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琳琳 张小青
“小升初”的过渡衔接,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到既忧虑又焦心。随着初中阶段课业难度的提高,知识量的显著增加,课程节奏明显加快,尤其是数学学科,让很多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感觉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致使他们很难跟上大部队的脚步,进而成绩下滑。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退步便忧心忡忡,甚至埋怨孩子不努力而大发雷霆。其实,家庭应是孩子的港湾,父母应是孩子的心灵支柱,孩子学习跟不上自己也倍感压力,如果这时父母再向他们施压,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的提升,而且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初中阶段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问题,需要家长的鼎力相助,这个相助不仅是给孩子鼓励与自信,而且要帮助孩子调整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想要让孩子的初中数学学习不掉队,家长和孩子应心连心,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渡过“数学难学”的难关。
明明是一名初一新生,上初中之后,他迎来了第一个难关——数学作业写不完了。以前晚上八九点就能写完的作业,现在半夜十一点也未必能完成。明明一家每天都因为作业问题闹得“鸡犬不宁”:家长大发雷霆,孩子声泪俱下,整个晚上“不得安宁”。由于明明总是写不完作业,时间长了,旧的知识来不及巩固,就开始学新的知识,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明明急在心中,父母却无能为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量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点,可能需要几节课的巩固与练习,但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一节课可能要学习好几个新的知识点,因此练习的任务只能放在课后作业中,这就导致初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比小学阶段难度高、体量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时三心二意,不是一会儿喝水、上厕所,就是玩手中的笔和橡皮,致使写作业的效率很低,时间拉长。如果孩子上初中后依然沿袭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么便不能将课后作业的巩固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为此,家长应在孩子写作业时做好孩子的计时“监督员”,根据每天的作业量,和孩子一起做好写作业的时间规划,让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写作业,并提高速度和效率。在“监督”过程中,家长应发挥引导作用,毕竟做孩子的作业计时监督员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而不是给孩子带来压力与限制。所以,家长应在孩子注意力分散、浪费时间时用适当的方式加以提醒。例如:当家长看到孩子写作业“三心二意”时,要提醒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作业上;当家长看到孩子在一道难题上耽误了太长时间时,可以提醒孩子把难题放到最后,不要耽误整体的作业进度。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设立“作业奖励机制”,根据孩子的数学水平与作业量,规定写作业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够保质保量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那么孩子可以自行支配剩余的时间。孩子品尝到高效写作业的“甜头”后,自然会保持这种良好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数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道错题不只是一道错过的题目,它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它能够告诉孩子,哪一个知识点没有夯实,哪一项数学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错题虽然是学生犯过的错误,却也是数学学习路上珍贵的宝藏。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对错题予以足够重视,以至于“在摔倒的地方反复摔倒”,聪明的学生不怕犯错,怕的是忽视错误而一错再错。
错题本是很有用的集错工具,也是一份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复习资料。初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逐渐增大,作业量逐渐增多,而错题集的编写,特别是错误题目的抄写工作,往往会花费学生不少的时间,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去编写错题本。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例如:帮孩子把每天的作业、考试、测验中的错题誊写在错题本上,并让孩子在错题本上再解答一遍,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回顾错误,及时巩固薄弱的知识点,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错题本,让孩子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错过的题目给家长讲解一遍,并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找到错题的根源。这个过程看似是孩子在讲,家长在听,但实际上是家长在引导孩子深入了解自己出错的原因,直面自己的薄弱环节。
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后,错题本将是孩子强有力的提分工具。孩子翻开错题本,过去三年的数学学习过程历历在目,在错题本的提示下,孩子能集中复习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找准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完成高效率的中考复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在小学时对数学兴趣盎然的学生,到了初中却觉得数学学习索然无味,因此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中学时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这是因为中学数学知识更加抽象,理论性更高,让学生感觉脱离了实际生活。因此,激发学习热情很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例如:过马路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路上的斑马线,这用到了“平行线”的知识;在超市购物遇到促销活动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动脑筋算一算,如何购买商品才能获得最大优惠……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孩子意识到,数学不是“亭台楼阁”,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为生活服务的。此外,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消除数学的神秘感与距离感,帮助孩子消除畏惧心理,在数学学习中保持平常心。
想要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需要家校双方的巧妙配合,老师负责教授学生新知识,扩宽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家长则要协助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在初中学习之路上克服畏难情绪并扬帆起航。
(宋行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