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时间:2024-05-08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张 梅

为进一步加快民族复兴伟大进程,提升国民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已然成为各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是落实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教育阵地。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经验,先是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指出现阶段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旨在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效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足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简单地分成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部分。在课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多局限于教材内容,很少对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且教学内容和目标都以提升学生应试成绩为主,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外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大多数学生仅仅是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古诗词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浅显,并没能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当前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很难有精力对原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最终导致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简单化,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本身的文化熏陶和思想教育作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难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开展,还在于教师没能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根据传统文化自身特性以及小学生学习规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且没能正视小学生在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不足,致使课堂内容过于单调和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内容呈现和教学情境创建上的优势,学生很难依靠自身的想象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阅读和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关联性不强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课程内容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只为了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没有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即便部分教师有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相关内容,但由于形式局限于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的体会和理解也不够深刻,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最终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产生的育人效用变得非常有限。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观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三观。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渗透,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精神引导和思想教育,促使小学生建立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今后健康性格的形成打好基础。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有一篇《孔融让梨》的课文,文章内容直接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尊老爱幼展示出来,并告诫学生不能只顾及自身而不考虑他人,从而促使学生将这种优良品质应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第二,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语文不仅需要学生记忆大量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单纯依靠课堂讲解或是教师督促,则很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非常不利,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基础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经典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利用其句段谐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记住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则可以将一些传统历史故事、文化典故、志怪小说等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改善师德师风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同样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有着一定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拥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详细了解教材具体内容,还要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在教学中见缝插针地将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让课程教学变得更为灵活、生动。因此,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是现代教育改革中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包括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教育基本规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强化职业责任,确立职业理想、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一次提升,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有利于创建特色中国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璀璨明珠,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华民族文化在近代史中的影响力越来越低,已然不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让学生从小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性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将其重视起来,通过不断实践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发展的主阵地,教师则是具体运用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关键所在。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需要发挥自身教育平台资源优势,主动邀请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或传统文化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教师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为准确地将传统文化内核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主动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收集和整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深挖课内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与其他教师就传统文化融合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在语文基础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文字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语文,就是难以快速记忆并掌握数量庞大的生字、生词,且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能让学生与语文产生情感共鸣,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为丰富、生动和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个新奇的角度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第一,以文化故事为依托,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性认识。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是水乳交融,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进行展示,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日”字时,可以将“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先民在与自然斗争中执着追求和征服自然的信念。第二,从汉字的表意特征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原理。汉字是一种象形表音文字,其演变过程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人类对自然事物理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汉字造字的原理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汉字是怎么从图像抽象出来的,从而为后续其他文字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女”和“男”时,教师就可以从古代男女各自的社会劳作方式入手,结合古代甲骨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汉字的学习中。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关键点。

第一,梳理提炼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且内容、形式涉猎非常广泛。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为自然、合理,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有目标地围绕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艺术风格、结构特征等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采用有效诵读的方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古诗词及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非常大的占比,其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古汉语语言的美感,且押韵的行文风格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楚对应诗词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发音技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立体。例如,在古诗词朗诵时要避免矫揉造作,尽可能地在理解作品内容后进行情感共鸣,再结合必要的发声技巧,让学生的朗读变得有节奏、有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第三,要基于不同学段制定层次化的阅读能力要求。按照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可以将小学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学生所学内容以及自身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应该进行有效区分。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理解和领悟能力,并不要求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更多的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并鼓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第四,强化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传统文化的育人效用,教师不仅要着力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例如,要想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古音韵学,加强学生对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阅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接触古代名人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华成语故事》《中华寓言故事》《幼学琼林》等;要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文历史,探究过去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促使学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华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故事》《史记故事》等。总之,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组织语文专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为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在寓教于乐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以“我的家风家训”为主题开展话题讨论,要求学生详细探讨自己家庭的家风和家训,并与同学和教师一同分享学习家训过程中的趣味小故事,以此来阐述良好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又比如,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故事”为主题进行讨论,向学生详细展示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相关典故、民俗文化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说出自身在传统节假日中的感受和体验,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四、结语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结合教学实践,在遵循小学生自身学习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等措施,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