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数学中探寻奇妙——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8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合黎镇中心小学 谢万灵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因此,数学教师如何将抽象的符号和文字转化为有趣味性的知识,是当前教师值得思考的首要问题。对此,教师就需转化思想,重视趣味化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环节中集中注意力,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时,切勿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下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教学法,便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展与之相关的游戏,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天性好玩。因此,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无法将自身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学习课本知识,更有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犹如学习天文一般,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课本知识时,可以将重心从以往的教师主教改为学生主学,借此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此外,小学生受阅历所限,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基于以上因素,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教学中,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特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高兴地学。当然,在该环节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切勿为了游戏而游戏,丧失开展游戏教学的初衷。

例如,在教学“加与减”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学习加与减知识。详细地说,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分组完成后,告知学生今天将开展游戏,游戏内容是在各自的组内将加与减学习一遍。在学生知晓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组内开展相关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组内以售货员和顾客的形式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走到各个组内观察各组学生的情况,若小组在游戏环节遇到问题,就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协作精神。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可以认识日历。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开展一场以“生日”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生日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庆祝。随着该主题游戏的开展,班级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自己的生日,且互相讨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甚至还有的学生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出生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在学生都积极投入主题游戏活动中时,切勿放任学生随意讨论,而是适时地将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引入其中,如:“同学们,你们大家既然都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吗?你们家中有日历吗?你们观察过12 个月份之间的区别吗?12 月中的哪一个月份天数最少呢?”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及部分学生的回答,班级的氛围就会活跃起来。当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出来,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醒他们,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地高昂。适时地将这些问题贯穿到游戏中,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的积极性更高。

再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欠缺,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在教学之初,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课本知识点讲解。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将学生均分为三人一组,让各组学生手拉手围城一个圆,尽可能地将圆扩大。当游戏完成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你们小组所围成圆的周长是多少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教师就可以抽取小组,让他们展示自己刚才围成的圆,然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盒尺,让一名学生辅助自己,用盒尺将小组成员围绕一圈,这样就能得出周长。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圆的周长是什么,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接下来,教师再进行课本知识讲解,通过游戏铺垫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

情境教学法是现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能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仅改善了学生理解能力不足这一问题,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改观,不再是将数学视为“枯燥”“复杂”的代名词。细致地说,情境教学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巨大差异,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记、枯燥地背诵,而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它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应该注重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掌握并学习数学知识,借此将他们心底对数学的求知欲点燃,使其思维的火花被激起。由此可见,趣味化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换言之,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通过积极地开展情境创设,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激发出来,才能达到趣味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生活中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来建立角的概念,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图片,借此导入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在学生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图形一一说出,为学生即将要学习的课本知识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知识,而且可以直观地将课本知识形象地呈现到他们的眼前,对提高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起着积极作用。此外,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显著作用。

又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节课知识后,简单地将学校和家的路线描述出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到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详细地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严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分组完成后,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学校的实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观看实景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课教授的知识贯穿其中,促使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技术中播放的内容的同时懂得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在自己的组内探究学习多媒体技术刚才播放的内容,以及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当然,教师在该环节还可以为各组学生布置一些讨论的问题,如:“实景图中你看到的是学校的那个方向?”“学校的位置和你家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呢?”等。随着教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布置完毕,各组学生纷纷有了探究的话题,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课堂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将这些问题布置给各组学生,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课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再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用电脑搜集相关的视频教材,将素材进行整理,以便后续在课堂使用。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言语互动,通过言语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自己的家人买过菜的。”教师说完后,学生说道:“有,有。”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和长辈去买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菜的价格很少有整数的?”学生纷纷回答:“有发现。”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吸引后,教师开始播放事先准备的教材,让学生对此产生更直观的认知。视频教材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类似市场买菜试题,如:“小明和奶奶去买白菜,卖菜的老板说白菜3.2 毛钱一斤,小明的奶奶买了3 斤,花了多少钱?”“小花的爷爷是卖菜的小贩,有一位阿姨来买西红柿,小花爷爷今天定的西红柿价格是1.2 元一斤,这位阿姨买了3.1 斤,给了小花5 元钱,小花该找给这位阿姨多少钱?”当教师带着学生找到习题的正确答案后,教师可以恰当地提问:“同学们,三元五角二分记录起来太复杂了,你们谁知道更好的记录方法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竞赛使学生感受数学奥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趣味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所谓竞赛教学法,便是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等,积极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借此巩固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想要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竞赛的方式融入其中,在实现趣味化教学的同时,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后可以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以及趣味性,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将竞赛活动融入其中。当然,教师在开展竞赛活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与克、千克、吨相关的习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最先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表扬,表扬方式可以是物质方面的或者具有意义的一些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又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集中精神学习,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从互联网找一部分有关本章节知识点的经典题型,将它们进行整理,制成学生能做完的10 分钟考题。在正式进行授课时,教师先用言语进行铺垫,如:“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要认真学习,学完后,我会给你们发放一份小试卷,来看看你们的学习进度。”讲完后,教师进行课程讲解。课程很快就在学生高度集中学习的氛围下讲解完毕,这时教师发放习题,让学生进行习题解答。教师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在竞赛前认真听讲,又能在竞赛结束后,通过试卷掌握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错题集活动活化学生思维

学习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进行加工提炼,从而实现自我锻炼和反思。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将错题集运用其中,可以让学生在认清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同时活化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将错题集融入课堂来提高课堂趣味性时,切勿忘记活化学生思维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错误并不可怕,相反的,错误是美丽的,真实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善待学生,善待错误,在此基础上将错误解剖、分析,从而把错误变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懂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过程,借此发展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错题集融入教学中,借此活化学生思维。当然,教师开展错题集活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错题集。具体而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他们平时学习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犯错的原因。这对开展错题集活动,活化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面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面积算法与周长算法,教师可以在课堂出一道有关面积的习题,如:“圆的半径是5 厘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当问题留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答题。在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巡视,仔细观看学生的解题步骤,将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当学生都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在课堂特意进行错误的解题步骤讲解,如:“将圆面积的算法改为圆周长的算法。”“将 r 方,改为 r 乘 2。”在教师进行错误解题步骤讲解时,做错的学生就能很快就从中找出自己常犯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而没有做错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警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小学生涯主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小学数学因为抽象和逻辑性强的原因使得小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情况,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唯有如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