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郑伟 桑百川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探析
——基于世界市场失灵的视角
文/郑伟 桑百川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响应。但世界上也存在一些不解、误解,如:“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排斥其他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新马歇尔计划”,是否为了中国向世界转移过剩产能?到底如何看待并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平台,离不开对“一带一路”倡议理论基础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失灵理论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在于助力矫正世界市场失灵。当前世界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矫正世界市场失灵离不开政府干预。而政府干预是有成本的,世界上经济实力强的国家理应为矫正世界市场失灵做出贡献。随着中国经济长足发展、实力增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世界相关国家合作,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让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红利,为解决世界市场失灵贡献中国力量。
1.打破国际资金使用权垄断
国际资金的使用权垄断,源自于发达国家对于现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控制。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所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于2014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弥补国际金融机构缺陷,缓解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庞大的资金需求的矛盾。
2.打破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垄断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多边金融体系改革,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国际金融秩序更加公平和谐。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运而生,这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建立更加公平的运行规则,保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有助于打破现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垄断地位。
3.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垄断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优质产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攀升,为中国展开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指责来自中国的投资具有“新殖民主义”色彩,目的是将国内淘汰产能和“两高一资”类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2005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项目投资的行业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先由能源行业起步,逐步扩展至金属矿石、不动产、交通、高科技、农业、金融、化学等多个行业。特别是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及以中国自主研发高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例不断提升,表明中国在获得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的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先进技术的决心。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增加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国际合作提供新的理念和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国家发展模式之一。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经贸体系之中,新一轮改革开放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未来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沿海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的总集合,其本质是中国在现行国际经贸体系下推动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一次尝试和实践。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经济走廊建设方案,从多维视角诠释了经济带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合作理论,是现代新型国际经贸理论的践行与延伸。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五通”原则,将给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共建、共享、共荣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第二,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很强的国际公平物品性质:一方面,利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开拓公私伙伴合作关系(PPP)模式等拓宽融资渠道,建设、维护和更新高质量的公路、铁路、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促进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空互联互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改善电力设施,增加能源供给,改善通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另一方面,中国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非完全出自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在中国参与竞标的多个国际高铁项目中,不论从价格、贷款、技术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中国都给出了最为优惠的条件,甚至一些预期收益率很低的项目,中国也积极参与,旨在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第三,完善国际市场运行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主张经贸规则的“互联互通”,倡导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考虑各国的主张和诉求,以灵活务实的方法兼顾各国利益、协调各国矛盾,通过贸易投资政策的协调和规制改革,实现海关和边境管理机构现代化,加强贸易主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培育透明公平的国际商务环境,完善市场机制的功能,最终形成商品、服务和要素更加自由流动的大市场,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拉动相关国家经济增长。
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人民币将在融资贷款、本币互换、贸易结算、金融市场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将大大提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开展贸易、投资、援助时将会更多地使用本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不仅具有高效、安全、节约成本等优势,同时也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负外部性”货币政策的干扰和影响,降低汇率大幅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中国通过组建多边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国际多边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金融秩序更加公平和谐,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需求,对现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改革形成倒逼机制,打破了少数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操纵和垄断,降低发达国家频繁实施“负外部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社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大背景下,中国带动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的理念和行动。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提高物流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建立新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施行更为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融资平台,使其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动力;通过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优质产能和先进生产技术转移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通过扩大双边贸易、投资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国民收入、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引领其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振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对待世界局部动荡和冲突问题上,中国采用了另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案,即通过包容性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和人民福利水平提升。这与少数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借助武力打击的方式贯彻自己的价值观相比,中国倡议更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意愿,应更具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积极建立应对区域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国际合作机制,在防灾减灾、防治疾病、应对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解决世界市场失灵。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气候与环境、恐怖主义、全球网络建设等问题都与各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相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全球治理框架下各国共同行动。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更多国家加强合作,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在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积极参与公约框架下有关谈判,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共同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建立国际反恐对话机制,并深入参与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全球反恐论坛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反恐合作,遏制恐怖主义滋生蔓延;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积极参与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构建多双边合作机制,努力保障国际通道安全畅通;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参与网络领域相关国际进程,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郑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桑百川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摘自《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2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