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会说话”才能“会听话”

时间:2024-05-08

□赵万霞

沟通是凝聚家庭向心力的金钥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往往成为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致使亲子双方“两败俱伤”。宁宁的妈妈每次与儿子沟通,母子双方就会爆发一场大战,妈妈伤心地表示:“儿子好像一块顽石,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有时甚至会大发雷霆,让我伤透了心。”其实,哪里有冥顽不灵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家长。亲子之间本来都对彼此怀揣着深深的爱意,然而在沟通中却用最刻薄甚至恶毒的话伤害彼此,这种“无效沟通”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让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越走越远。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应当注意表达方式,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只有做“会说话”的家长,孩子才能变成“会听话”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表达

一些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感到不耐烦,甚至大发脾气。这是因为部分家长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孩子,缺少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尊重是亲密关系的基础,也是亲密关系能够和谐运转的关键。当家长责怪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请家长仔细想一想,在沟通中您有没有先听孩子说呢?

“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少打岔。”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家长总是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表达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因此总是对孩子认真的表达一笑而过、置之不理,甚至粗暴地打断。每每这时,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眼里闪过的失望与难过。

孩子的表达受到了家长的轻视,自然会产生叛逆心理。孩子会想:“你都不听我好好说话,我又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呢?”因此常常会在生活中对家长的教诲充耳不闻,甚至和家长“对着干”。

家长想要孩子倾听自己的教导,就要先对孩子的表达给予足够的尊重。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满足孩子合理的诉求,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麻烦。只有当孩子在倾诉过程中获得了尊重,才能对家长产生更强烈的信任,愿意遵循家长的教诲,听父母的话。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沟通是亲子关系和睦的必要行为,大家都要认真对待彼此的表达。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当父母尊重孩子的表达时,孩子才会用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亲子沟通才能朝着良好的方向运转。

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不爱听您说话,是因为您说的话我不爱听,您为什么总是批评我,而不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八岁的小敏怒气冲冲地对妈妈说。小敏的话让妈妈既生气又难过:“良药苦口,我说的话你虽然不爱听,但句句都是为了你好,如果我事事都顺着你的心意,你怎么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呢?”小敏与妈妈的争吵不是个例,而是在绝大多数家庭中都真实发生过的场景。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父母说的话呢?真的是因为孩子任性、叛逆,不想听批评,只想听好话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在教育以及沟通中都走入了一个误区。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眼界见识都比孩子更为丰富宽广,自己对孩子所有的要求、教导都是为孩子的未来考虑,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了。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常常会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你必须去学习钢琴,并且考级拿证,这样你才会有竞争力。”“你不能跟小虎交朋友,他学习不好,会把你带坏。”“你现在马上去写作业,小孩子别总喊累。”命令的语气与强制的态度,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与不适,更别说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了。家长一开口是在要求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完全不给孩子沟通和商量的余地,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试问,这种情况下孩子还会愿意听家长讲话吗?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家长的话产生厌烦与抵触,日后不论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听了。

要想孩子听话,家长就要先学会“好好说话”,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例如:当家长希望孩子学习钢琴时,可以先跟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谈一谈学钢琴的好处,然后再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听一听孩子想或不想学钢琴的理由,并做出综合考量。当家长不希望孩子结交某一朋友时,也不能强行干涉,而是听孩子说一说与这个孩子交朋友的原因,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晓之以理,才能动之以情。沟通是一个有理有情、有来有回的过程。家长不能在亲子沟通中唱一个人的“独角戏”,把每一次沟通都变成对孩子的支配与命令,如果要求孩子对自己事事服从,那么孩子便会在隐忍中长大,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人生路上,一个人首先是孩子,然后才能成长为家长。严厉专断的父亲可能曾经也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负隅顽抗的孩子可能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固执己见的家长。当孩子拒绝听家长的话时,请家长回想一下,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不能因为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便将自己童年的记忆全部忘掉。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出现不愿听父母话乃至于拒绝沟通的时刻,请家长想一想,曾经的自己在这样的时刻里,是否希望父母能对自己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呢?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不妨将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的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很小,他们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事物的看法不够深刻,家长在沟通时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适当包容孩子的情绪,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12岁的露露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在床上嚎啕大哭,这时露露的妈妈说:“不就是没考好吗,至于这么大吵大闹吗?你每周六日看电视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一天?”在这个时刻,露露悲伤的情绪已经到达了顶点,妈妈的话就好似“雪中送冰块”,于是无论妈妈再说什么,她肯定听不进去。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妈妈应当跟露露说:“露露,我理解你难过的心情,你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难过很正常,但不要让情绪成了你的主人。我们应当及时站起来,或许你可以减少一些周末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复习,相信在下一场考试中你一定能考好!”这种沟通方式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给予安抚,然后给孩子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果家长能在沟通时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一门学问,但沟通又是一把双刃剑。沟通方式得当,会让亲子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稳步发展;沟通不当,会让亲子关系恶化。很多时候,都是“一句话的事儿”,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也能坏事儿。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让沟通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更好的效用。

(宋行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