聆听,立足实际,按照幼儿的问题以及需求寻找材料、工具,如纸箱、剪刀等。于是,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如有的幼儿用剪刀裁剪出一个“车窗”,有的幼儿用颜料为“车子”上色,有的幼儿则找到一些光盘,将其当成“车灯”……幼儿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制作了一辆“巡逻车”,并继续交通警察的游戏活动。在上述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不亦乐乎,实现社会交往、思维品质、实践能力等的发展。
皮亚杰曾经提到,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通过操作和摆弄材料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结合自身对生活的认知、理解,在情境中想象和创造。所以,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环境,教师要注重区域材料的投放,保证材料是适切的、动态变化的存在状态,使幼儿能够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增长,达到发展观察、表达、社会交往、表达、想象以及创造等能力的效果。
1.材料投放,保“质”保“量”。
幼儿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考虑其丰富性、适宜性。什么是丰富性?即区域材料数量和种类的丰富多样,切忌单一。就小班而言,教师可以将重心放在平行游戏的同类材料上;就中班与大班而言,则考虑幼儿对多样化材料的需求。但仅注重“量”的丰富不可取,适宜和有效也是不可忽视的。具体而言,区域材料是安全、卫生的,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相契合,不仅要有必备常用材料,还要有辅助材料、创意材料。在游戏内容以及伙伴的带动下,幼儿产生了多样化的选择、操作,自身需求以及区域材料即可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其主动学习意识自然也就得到彰显和增强。
2.材料分类,形成秩序感。
儿童本性是有序的,区域材料摆放也要注意这一点,即教师要按照区域特性,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适当选择款式不一的可收纳材料的设施、设备,如柜子、筐子、架子等,合理放置各种区域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完成区域材料的规划、整理、标识、取用以及归置。不同区域、不同规格标准、不同类型的设施设备放置、材料收纳方式以及归置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能在活动需要时自主取用,赋予其自主选择材料、参与活动的权利,为其主动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如何使幼儿萌生自身有能力、有支配权且能够主导自身学习的良好感觉、激发主动探究欲望呢?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尤其是在设置、规划区域空间时,要注重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性,突出幼儿的主人公地位,使幼儿意识到环境与自身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改变区域环境,在其中渗透自身的想法、见解,与环境实现自主互动。所以,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以幼儿为中心,善于聆听幼儿的真实想法,感知其实际需求。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如规划区域空间、收集区域材料等,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在过去的区域环境创设中,通常以幼儿教师为主,由幼儿教师决定区域设置、空间布局,幼儿往往是被动接受。在此模式下,幼儿对区域划分及其联系的了解不深,容易因不熟悉区域功能而发生各种“状况”,致使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幼儿明确区域空间、功能以及相应的规则要求。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环境创设,教师要对过去的做法进行改革,引导幼儿投入规划区域空间的行列,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探讨空间设置方案的可行性。比如,在“动态区”与“安静区”的规划中,许多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萱萱小朋友认为可以选择一处靠窗的位置,将其作为“阅读区”,不仅可以保证光线充足,还靠着角落,不容易被打扰;鹏鹏小朋友提出可以将“操作区”设置在盥洗室与阳台附近,不仅用水方便,还不会干扰到其他人……在上述过程中,幼儿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参与到探讨中,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感知、了解各个区域的特征以及划分理由,把握不同区域的功能、规则,为接下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动向,如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与其他小伙伴的合作等,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予以肯定、接纳,第一时间发现活动中的新经验、新需求,探究怎样介入、指导、支持幼儿,力求满足幼儿需求,促使其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小班区域活动以具象思维为主,一边做一边想难以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如何在介入的过程中不打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呢?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重视活动计划。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对活动过程予以充分重视,当幼儿出现低潮时,要尤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曾经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回忆活动计划,产生持续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比如,在角色游戏中,芳芳小朋友计划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想要玩做饭的游戏。在活动中,芳芳小朋友一直在摆弄锅碗瓢盆,一段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做好一盘菜。此时,教师设计引导性问题,予以指导、点拨。问题如是:“妈妈今天想做什么菜呢?我肚子好饿呀!”芳芳小朋友予以答复:“我给你做西红柿炒鸡蛋好不好呀,我妈妈经常给我做这道菜,你喜欢吃这个菜吗?”说完,幼儿拿起材料柜中的西红柿和鸡蛋,开始制作西红柿炒鸡蛋,游戏活动得以继续。
2.适当投递材料。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察觉幼儿的需求,对于活动中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效介入,给幼儿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天天小朋友拼接若干直木板,想要搭建一条赛车轨道。在操作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赛车在轨道下滑时会从木板两端掉落。天天小朋友观察了好一会儿,但依旧没有发现问题的核心,即增设赛道围栏。此时,教师投递了一些牙膏盒,天天小朋友接过这些牙膏盒,开始搭建赛道围栏。在投递材料的过程中,天天小朋友将游戏推向更高处,展开全新的自主搭建围栏探究活动。
优质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幼儿成长发展。幼儿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关系,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幼儿有不同的背景,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相同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互相分享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另外,幼儿之间的交际也给幼儿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能助推积极同伴群体的形成,对幼儿个体发展大有裨益。对此,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幼儿之间建立优良伙伴关系,营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具体可分为两步,一是教师可以抛出启迪性问题,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交流、互动,探寻问题的原因以及答案,在亲身实践中积累学习经验,并实现同伴交往氛围的营造;二是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幼儿分享经验,即当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讲评活动,让幼儿展开经验分享,交流信息,从而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主动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总而言之,环境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幼儿学习、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区域环境创设的价值,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设既能突出区域特征,又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欲望的活动环境,令幼儿全身心融入其中,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