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 陈 刚

以更高的教学效率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要探究方向,更是当前教学体系中追求的教学效果。效率与效果同样是完善整体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当前教学体系中比较常见,依据不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开展分层次教学,可以促使每一名学生在其本身的学习能力之上进行提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将分层次教学模式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辅助后续针对性教学的开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将学生准确、合理地分层

分层次教学法施展的关键是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在十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一方面为了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分层教学开展效果。针对学生的分层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依据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行分层,将不同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进行分类;第二,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第三,将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对善于表达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分类;第四,将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掌握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对数学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学情调研过程中可以巧妙地结合表格的形式,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学情特点,不仅一目了然而且易于利用,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观察及了解学生,方便开展后续的分层次教学活动。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次教学工作之前,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分层,从而保证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二、分层次设置数学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案设计的重点,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这是教案的中心思想所在。传统数学教案设计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常常以固化的设计方式为主,忽略了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为认识发展目标,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更要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多元化,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主,将教学目标渗透至多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在设计认知基础发展目标期间,便要体现分层次元素,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认知发展目标。此环节的设计依据在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设计认知发展目标时要注重拓展性知识的融入,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的同时初步了解拓展性的内容,从而为之后的深层学习做好铺垫。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应严格按照教学基础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能力提升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数学学科思维以及数学能力的关键,使能力提升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进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外,依据综合教育体系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加强素质教育目标的设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养成较强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数学《测量》的分层次教学目标设计中,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将多元化的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在掌握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的物体长度方法后,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并学会利用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因此,在分层次教学方案的运用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是首要条件,更是基础条件。

三、将数学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如果不擅长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较大差别。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同样的学习内容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被限制,而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对知识的理解不会十分透彻。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必要条件。

例如,在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设计较好的教学方案,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其拓展数学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而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引导其根据角的概念探究生活中角的特点,利用生活元素学习数学知识,巩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学综合水平。如此一来,合理地将数学内容分层教学,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升数学思维,促使其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学习有效的方法。总的说来,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保障数学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分层次设计数学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效果较强的数学问题不仅是引导学生发掘及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如果数学教师仅仅是为了提出问题而设计问题,便失去了问题教学的意义。设计问题要注重问题的作用、方向及效果,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展开提问,使学生在其原有的能力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强化。

首先,对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探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其次,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设计逻辑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分析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意识较强,但是不善于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种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思维能力偏弱,针对此类学生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便要注重以逻辑性较强的问题为主,同时将科学的分析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继而以较高的学习效率进行分析与探究。

例如,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倍”的计算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倍的概念,同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通过观察、操作等环节理解倍数的概念及其含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此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最后,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拓展教学,引导学生依据固定的数学公式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同时将数学问题延伸至课外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拓展。因此,利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设计数学问题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中,学生的多方面学习目标将会迅速达成。

五、分层次设计数学课后作业

分层次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数学作业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同时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后练习途径,将理论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达到理想的作业布置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后练习作业时,可以分别设计理论知识作业与实践作业两种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作业形式中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

首先,在理论知识作业布置中,教师主要以克与千克的基础知识及其概念作为作业内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认识常见的秤,并学会正确使用秤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与学习意识。其次,在实践性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利用克与千克的兑换观念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质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可以换算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因此,分层次设计数学课后作业是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

六、将合作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学模式如果能够良好地结合,必然可以发挥极大的教学功效,相较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言更有效。为此,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分层次教学为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学生以互相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其中体现合作探究元素,基于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与探究,总结并反思画圆的主要事项。同时,将实践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结合折纸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从而逐渐掌握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他特征。因此,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促进小学数学达到较好效果的有效方法。

七、多元化评价促进分层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检测教学成果,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成效,这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时机。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分层教学效果,可以将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融入分层教学模式,而教学评价也要充分与学生学情相结合,不应一概而论,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评价。

首先,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一种良好的评价路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发现其他人的闪光点是优秀的学习中必须要充分体现的一点,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自我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分析学习误区的主要成因,这样一来便能更好地突破数学学习难点。教师也能在这种循环中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满学习信心,以饱满、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数学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不断突破创新,获得更高水平的提升,从而真正达到分层次施教的根本目标。

例如,在《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问题去分析和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环节,充分体现激励教育的作用。

八、课后辅导有效为分层教学拓展补充

课后辅导能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与补充,而课后辅导与课后作业的最大不同就是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而课后辅导可以是拓展知识以及预习知识。在进行课后辅导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辅导,从而给予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指导。在课后辅导进行知识拓展时,教师也应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课后辅导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拓展与补充开展分层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核心,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以及解题技巧,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并没有那么难,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最好与学生面对面,这样既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详细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而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群体,教师则应有意识地减少一些学科作业,可以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拔高类的课后辅导。为了改善优等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吃不饱”的情况,教师可以每天都为优等生准备一些拔高类的题型,积极地组织其开展竞赛或知识辩论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后辅导活动让优等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拓展,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解题思路更宽阔。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欲望,教师还可以引导优等生每天自己出一道拔高题,然后让同层次的学生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一讲解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层,利用多元教学方式和路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平均数学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