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8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王琳君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一直以来该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都备受关注。“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严格遵从这一教学目标及原则,多维度制定合适的语文教学活动,以推动学生高效学习,在减轻其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纵观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状况可以发现,“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非常常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双减”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此,本文从“双减”政策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双减”政策的推行,更是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具体来说,小学语文减负增效课堂构建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学思路分析。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多以“直线型”为主,在课堂上教师为知识的传输方,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知识和技能,是课堂走向的决定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二者形成了单方向的“输出—输入”模式,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造成高耗低效的教学状况。

第二,从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分析。在传统单向知识传输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活动组织方式上投入的精力较少,通常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经验授课,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通常是紧张的,学生多处于紧绷的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从作业设计实施情况分析。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课后时间学生多是用来做习题、做卷子、背课文,这样的作业形式枯燥、质量低,且大量的书面作业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会占用学生过多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极为不利。

第四,从教学评价实施情况分析。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开展多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对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关注度不高,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工具学科,仅依靠成绩展开评价是不全面、不客观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根本,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思想较为保守,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多倾向于“直线型”知识传输,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更关注知识的传递,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和技巧。课堂互动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高耗低效局面必须及时转变和调整。“双减”政策的提出,本质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具备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立足政策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考虑到这一单元的内容均与“秋天”有关,为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单篇课文单独讲解的教学模式,而是将这些课文放在一起,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对“秋天”的描写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透过阅读文章的讲解,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描写方式和描写方法,进而提升阅读及写作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活跃气氛,增加课堂互动

以往教学中,教学互动往往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互动较少,且互动效果通常不理想。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表达欲强的阶段,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为课堂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降低被动接收知识带来的心理负担。“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互动,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1.情境创设。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相应情境中增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情境创设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这几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带领学生集中阅读学习几篇课文。同时,猫、母鸡、白鹅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互动。比如,可以将“猫”作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播放与猫咪有关的视频,将猫咪可爱、调皮、软萌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此外,相关情境的创设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拉近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对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有帮助,对减负增效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问题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合理的提问是激起学生探究欲的重要手段,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利用问题导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合理提问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仍然以《猫》《母鸡》《白鹅》这几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进行提问,比如“同学们家里有没有养猫?”“对于猫你有哪些认知?”“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等,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回答欲望,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此时,教师可以再进行提问:“如果让你来描写猫,你会怎么写呢?”“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猫的呢?”“如果是描写母鸡或白鹅,又该怎么写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相关文章的学习中,认真阅读课文,学习作者对猫、母鸡、白鹅的描写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思考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角度,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合作学习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由若干名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的学习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围绕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探究、思考等活动。与以往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在相互讨论、探究中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不仅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是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应重视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灵活应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分工,共同分析文章内容,如文章用到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与本单元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进行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方法和内容方面的异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文章主题的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三)优化作业,提升作业质量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锻炼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故而,在实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考量和重视。“双减”政策明确指出,中小学阶段应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对不同阶段课后作业时间给出了明确规定:对低年级学生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3-6 年级学生课后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课后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 分钟。以小学3-6 年级为例,课后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那么均分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每个学科课后书面作业时间应控制在20 分钟左右。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要遵从这一原则,严格控制作业量及内容。

第一,学生试做,准确反馈作业设计情况。作业量过大是增加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过量的作业会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影响学生的睡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学生在课后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其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无形中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双减”政策下,必须要严格控制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量。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精细化评估作业内容及作业量,可以挑选2-3 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试做,并对其作业用时进行统计,计算平均时长,以此为依据进行作业量的调整,以保证作业量和作业时长能够得到精细化控制。

第二,建立模式,设置常态化作业板块。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根据经验及学生情况逐步建立常态化作业板块。通常情况下,作业内容应由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选择性作业三个板块组成,其中基础性作业以词句积累运用为主、发展性作业以读写训练为主、选择性作业则以开放性内容为主。基于这样的板块进行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既能满足基础层学生的学习,也能满足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需求,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真正推动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四)完整评价,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高效学习的实现。“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主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帮助其强化学习技能,并以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等情况为依据,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查漏补缺、改进不足,逐渐完善学习方法,达到高效学习效果,使教学评价的价值最大化。比如,在阅读能力考查评价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阅读积累情况、中心思想表达能力、文章掌握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展开评价活动;在表达能力考查评价时,则需要对学生发表见解时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表达内容时的状态及表达的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评价。总之,评价方式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推出,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双减”政策要求,秉承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导入、教学互动、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调整,以切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将减负增效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